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临夏地区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策略研究
——以康乐县为例

2021-09-08谢晓玲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6期
关键词:康乐县康乐文化

杜 森,谢晓玲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首次将乡村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地处“三区三州”核心地带,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乡村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该康乐县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通过前期分析发现康乐县个别村庄的自然条件恶劣、村民思想观念有待提升。

关于乡村振兴及规划的研究近几年较多,众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段德罡通过构建陕西杨陵三农现代化发展空间平台及其支撑体系和实施保障机制,提出以落地实施的物质空间规划为抓手[2];廖建军、李竹等分别以湖南省衡阳市新坪村、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李巷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具体村庄产业规划研究、产业及资源、乡村公共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3-4],李进涛通过对乡村发展度空间聚类分析,划分了乡村发展类型区,并提炼了乡村振兴模式[5]。本文针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康乐县全境为研究范围,调查康乐县乡村发展的现状问题,通过研究县域乡村发展体系,提出符合康乐地域特色相适宜、具有地域特色乡村振兴规划策略。

1 康乐县乡村发展概况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东临临洮县、南接渭源县和临潭县、西靠和政县、北连广河县,于1940年建县。距省城兰州108km,属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国道310线(临康和二级公路)和国道248线(康冶二级公路),省道311线、322线贯穿全境。自北魏以来,境内先后设过蓝川、安乐、长乐、水池、党川等郡县。历史上分别隶属陇西、狄道、洮岷、河州等州县管辖。境内有丝绸南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横穿东西。康乐县辖15个乡(镇),有回、汉、东乡等9个民族,总人口30.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1.12%。康乐县已形成“牛、药、育苗、小麦、杂豆、玉米、土豆”等几大优势农业产业,其中以畜牧业、药材、育苗为主导产业。

2 康乐县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巩固脱贫成果的形势依然严峻。康乐县所有贫困村已经完成整体脱贫,但其地形地貌属西北黄土高坡,气候干旱寒冷,地处大陆深部,自身先天条件决定了康乐县存在高风险的返贫情况,因此康乐县尤其要注重返贫的发生;②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康乐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带动性项目缺乏、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近两年,全县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整体运行压力增大,对全县产业的发展将持续带来不利影响;③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康乐县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共建共治共享能力有限,政府服务保障能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④城乡统筹建设任务繁重。农村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文化体育设施短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低、面积小、器材少,作用发挥不充分。

3 康乐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研究

3.1 康乐县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策略

3.1.1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康乐县拥有传统的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因此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是今后发展的必选之路。提出重点发展畜牧、粮油、育苗、苗木等优势产业,创建当代生态宜居乡镇。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优势,围绕林业资源、果业资源、田园资源和农业产业特色,加强农业“一改两品五化”建设,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打造以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同时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养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见图1)。

图1 县域乡村产业规划(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2 以点带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依据康乐城区发展,以附城镇为中心,结合县城中心的交通优势,设置康乐旅游集散中心,是连接游客从城区至各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以及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块的集散地,为游客提供综合旅游服务功能。依托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独特的资源和秀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其沿线设置旅游风情线,布置以自行车、休闲步道、农业观光等为主的旅游通道和生态廊道,将沿线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整合并抱团发展。以八松乡、鸣鹿乡、八丹乡等多个乡镇及景区村庄以及莲花山森林风景区、沿山休闲农业体验为发展重点,突出“搞生态、慢生活、聚产业”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条“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旅游产业发展带。依托特色农业产业的良好基础,可采取“农业+文创+乡村”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生产、消费与体验互动,实现“三生”和谐融洽与“三农”协调发展,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片区。

3.2 康乐县乡村生态振兴规划策略

3.2.1 构建生态景观格局

以康乐县西侧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及位于县东南端莲花山的山体为生态屏障,突出康乐县的绿色生态理念,以冶木河和三岔河等河流生态廊道为骨架,以自然保护区、水库等为重要节点,大面积农田为基质,构建以“一屏两带多点”为主体的生态景观格局。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涵养功能,开展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加强骨干交通沿线、河道两侧生态廊道建设,适当扩大绿色生态空间面积,河流、湖泊、湿地面积保持增长,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见图2)。

