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2021-09-08王软林梁爱华

水生生物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纤毛虫微管基因组

王软林 肖 羽 李 佳 梁爱华

(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06)

微管蛋白(Tubulin)是真核生物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 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在细胞分裂、胞内运输及纤毛和鞭毛运动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真核生物的微管蛋白由多个高度保守的亚家族组成[1]。α、β和γ微管蛋白广泛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 早期被认为是该蛋白家族中仅有的成员[2]。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以异二聚体形式头尾相连形成线性原丝, 是组成微管的基本模块。γ微管蛋白是微管组成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的组成成分, 在微管组装的成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随后的研究中微管蛋白家族新成员不断被发现[3], 通过遗传突变的方法, 分别在衣滴虫(Chlamydomonas)和草履虫(Paramecium)中发现了δ和η微管蛋白[4,5], 这2种微管蛋白的突变,都会导致基体(Basal body)功能的缺陷。ε微管蛋白首次在哺乳动物中报道[6], 免疫荧光定位显示其定位于中心体区域。目前通常将真核生物微管蛋白家族分为α、β、γ、δ、ε和η六个亚家族[7,8]。

纤毛虫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 细胞表面普遍存在纤毛或纤毛器, 而且单个细胞中含有多种形态和功能迥异的微管结构, 例如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细胞中有多达17种微管结构[9]。因此纤毛虫是研究微管组装及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模式生物[10]。目前关于纤毛虫微管蛋白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四膜虫和草履虫中, 关于其他纤毛虫的研究较少。近年来, 多种纤毛虫的大核基因组测序已完成, 使得我们可以对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纤毛虫中微管蛋白基因家族进行系统分析。

游仆虫(Euplotes)是纤毛虫中进化最为复杂和高等的类群之一, 其细胞结构复杂, 有背腹分化及横微管束等复杂的微管胞器[11]。本研究利用八肋游仆虫(Euplotes octocarinatus)大核基因组数据库[12,13], 对其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鉴定和亚家族分类, 并与其他纤毛虫进行了比较分析; 利用多序列比对及Western blot证实八肋游仆虫η微管蛋白基因是+1位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 为后续深入研究游仆虫微管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八肋游仆虫由本课题组培养; α微管蛋白抗体和山羊抗兔IgG(IRDye®800CW)二抗购自Abcam公司, BCA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 蛋白Marker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其余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数据来源

八肋游仆虫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由本实验室前期测得[12,13]。嗜热四膜虫、第四双小核草履虫(P. tetraurelia)、三棱尖毛虫(Oxytricha trifallax)、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和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的相关数据分别下载自其基因组数据库网站(Ciliates.org, http://ciliates.org/index.php/home/welcome); 水滴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的相关数据下载自PPGD(http://ciliates.ihb.ac.cn/database/home/#pp)、厚游仆虫(E.crassus)及南极嗜冷游仆虫(E. forcardii)的基因组数据下载自Gen-Bank数据库[15], 大肠杆菌的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ilamentous thermosensitive protein Z, FtsZ)序列下载自GenBank数据库(KIH34997.1)。用于构建进化树的各物种的18S rRNA序列均下载自GenBank数据库:E. octocarinatus(AJ310489.1)、E. crassus(AJ310 492.1)、E. focardii(EF094961.1)、I. multifiliis(KJ 690569.1)、P. persalinus(AY835669.1)、S. coeruleus(AM713189.1)、O. trifallax(FJ545743.1)、S. lemnae(AM086654.1)、T. thermophila(M10932.1)、P. tetraurelia(KY852452.1)和Homo sapiens(M10098.1)。

1.3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的鉴定

草履虫的微管蛋白基因家族最为完整, 因此本研究利用其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作为queries对八肋游仆虫基因组数据库进行tblastn搜索(E-value≤0.01), 然后将鉴定得到的微管蛋白基因序列作为queries, 对NCBI的非冗余蛋白数据库(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s database)进行Blastx搜索(Evalue≤10-5), 检查每条序列Blastx结果的匹配项是否为微管蛋白, 根据Blastx结果中匹配项的注释信息, 初步将其归入6个微管蛋白亚家族中。接着对八肋游仆虫转录组数据库进行Blastn搜索, 找到对应的转录本。

