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板一声响 听我说下莲花落

2021-09-08苗伟艳

文化产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竹板老巷晋中

本刊记者 苗伟艳

演出 大板小板

“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清代同治版《新淦县志》里记载着这样一首诗,诗中提到的“落离莲”就是我们现在的“莲花落”。

“莲花落”作为一种说唱兼备的传统汉族曲艺,自古就流传在全国各地,吸引了众多民众。据说,北方的“二人传”就是从“莲花落”演变过来的。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太原市的“莲花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莲花落”的表演者一般是一个人自说自唱,同时需要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指的是竹板,因其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拿着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随着板眼的节奏进行表演。

“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分为单曲和彩唱两种。单曲是由一个人演唱,其中的唱词采用叙述体;彩唱是由歌者二三人,分饰旦、丑两种角色,有些像戏曲的感觉,在演唱中带给人们众多欢乐。

“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七言四句就能成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押韵。其曲调则比较简单,只有上下句。常用的腔调有“平调”“悲调”之分,另外有“哭柳”“云里翻”“海底捞月”等特定曲调。一般情况下,当一段唱腔开始时,会先有“摔斗”,也叫“喊落”。

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大多包含着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或者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民间传说。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呼延庆打擂》;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夫妻格水》等等。

回忆 一朵两朵

历史上,唱诵佛歌时往往有“一朵两朵莲花落”和“莲花开时众生乐”的说法,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莲花乐”就与“莲花落”名称通用。

早在南宋时期,“莲花落”就已经出现,只不过那时人们起名叫其“落花”,是佛教为了劝善和募捐的一种演唱形式。传说,佛祖的塑像坐在莲花宝座上,而莲花正是佛家的花,因此叫“莲花落”,也叫“莲花乐”或“落子”。

清乾隆年间,民间开始出现职业艺人,演出内容多为写景抒情和演述民间故事的俗曲。

据说,在清朝道光年间,河南一带发生过水灾,当时的许多难民都逃到了山西文水、交城和平遥一带。与此同时,他们把“莲花落”这种传统曲艺也带到了山西。

历史的年轮不断向前,山西晋中一带慢慢出现了一批流浪艺人,他们会在街头巷尾为路过的行人演唱“莲花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地人也会使用晋中方言来演唱莲花落,被称为“晋中莲花落”。后来的太原莲花落就是在晋中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太原莲花落问世后,其独特的亲切感,受到了广大太原市民的热烈欢迎,从而产生了巨大社会效应,也反映出古城太原深厚的文化底蕴。

太原莲花落的特色在于一个人表演,完全凭一张嘴的功夫,生动地演绎本地人的生活。演唱者的声音抑扬顿挫,故事线条生动起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较为盛行。

传承 老街老巷

曹强,原名曹有元,1937年生,是山西平遥人。1958年从事文艺活动,曾在太原市曲艺联合会、太原市曲艺团、太原市歌舞团任曲艺演员。其也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西曲艺家协会理事、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60年代初开始挖掘、整理频于灭绝的“晋中落”,使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重新登上文艺舞台。

曹强老先生创作和表演的莲花落,通过认真研究晋中莲花落的特点,在语言、表演、句文、节奏、板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的创新和改革。

在语言方面,原来的晋中话变成了具有山西代表的太原方言,并结合普通话和从民间搜集而来的各种词汇,使其整体风格更加的个性化、形象化、生活化。所以,根据创立后的风格特点和使人快乐的宗旨,把它定名为了“太原莲花落”,由此,一个全新的曲种在三晋大地上诞生了。

《老街老巷老情趣》

甲:打起竹板板响连声,

请问这位师傅你是哪里人?

乙:兄弟我本是山西人,

从小就生长在太原城。

甲:太原城有很多老地名儿,

这老街老巷真有几分老感情。

乙:提起太原的老地名儿,

我就想起东西南北八道门。

甲:城东面有两道门,

是大东门和小东门。

大东门从前叫宜春门,

小东门就叫迎晖门。

乙:西面也有两道门,

水西门旱西门

水西门从前叫振武门,

旱西门就叫阜成门。

甲:南面也有两道门,

是新南门和大南门,

新南门早先叫成恩门,民国时期叫首义门。

大南门再早叫朝天门,后来又改成迎泽们。

乙:北面也有两道门,

大北门和小北门,

大北门再早叫镇远门 ,小北门就叫拱极门。

刚才说完这八道门,城里面有三个地名也叫门。

……

曹老先生的这首《老街老巷老情趣》,用最质朴的语言为观众展现了老太原的老情趣,讲述了老太原在经历了沧海桑田后依旧充满活力,朴实无华的词曲唱出了老太原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这座城池刻在骨血里的记忆。

这首曲子,唱出了老太原的东西南北八道门,唱出了老太原的大街小巷。全曲当中没有优美的辞藻,没有过度的渲染,有的只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它告诉人们,如果你生活在曾经的老太原,应该去哪里买茶米油盐,去哪里买甜品小吃,去哪里买布匹皮鞋,所有这些都在词曲里描述的一清二楚。

如今的太原人,每当走过这熟悉的大城小巷,看着车水马龙,眼前好像放映电影一般,闪过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时间打磨的翡翠。

这座古老的龙城,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太原人,在汾河边吟唱着独属于他们的故事。他们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

存亡 重新拾起

但在曹老先生之后,太原莲花落并没有真正的传人,这个问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实则关乎一门艺术的存亡。无论是一直以来最忠实的热爱莲花落的观众,还是作为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市民,都不愿意看到如此悲剧的发生。

然而“莲花落”这种传承了一代人回忆的传统曲艺,如今却很少能在街头巷尾看到,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清楚什么是莲花落,更别提学习与传承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这句诗千古流传,道出了多少离家人的心声。不管走多远,家乡永远是心底的那颗朱砂痣,墙上的那抹白月光。当有人在耳边提起家乡的故事,当熟悉的乡音在身边响起,就会在某个时刻泪流满面。

可当今时代,有太多的乡音正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消失,任凭浪花翻涌却留不下半点痕迹。

太原莲花落作为一种表演形式,记载着古老龙城的乡土文化和历史,镌刻着太原乡土风情的记忆。如今,新时代的年轻人在阔步向前的同时,也要回首过去,将承载着乡音的“莲花落”重新拾起,变成这座古老龙城的骄傲。

猜你喜欢

竹板老巷晋中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将竹板磨细
老巷的雨
老巷的故事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蕉岭县竹板歌艺术特征初探
深嗅“老”味道
梅州客家竹板歌的多元文化因素及其融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