图2 县域空间三区管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2 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提出分析村庄肌理,合理空间布局,完善村庄各类设施,提升生态景观,在尊重景观空间布局的前提下,对各个景观要素分类提升。结合传统民居以一层为主,砖木结构,悬山双坡、有廊檐,地理地貌所限,考虑通风等因素,庭院大多没有用围墙封闭,规划用绿化和道路与周边环境自然形成边界。建议新建建筑以传统中式为主,建筑一般以一层与二层为主,平坡结合,建筑墙体以白色、屋顶以灰色为主色。庭院处理根据当地特产石材、砖材修饰地面,庭院花园用树木和小菜地修饰,周边砌砖。建筑功能空间以乡村居住、设施、生产用房为主,出于便利性考虑,其一般零散地就近分布于生活区域。

3.2.3 营造生态景观系统

尊重道路的现有景观基础,梳理后保留具有历史、景观等意义的场所,在此之上进一步根据具体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进行提升,并坚持景观的乡土性,避免城市化与过度景观化。结合各条干道的自然人文风貌以及风景线定位,通过沿线建筑风貌的控制、景观小品的点缀以及植物景观营造,达到景观新颖、感受力强、标识性强、特色性明显的整体效果。以“生态走廊、宜居家园”为主题,遵循道路与生态景观、文化特色结合的理念,提升道路景观效果,建设慢行系统,促进道路提档升级。

3.3 乡村设施振兴规划策略

3.3.1 公服设施

根据居民点规模和数量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县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川、沿河地带乡村人口较为聚集,山区内陆地带乡村人口分布较少且分散,因此,从现场调查来看,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匀且缺口明显,规划建议完善以行政村为单元的配备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山区乡村人口规模较小、相对独立,聚焦特色和品质,充分发挥中心村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带动乡村转型发展。基于生活圈理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见图3)。

图3 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2 基础设施

康乐县综合交通目前主要依托311和317两条省道进行着县域路网的组织,并结合各类县道、乡道构建合理路网体系。规划形成以省、县道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的横贯东西、纵贯南北、连通县域所有村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速临康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构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网络公路”三个层次的交通网络框架体系,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及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形成以县城所在地附城镇为中心,以省道311和317、康乐莲麓至积石山大河家扶贫旅游大通道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乡村道路为经络,东进西出,南来北往,联通县内外的全县公路,网络构成了多层次的综合运输网络。村庄道路系统应结合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地形地貌、对外交通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选线(见图4)。

图4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4 康乐县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策略

3.4.1 弘扬地域特色文化

以康乐庙会文化核心,发扬文化观光、科普教育、多媒体文化展示、历史知识科普、庙会文化艺术节等,扩大康乐庙会文化的知名度,提高庙会文化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继承和发扬庙会这种传统文化,以西峰窝寺、亥姆寺、白云寺等悠久的历史和遗留的文化为载体,在庙会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其知名度,增加相关设施,建立相关游线,扩大影响力。同时能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将他们合理地串联,打造成庙会文化节的时候大范围宣传发扬,庙会过后作为一个景点而游客依然能够络绎不绝的旅游胜地。

3.4.2 引导乡村文化发展

康乐县具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包括庙会文化、饮食文化、根雕文化、奇石文化、花儿会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等。康乐的文化振兴应重点体现在民间文化活动、康乐根雕、民间手工布鞋、康乐羊杂割等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开发利用,作为康乐“人文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此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和人文氛围。因此,康乐县应以“莲花山花儿会”作为主打特色文化品牌,做足“莲花山花儿会文化”。以散布于康乐县内的自然遗迹、历史遗址、乡风民俗等文化遗产为载体,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突出“莲花山乡土文化”这一辨识度高的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康乐文化品牌的认知度,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打响“莲花山乡土文化”这一文化品牌,引领康乐“人文乡村”建设。

3.5 乡村组织振兴规划策略

整合现有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宣传文化资源,利用原有活动室、仓库等场所,结合实际需求、立足实际建设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塑造乡贤能人“共治共享”“发展顾问”等创新模式,成立镇级乡贤会,并建立运行机制。鼓励康乐县域乡村编制“村规民约”,导引乡风文明的走向。强化村民建立法制意识、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康乐县乡风文明的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201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临夏州人民政府先后印发了《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和《临夏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通过对不同层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研读,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具体内容,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接下来需要全员动员、全身心投入康乐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工作中,为实现远期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空间上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实施可操作的措施,以物质空间建设推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既是康乐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内在要求,又是康乐发展长期法制的新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康乐打造区“人文康乐、生态康乐、宜居康乐”的抓手和路径。

猜你喜欢

康乐县康乐文化
康乐年华15周年 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程度对财务弹性政策选择的影响
年味里的“虎文化”
康乐桥
美丽的家乡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康乐县幼教事业
河北康乐美辣椒制品有限公司
康乐县高中体育选课走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