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听,它们说

2021-09-08安是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1年8期

安是

一百年,一千两百个月,三万六千多天。在不同的角度里,时间会呈现不同的分量。

在文明与国家的尺度上,它不过弹指一挥间。

但一百年也可以呈现风云激荡、时代巨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1840年至1949年,这个百年,标记了中华民族痛苦、抗争的血泪史。

1909年,川汉铁路开工,2012年全线贯通。这条修了一百多年的铁路不仅见证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更迭,因它引起的保路运动,更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将中国维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彻底终结。

1921年,一个只有13位代表、50多名党员的政党正式成立,它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21年,这个政党不仅拥有超过9500万的党员,还带领中华民族争取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百年沧桑、百年荣辱、百年奋斗、百年峥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在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更涌现了无数位不惧生死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即使硝烟已经止息,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但那余音仍通过战火淬炼过的文物、饱含敬意与尊崇的纪念碑文傳达给今人。我们精选了10件与党、人民军队、英雄人民相关的文物,将这些文物及其背后那百年求索、抗争的历史与你娓娓道来。

贺页朵的入党誓词

收藏地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一块斑驳泛黄的布上,最醒目的是“CCP”几个字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布的正中间,自右向左书写了一段文字:牺性个人,言首蜜……

若修正其中的错别字,应为“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这就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

这份入党誓词的主人贺页朵是江西省永新县的一名农民。1927年,在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同时,宁冈、永新等县的党组织也相继建立,并开展农民运动,贺页朵积极参与其中。由于表现出色,党组织在1931年初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中央红军长征后,贺页朵留在家乡坚持斗争,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戮共产党员的白色恐怖时期,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好,并在深夜偷偷诵读。

1949年,这份入党誓词终于重见天日。贺页朵第一次和家人说出自己的身份:“我入党时,介绍人反复嘱咐,宁愿杀头,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从入党到解放有十多年了,我没有告诉你们,因为这是党的机密啊!”

《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收藏地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在上海黄浦区的一座建筑内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百年后的2021年6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全新开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主题展览与观众见面,众多馆藏文物将那段风云历史具象再现。

这件文物的封面上,“新青年”三个大字依旧油墨簇新、力透纸背。《新青年》树立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毛泽东、鲁迅、胡适等人都曾在其上发表文章。馆中展出的这卷《新青年》出版于1919年,是由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它与五四运动相辅相成,让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革命青年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血染的党证

收藏地点: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一张布制党证上,两颗五角星簇拥着两位苏联领导人。在下方的表格里,细细记录了持证人的信息。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党证上早已干涸的大片血迹。

这张党证的主人是陈汉清,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独臂将军”陈波。1934年,川陕苏区党组织颁发了2000张布制党证给优秀党员,陈波就是其中之一。领到这张党证后的陈波非常珍惜,特意缝了一个皮囊安放党证。他带着这个皮囊走南闯北,参加了一次又一次战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就是我们熟悉的“八路军”。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建立起太行山根据地,并创建了华北敌后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但由于兵工厂设备落后、原料稀缺,又时刻面临敌人疯狂的围剿扫荡,条件好时可以生产一些手榴弹,差时只能勉强生产滚雷。这些滚雷质量不高,要形成战斗力,需要在试爆训练中积累经验。1941年3月,时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团长的陈波在向战士们做滚雷示范时被炸掉左臂。他苏醒后,第一时间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皮囊。最终,在护士的帮助下,他拿到了这张被鲜血浸染的党证。

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徽章

收藏地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虽说是徽章,但这枚徽章却是由硬纸制成。它的背后,关乎着一场特殊历史时期举行的重大会议。

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成后,国民党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第一次是1939年至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迅速扩大反共活动。第二次是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阴谋围袭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在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双重侵扰下,中国共产党原定于1939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七大”)被搁置了下来。但参会代表已经陆续抵达延安,张妙根就是其中一员。

此时,由于党内思想路线不一致,大大降低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延安发起整风运动,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为了将整风运动推进到全党,中共中央党校成为整风运动的重要阵地和突破口。张妙根和其他预备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一起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从而领到了这枚徽章。

1945年,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中共七大终于成功召开。会议结束后,张妙根返程。他将这枚见证了风云变幻的徽章藏在被絮里,经三个月的长途跋涉,辗转带回上海。

中国革命的“第一枪”

收藏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展柜中立着一支警用型德国毛瑟短管M96手枪,这种枪过去被称为“盒子炮”,因为它的弹匣部分像个方正的盒子。而这支手枪弹匣最引人注目的是刻写的“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字样。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也紧随其后,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戮中国共产党员。为了挽救中国革命,8月1日,中国共产党率领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朱德,当时正是拿着这支手枪参与了战斗。

