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简图,突破难点
2021-09-08广州市荔湾区海北小学黄利贤
文/广州市荔湾区海北小学 黄利贤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有些学生仅仅只知道用“假设法”去解决问题,却不懂其中的道理。因此在解决该问题时,我们考虑借助图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鸡兔同笼》问题,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师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解释。
师:假设4个头都是鸡,这样可以算出这时的脚数4×2=8(只),但实际有10只脚,假设比实际少了2只脚,那少了2只脚怎么办?
师:怎么补?是1只脚1只脚分别地补到图里2个头下面是吗?
师:打个比方,如果你拿1只脚补上去,你会发现什么?
生:那补上去就有3只脚,而3只脚既不是鸡也不是兔。
生:那就把2只脚2只脚地补,补上去有4只脚就是兔。
师:没错,我们这时要2只脚2只脚地补,孩子们,你们怎么知道是2只脚2只脚地补?不是1只1只脚地补或者其他方法补?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4-2=2(只),因为兔4只脚,鸡2只脚,鸡兔相差2只脚,所以要2只脚2只脚的补。
师:那么孩子们思考下,脚是2只脚2只脚地补,可以补几组?
生:1只鸡兔相差2只脚,总共少了2只脚,2÷2=1(组)。
师:也就是求2里面有( )个2。
师:刚才补了几组的脚,这时其实就是求出了什么?
生:补了几组的脚,就变成有几只兔。
师:老师把这个方法叫做“补脚法”,把少了的脚补回去,通过画简图分析,理解少的脚应该怎么补,再用转换的思想知道,补了几组其实就是间接求出有几只兔。
通过层层牵引和简图的描述,比较清晰地帮助学生理解多出的脚该如何补,再通过转换的思想,明白补了几组脚就是有几只兔,这就是假设法的难点。学生在这学习过程中假设和转换的思维,这也是凸显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
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我秉承的是教会学生加工信息,适当学习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理解,比如线段图、简图等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练习中,部分学生是直接套入模型“兔的只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课上虽然没总结方法,但部分有预习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已总结了做题的模型,感受到数学建模带来的便捷性,也应该鼓励,学习就是多样、开放的。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孙子算经》中的“半足法”,还是《算法统宗》中的“倍头法”,都具有“只叙述,不讲理”的特点。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习者可以按照操作程序解决问题,但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操作的道理,也就是缺少了“概念性理解”。学习者并不仅仅是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更需要去理解形成的过程,理解方法的过程必然枯燥的,可能有些知识很难通过文字或语言来理解,这时运用一种工具——画简图,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教学中如能正确使用,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