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产业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

2021-09-08吴兴彬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大学生教育

吴兴彬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愿的群体,其创业行为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文化产业类高校是培养和输送文化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文创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频繁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在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硬件保障等多方面,具体分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商务支持政策(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创业融资政策、创业环境政策等。

(二)高校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汽车专业群为依托构建“双创”教育模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地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构建“双创”特色教育新模式等。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关注度低,创业动机弱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频繁发文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其政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晓度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只了解一小部分或是根本不知道,只有小部分学生真正关注并参与。并且,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才选择创业,其创业目标不清晰导致创业动机也随之减弱。通过对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16-2020年的麦克斯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研究发现,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呈下降趋势,创业意愿减弱(见图1),其中,学生偶发性创业较为明显。

图1 2016-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评估不足,创业成功率低

创业具有风险性,将创业意愿转变成创业实践,这需要大学生迈过许多道坎,也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这不仅考验大学生的领导能力、敏锐的商业嗅觉,还要求大学生掌握财务、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少资金、没有资源推广市场,难以把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同时,对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19、2020年毕业生创业动机的调查研究发现,仅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风险小、低门槛、模仿型的生存型创业,大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择风险高、回报大的机会型创业,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见图2)。

图2 毕业生实际创业行业类别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

当前,培养“双创”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探索阶段逐步发展到分层、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产教融合方面,“政府热、社会冷”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没有改善。[2]再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存在学科化倾向现象,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多由兼职教师组成,专业化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就必须打破“就业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而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贯穿到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探究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大军的中坚力量,政府、社会、高校都要想方设法为这支队伍搭建开放协作平台,邀请社会各类优秀企业以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参与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推动者和创造者。

(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帮扶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要从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特点、不同阶段的需求出发,除了创业初期的帮扶,也要关注后期的培育和成长,形成有效的跟踪服务机制。社会各界、新闻媒体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家长转变就业观念,打破“铁饭碗”传统观念,将创业观深入社会各界人士,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氛围。地处成都的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环境得天独厚。成都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印发“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从创业力量、创业载体、创业资本、专业服务体系、创业产出成效、创新创业理念等多目标出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期在2025年将成都市建成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3]一方面,整合好制度优势,在资金扶持、税务减免、市场营销、专家指导、成果转化、法律保障等方面给予创业学生政策帮扶和线下指导;另一方面,学院应针对文产院学生群体特点量身制定一套能力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学生能力,强化建设第二课堂平台,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深植成渝沃土,深挖巴蜀文化文创能力

成都正着力建设“世界文创名城”,重庆文创产业生态也不断优化,成渝地区共同且悠久的文化基础为文化产业发展积聚了庞大的文化资源和市场发展空间,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更具地方特色的创业新空间。区别于一般高校,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除应在“一平台三中心”(“三品转化平台”“创意中心”“创新中心”“创业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深度融合巴蜀文化文创能力的培养外,还应有意识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聚焦巴蜀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文创文旅市场需求等方面,既把握好核心资源优势,又实现差异化发展,主动对接服务双城经济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立足产业行业背景,细化创新创业教育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对文化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就要着眼长远、聚焦聚力,在跟上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纵向上,积极塑造具有鲜明文化产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大学生毕业前的“临门一脚”教育;横向上,以文化产业为依托,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宽广眼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双创”型优秀大学生。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