在起义前夕,为了麻痹敌人,朱德设宴款待南昌驻军的两个团长,通过打牌、闲谈等方式牵制他们。之后,朱德观察两位团长的神色变化,察觉到起义军内部有人叛变,将计划泄露。他及时将情况向起义总指挥贺龙通报,最终起义提前两个小时举行。

除了这支枪外,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很多武器都得到了保存。比如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你可以看到起义军使用过的步枪和轻机枪。据说,当时在筹建纪念馆时,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亲自批示:筹展陈列所需武器列清单到军械仓库自行挑选。之后,这些武器在一个班的武装护送下送达纪念馆。

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复制品)

收藏地点:秋收起义纪念馆

在秋收起义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为了反映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主要设计者何长工根据自己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到的苏联红军军旗样式,设计了一面以红色为底色,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图案的军旗。军旗的一侧,有“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这是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

我们熟悉的印有“八一”字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诞生于1949年。据周恩来回忆,当时他和毛泽东一起审定设计方案,毛泽东提议,把“八一”两个字作为一个图案,因为“八一”象征着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旗上还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军号

收藏地点: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一把青铜色的军号,表面布满时光的斑驳,号口面向虚空,仿佛还在等人将它拿起,昂扬吹响。军号不知道,它的司号员崔振芳早已牺牲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太行山根据地长期受到日军的封锁和攻击。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狂妄气焰。日军不甘心失败,开始疯狂反扑。1941年,他们重点攻击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派出5000余人,意图摧毁这个重要的军备力量。

当时,年仅19岁的崔振芳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司号员。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他连续呈交5份决心书,才征得首长同意,上了前沿阵地。崔振芳吹响军号,提醒战友敌人已在射程之内,顿时, 八路军炮弹齐发,密集的火线逼退敌人;他及时发现敌人释放毒气的阴谋,放出防毒信号,提醒战友防护规避。崔振芳在黄崖洞的通道上坚守七天七夜,眼看战友一个个倒下,只剩自己一个人,仍旧坚持战斗。崔振芳投出了百来个手榴弹,挡住了敌人一次次冲锋,终于等到了增援部队。但他不幸被炮弹炸起的碎石击中,牺牲在了胜利之前。

如今,战友们仍能回忆起他的模样:“那是个多好的孩子啊,每天早早地起来,站在鸡冠山的顶尖上吹号,那红绸穗子在他胸脯上来回地飘……”

东北竞存中学校旗

收藏地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一面丝绸材质的旗帜,洁白的底色已经泛黄,上面用黑色绸子缝制了“东北竞存中学校”。黑白色彩,象征了那片白山黑水的东北土地。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阴谋炸毁南满铁路路轨,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陆续侵占东北三省。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当时,有许多东北家庭逃往西安。这些家庭的学龄儿童生活无着、沿街乞讨,根本没有机会入学读书。1936年,一直奔走在抗日救國战线上的爱国人士车向忱,为安置这些少年儿童,在西安创办了东北竞存小学和东北竞存中学。据说,建校时的条件非常艰苦,课桌板凳高低不齐,有的是向附近邻居借的,有的是用木板在土堆上搭起来的,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西安“唯一穷苦的竞存小学校”。

虽然条件有限,但爱国之心无限。“读书为了救国,救国必须抗日,抗日必须坚决”,这是车向忱秉承的办学宗旨。学校师生为抗日救亡不断奔走,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学习,再学习》《打到鸭绿江边》是东北竞存中学、竞存小学的校歌。学校培养了3000多名爱国、奋进的优秀青年,其中近300人在毕业后前往延安,走上抗日战场,被誉为“国统区的抗大”“革命干部的摇篮”。

小竹竿

收藏地点:淮海战役纪念馆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说道:“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馆中展出的这根一米多长、刻满地名的小竹竿,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的最好注解。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第二阶段的战役。淮海战役能取得伟大胜利,不仅仅因为人民军队奋勇作战,还有数百万百姓组成的支前劳工队伍,坚持不懈地进行后勤保障。这根竹竿的主人唐和恩就是其中一员。

以前,吃不饱饭的唐和恩,总是撑着这根竹竿外出乞讨。自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后,唐和恩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不愁温饱。他积极响应支援前线的号召,带着这根竹竿走过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的88个城镇和村庄,并将这些地名都刻在了竹竿上。他要将自己走过的解放路,通过竹竿留给后世子孙。

人民英雄纪念碑

展示地点:天安门广场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这件文物并没有经历过战火,但它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回望波澜壮阔的过往,用昂扬挺立的姿态瞭望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6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1919年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三年、三十年、百年、千百年……在此,时间的刻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抵御外侮、推翻压迫、争得独立、突破封锁、赢得发展,并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