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效果
2021-09-08李长红
李长红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TT、PT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全程跟踪护理干预,可促进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有效性,让患者获取满意护理服务。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全程跟踪护理;血管通路;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痛苦,降低临床疗效。既往研究显示,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可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本研究探究了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乱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9~62岁,平均(42.24±5.25)岁;透析时间6~25个月,平均(15.25±3.37)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0~61岁,平均(42.25±4.87)岁;透析时间6~26个月,平均(15.27±3.4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2)沟通困难;(3)合并严重心脏、肝脏、颅脑等器质性病变。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程跟踪护理,即按照PDCA循环管理步骤制定全程跟踪护理方案,完成相关护理及管理措施的落实:计划阶段,明确护理要点做好相关学习工作;实施阶段,成立护理小组,围绕血管通路影响因素从护理制度、护理环境、护理人员、患者健康教育、患者并发症预防、患者心理状况管理等多层面进行针对性干预;检验阶段,确定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确问题成因并改进;完善阶段,更新并完善护理及管理内容,进入新一轮持续质量改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情况(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2)测定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3)统计两组感染、血栓、血管闭塞、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4)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为0.77)获取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義。
2结果
2.1 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8.48±1.88)%、血肌酐再循环率(8.34±2.02)%低于对照组(11.21±2.11)%、(12.66±2.59)%,t=6.408、8.724,P<0.05。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APTT、PT长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低于对照组27.27%(12/44),χ2=8.494,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8.69±2.24)分高于对照组(82.24±2.98)分,t=11.477,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是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率,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为目标的管理过程。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加强血液透析治疗各环节管控。将全程跟踪护理应用到持续质量改进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对治疗过程、护理细节的管控力度,让持续质量改进更具规范性、系统性、程序性、有效性。本研究观察组经全程跟踪护理干预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护理满意度达到(88.69±2.24)分。可见全程跟踪护理具有较好应用效果,能够促进持续质量改进目标达成,更好维护、保障患者健康与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50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