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021-09-09

关键词:思政改革教学模式

陈 宇

(宿州学院团委,安徽 宿州 234000)

曾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情况,使得实践一直在高校思政课中缺席,导致思政课的功能发挥受到了限制[1-2]。基于这种情况,教育界和相关学术界先后采取了有关于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召开座谈会、颁布相关文件等,各大高校掀起了思政课改的浪潮。高校的德育工作深深影响着我国的人才培养,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处于深刻调整和变化中,社会意识多元化,价值观问题日渐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2015年我国首次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3]。互联网+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它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标志,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达成思政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包含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意识形态,随着时代变迁,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扩充,例如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法治精神、心理健康等都成为思政教育的内容[4]。

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承认当下互联网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5-6]: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不健康信息大量存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变得复杂;另外一学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不再明显[7-8]。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德育实践的控制力略显不足,很难了解学生们受到了什么样信息的影响。

一、分析互联网+时代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影响

关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存在狭义与广义的区别。在狭义实践教学中,主要是指组织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不将课程局限在教室当中;广义的实践教学指的是除理论外的与学生动手、动脑相关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参观、考察、服务和研究等内容,也包括在教室里读书、讨论、辩论和演讲[9-10]。两种含义的实践教学区别与共同点如下表所示:

表1 狭义实践教学与广义实践教学的比较

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高校学生的品质和价值观,这两者的积累与发展本身就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自发通过社会实践将学习到的思政内容内化于心[11-12]。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型的信息技术为教师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提供了载体,也对思政实践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接下来通过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1.思政实践教学面临新环境

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优势就是教学资源的“海量化”,使得“教”与“学”的资源都得到了丰富。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到学习信息。传统的思政课的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 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设置

我国传统思政课是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到的教育于一体的课程。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尊重每个人的智慧和价值,个人的创造力被激活,师生的实践交流、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都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和自主化;另一显著特征就是教育资源的 “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另一个是教育资源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使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且这些教学资源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和音频,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甚至虚拟技术更加真实、生动的展现出来[13]。在教育资源多元化背后,依靠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的交互技术成就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信息融合,在这个信息库中,每个终端都能够实现信息库内资源的交换,保证信息库的活力并持续增大库存量。互联网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在线化”,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媒介、载体的设计和应用,达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并且能够提供教学评价的实时反馈,实现了师生管理的合理重构,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概念。

2.思政实践教学面临新挑战

在思政实践教学得到了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教”与“学”的新挑战。互联网改变了高校的内外环境,也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特征,首先带来的影响就是思政内容的权威受到了冲击,海量的信息资源让思政内容如同大海捞针,多元价值文化的干扰使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受到了影响,使得主流价值观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这仅仅通过传统的思政理论教学很难改变。因此,思政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相对滞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的心态都是消极应付,使课堂失去活力,教学效果也是每况愈下,快速、高校占领网络上的思政教育阵地成为了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二、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与方法

1. 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现有关系与需要决定的。”互联网时代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产生的需求变化所带来的的危机,促使着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14]。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符合实际,才能够有效的推进思政实践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由思政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具体来说,主要是高校思政实践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紧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政实践教育是帮助大学生道德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高校的思政实践教学应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完善各个环节和制度,适应实际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社会环境趋势[15]。

(2)坚持科学性原则

在改革高校思政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事实规律,客观事实规律本质上就是思政实践活动本身的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才能在改革过程中将思政功能发挥到最大效果;另外还在坚持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现实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强调了思政实践的整体思维,其内容、过程和载体需要有机整合,分别发挥出各自的功能,并且在全方位审视的基础上,设计整体的目标和计划,在改革过程中整体实施,分类分层逐步推进。

2. 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与路径

在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思过程中,必须明确改革的主要方法与路径。针对分析的目前现状与改革原则,以“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和技术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以多媒体为载体,构建教学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2 教学模式结构

以塑造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关键的思政主体素养提升,以信息技术作为驱动,细致优化资政资源、思政关系和思政实效等体系,并以需求导向为目标来重建思政教育过程模型,其中包括决策模型、环境模型和管理模型,积极塑造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与教师的互联网+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以此来保持思政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思维能力来提高互联网+能力;通过纪律约束、树立诚信、规范言行来实现互联网+秩序的治理;优化“互联网+思政”载体来提高思政实践改革的有效性,利用“O2O”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凸显思政实践的感染力,对于“互联网+管理”的流程进行创新,来提升思政实践教育的科学性。至此完成基于互联网+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结束语

高校的思政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作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主阵地,关系到党和民族的事业培育接班人的使命。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分析了对思政实践教学的影响,提出了改革的原则,针对上述条件,制定了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和路径。互联网+大环境势不可挡,高校思政教育要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潮流,完善高校互联网+思政新模式,为社会输送全面性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思政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改革之路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