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2021-09-08
发现者:未知
发现日期:史前
命名:Mars,古罗马战神
质量:地球质量的11%
体积:地球体积的15%
平均半徑:3,395千米
一天长度:1.03个地球日
一年长度:1.88个地球年
卫星数目:2
光环系统:无
火星——距离太阳第四远的行星,是除了地球之外被探索得最多的行星。在科幻小说中,有关火星的描述比其他任何星球都要多。在英文中,火星(Mars)一词代表战神。火星总是呈现红色,因为表面布满了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因为质量较小,火星在很久以前就失去了大气层,现在只有一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的稀薄大气。
冰云在火星上空飘荡
人们第一次发现火星表面曾有水流动的证据是,火星南部高地上有沟壑,就像地球上的运河一样。
火星也有四季变化,但火星的一年大致相当于地球的两年,所以每个季节的长度也是地球上季节长度的2倍。和地球一样,火星的半球进入冬季后,极地没有阳光。和地球不一样的是,火星极地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凝固成固态二氧化碳厚壁,即干冰。当太阳照射极地干冰层的时候,干冰会立即消失。
火星的北半球由岩浆流构成,相对平坦,南半球则布满环形山,有古老的陨石撞击坑。现有的理论认为,火星曾经有遍布南北半球的海洋——可能是海水蒸发后,由于火星质量过小,已经逸散到宇宙空间。但科学家们认为,火星北半球有最新形成的海洋。
山峰和山谷
从宇宙飞船传回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火星地貌与地球上的某些地貌有些相似。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火星上的死火山——奥林匹斯山是太阳系内已发现的最大火山,奥林匹斯山高达22千米,有珠穆朗玛峰的2倍高;水手峡谷是一个超出4000千米长、7千米深的峡谷(美国大峡谷大约为450千米长,2千米深)。
火星上的水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范尼·弗吉尼奥·夏帕雷利制作了第一张火星细节地图。他用望远镜看到了火星表面的条纹,将其称为“通道”,但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这个词被译成了“运河”,使得人们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洛厄尔继承了夏帕雷利的工作,他的《火星一一生命的栖息地》将火星宜居的观念带入公众视野。洛厄尔声称自己看到了运河,还报道了它们根据季节如何填水或排水。这种看似美丽,实际上并不正确的理论在当时流行了一段时间。
我们现在知道,洛厄尔的“运河”实际上是基于人们看到随机组合图片时产生的错觉。
现代火星探索始于1964年水手4号探测器飞掠火星和1971年水手9号探测器获得的详细数据。
公众眼中关于火星探索的最大事件,是1976年升空的海盗1号探测器和海盗2号探测器。它们拍摄的火星表面的图片一度成了初期互联网上的大事件,在世界的各大报纸、杂志上也可以看到。
1996年发射的火星全球探勘者号是火星探索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火星全球探勘者号能更加清晰地拍摄火星表面,甚至发现了液态水的存在。1997年,第一辆“索杰纳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经过一个月的探索之后,“索杰纳号”火星车传回了三批数据,为未来火星探测器执行长期任务开了先河。
我们或许需要处理一下大家从小道消息了解到的“火星上的脸”。1976年7月25日,海盗1号探测器围绕火星公转,拍摄它的姐妹——海盗2号探测器的可能着陆点。在这颗行星北半球的某地,一张低分辨率的照片显示了一张脸正凝视着飞船,四面环绕着埃及式的金字塔。控制中心的科学家虽然证明这只是一个错觉,但是NASA中的一些人认为,将这张照片传播出去是一个吸引公众关注火星探测的绝好方案。
几年之后,“火星上的脸”成了边缘科学的典型代表。不过,到了1998年,火星探测器再次造访火星,传回了清晰度更高的照片(光线也不同)。
就像预期的那样,这张脸消失了。
好奇号探测器正在探索的盖尔环形山的合成照片。中心的山峰被称为“夏普山”,它是由一个大型湖泊环境中的沉积层叠加而成,可能经过了长达数千万年的时间。
殖民与改造
虽然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不适合人类居住。首先,火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几乎不含氧气。此外,火星上的大气压非常低,暴露在外的话,人类的体液会沸腾。因此,任何冒险登陆火星的人都需要穿上压力服,带着氧气。同时,火星没有磁场,所以对宇宙射线没有防护。这意味着人类想要长时间呆在火星上,必须有防护罩才能降低辐射暴露。
即便这样,人类仍会畅想在火星上居住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部有一个建筑实验。一座名为“生物圈2号”的温室式建筑被建成,目的是为了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而它也作为首例永久性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的地面模拟装置,应用于人类未来的地外星球定居和宇宙载人探险。但最终因为各种因素,实验失败了。同时也证明,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地球将难以生存。
顺便说一句,其之所以被命名为“生物圈2号”,是因为在设计者的心目中,地球是“生物圈1号”。
人类在火星上居住的另一个策略是改变火星状态,让它更适合人类居住,这一过程称为“外星环境地球化”。
例如,人类可以将氨或甲烷等气体引入火星大气,以触发温室效应,提高火星表面温度。一旦开始,这样的过程会蒸发火星两极大量的干冰,加剧温室效应;或者拆除火星的卫星,将产生的暗物质散布在火星表面,以增加太阳光的吸收;又或者在太空中建造大型反射镜,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火星上。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设想,不是真正的工程设计。
“生物圈2号”是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实验场。1991年,8名“生物宇航员”在此呆了一年多,探索人类在这样一个结构中生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