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2021-09-08吴婧宁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6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防洪雨水

吴婧宁

(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51023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道路面积也逐渐增大。现有的雨水排放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新的雨水控制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防洪新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降雨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降雨,因此,该技术的引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城市道路现状

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都进行了改造,但相应的排水系统却没有发生变化,很难满足目前街道排水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发现这种方法很难满足城市道路的排水要求,因此存在一些问题。

1.1 道路排洪压力不断加大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天然土壤不断被硬化土取代,这也导致道路土壤硬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垃圾防渗面积增大,综合流量系数增大,加速了暴雨的收敛,增加了始、出口洪峰。此外,道路排水必须对周围区域进行排水,这直接增加了道路排水压力和变形。城市道路的建设提高了城市路面的硬度,改变了道路的吸水性能,雨水难以吸收,只能在道路上流淌并在低洼地段堆积,使城市道路的排水压力骤增,给道路带来更大的挑战。

1.2 路面径流污染严重

城市径流污染是道路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城市径流污染是我国第二大污染,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最终通过人行道进入土壤,但在此过程中,容易受到道路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的流动。道路水流对环境污染最大,这种污染最终会损害人类健康。市政道路的建设严重污染道路周围的水,这是因为道路雨水含有重金属和石油污染,雨水和车辆冲刷产生的泥石流和污染物对城市供水系统有严重影响。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水资源和生物生存。

1.3 水资源的流失

目前,我国仍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每年城市缺水60亿m3。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缺乏互补性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一些问题。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但道路雨水仍通过城市雨水管网排放。水资源的实测值和取水量经常被计算出来,但人们看不到问题所在,水资源仍然被浪费。据统计,我国实际用水量远远超过110亿m3,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事实上,城市的雨水没有被考虑在内,导致雨水流失。城市排水系统、水环境和污水处理厂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1.4 生态环境破坏

尽管我国近年来取得巨大进步,但它也付出了污染的代价。我国的排水系统经历了从传统污水到管道排水的发展阶段。传统道路排水系统的缺点和不足越来越被人们了解。此外,土壤硬化直接影响雨水的吸收。有鉴于此,城市在排水道路时必须采取排水措施。因此,需要采取新的排水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何将防洪新技术引入城市排水系统,在公路建设中协调环境与排水的关系,已成为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难题之一[1]。

2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城市化的发展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进行研究,寻找更适合的排水系统。因此,有必要详细研究防洪、排水等方面。废水污染和雨水回收等公路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公路水系设计的重视。修复道路建设造成的破坏,有效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雨水防洪保护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主要涉及水资源化、防洪、排水等方面。

2.1 雨水资源化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雨水资源,使雨水利用成为防洪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节约用水的同时,大大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以外的影响,减少了水资源的污染,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需要三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化利用是以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多目标综合性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水污染。雨水资源的利用不仅限于对雨水的提取、回收和处理,而且还改善两者的结合。雨水的形成和管理可以通过各种人工生态措施储存和输送雨水,有效减少人工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破坏,保证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其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

一般而言,雨水循环利用应通过各种人工生态措施改善雨水的形成、输送和储存,以减少生产和人类生活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利影响;在更加生态的环境中发展水循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要选择雨水处理形成的生态路径,加强雨水的储运,还必须达到城市排水的目的,建立良好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合理利用资源[2]。

2.2 洪涝控制

目前,城市洪水越来越频繁,防洪必须成为城市雨水排放调查的新研究重点,防洪成为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防洪水库等设施可以有效降低洪水风险,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最重要的措施是调节雨水流量,有效利用城市的不同功能进行雨水排放。所有这些都已得到利用,也可通过雨水来源(如土壤渗透性)加以控制。例如,建造生物处理池来处理雨水。

2.3 径流污染控制

减少污水污染是城市雨水利用和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有效排放和利用雨水外,还应控制废水污染。因此,必须在新的防雨防洪技术中增加这一要素,以确保城市地下水不受污染,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实施这一技术非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技术方面:源头控制、中间控制和最终控制。源头控制主要包括集水区、雨水花园、雨水抽取和渗透设施的选择中间措施包括系统过滤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最终控制包括沉淀、过滤、排水、湿地雨水池、植被过滤带等。

3 相关建议

3.1 改变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理念

3.1.1 雨洪排水系统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道路排水中采用新的雨水防洪技术。我国继续使用沟渠、管道等传统排水系统作为道路排水系统,控制道路污水的排放,减少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阶段,采用最新的科技措施,做好排灌工作,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有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统一城市道路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功能。

3.1.2 城市排水体系设计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中应考虑环境保护、水循环等相关因素,并与排水系统相结合。应避免环境受损,避免废水污染,以便雨水能够成功补充地下水。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取得初步效益,因此,新的雨洪处理系统必须满足我国城市的排水需求,这不仅扩大了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减少了相关数据不足造成的设计问题。

3.2 实现道路设计角色转变

新的道路排水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技术内容。它要道路设计者转变角色,采用先进的技术理念,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实现科学应用。

3.3 法律政策制定

国外对防洪防雨新技术的研究相对较长。雨水利用技术规范相对简单,对雨水防治新技术没有规定和指导。因此,我国必须加强防雨防汛技术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策略,有效运用防雨防汛技术。

3.4 建设行洪通道

雨季采用城市道路作为防洪闸,人行道可采用透水性的路面,两侧绿化带可改为凹面绿化带,既能完全渗透雨水,又能拦截部分污水污染,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避免大规模的洪水集中,既节约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又具有防洪功能。特别是作为城市的日常交通通道,满足人们的舒适和交通需求。同时,它还具有防洪的功能。这不仅体现道路的价值,也有助于城市抵御洪水。

4 结语

简而言之,要想知道什么样的排水系统最适合当前的城市道路,必须根据当前的道路条件来决定。新的雨水和防洪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排水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有效利用雨水。因此,在建立新的雨水防洪系统时,必须设计并实施上述规定。新的雨水防洪系统的容量不仅能满足城市排水的需要。同时,它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等基本国策的要求。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防洪雨水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神奇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