1.4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以大肠杆菌的FtsZ蛋白作为外类群, 利用软件MEGA5.1[16]进行多序列比对, 通过手工进行了相应的校正, 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并进行1000次自展(Bootstrap)检验来评估进化树分支可信度。

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中的GetOrf程序预测微管蛋白的氨基酸长度[17]; 利用ExPASy(http://web.expasy.org/compute_pi/)在线预测其理论分子量; 利用Clustal X (v2.0)[18]的多序列比较程序(Do complete alignment)对八肋游仆虫、第四双小核草履虫、厚游仆虫及嗜冷游仆虫的η微管蛋白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默认参数)。

1.6 抗体的制备及Western blot分析

八肋游仆虫η微管蛋白多克隆抗体由北京奥维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定制。选取位于移码位点下游的肽段(Glu257-Glu-Glu-Leu-Ser-Cys-Asp-Lys-Asn-Lys-Asp-Trp-Gln-Asp270)进行多肽合成, 用合成的多肽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提取八肋游仆虫总蛋白, BCA试剂盒测定蛋白质浓度, 按相等蛋白质上样量用10%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 转膜, 用封闭液封闭, 按照1﹕600的比例稀释Eoη-tub多克隆抗体, 4℃过夜孵育; 加入对应的二抗, 室温温育1h, 用PBST洗膜4次, 每次10min, 用Odyssey红外激光成像仪扫膜成像分析。

2 结果

2.1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的鉴定及分类

以第四双小核草履虫的微管蛋白作为查询序列, 通过BLAST搜索, 最终从八肋游仆虫基因组中鉴定得到20个微管蛋白基因(表 1), 基于同源比对结果及在生物进化树中的位置, 将所有的微管蛋白基因分为α、β、γ、δ、ε及η六个亚家族(图 1)。

图1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Fig. 1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tubulin gene families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八肋游仆虫α微管蛋白(Eoα-tub)亚家族共包含6个基因, 其中Contig18065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Eoα-tub仅1个氨基酸不同[19], 其余5个基因与已报道的Eoα-tub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低(30.36%—42.18%), 但BLASTP比对结果中均为其他生物的α微管蛋白, 参考嗜热四膜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命名方法[20], 我们将这5个非经典的α微管蛋白同源基因命名为α-tub-like。β微管蛋白亚家族包括10个基因,其中4个基因与已报道的Eoβ-tub的序列一致性均大于95%[19], 其余序列同源性较低的6个基因命名为βtub-like。γ、δ、ε及η四个亚家族各包含一个基因,没有其他直系同源基因(表 1)。

基于转录组数据, 对所有微管蛋白基因的内含子个数、氨基酸长度、理论分子量及RPKM值进行了分析(表 1)。在转录组数据库中, 找到了除Eoα-tub-like-4和Eoα-tub-like-5外所有微管蛋白基因的转录本。虽然α和β微管蛋白亚家族都有多个基因, 但同一亚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别(表 1)。在α亚家族中,Eoα-tub的RPKM值为2601.66, 远高于几种Eoα-tub-like基因。在β亚家族中,Eoβ-tub1、Eoβ-tub3、Eoβ-tub4及Eoβ-tub-like-4的RPKM值明显高于亚家族的其他成员, 这一结果表明同一亚家族的不同基因存在表达的特异性,暗示其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表1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Tab. 1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bulin genes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2.2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微染色体结构分析

将转录本序列与基因组DNA序列进行比对, 对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微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图 2)。所有的微染色体都含有两端的端粒结构, 由于Eoα-tub-like-4和Eoα-tub-like-5没有转录本, 根据同源比对结果对其基因结构进行了预测。α亚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没有内含子, β亚家族中, 所有Eoβ-tub基因都没有内含子, 但4个Eoβ-tub-like基因含有一个或多个内含子, 而且这些内含子的位置和长度差异较大, 最长的内含子1086 bp, 最短的仅25 bp, 其他亚家族成员均含有一个或两个内含子。值得注意的是,Eoη-tub基因含有一个读框内终止密码子, 我们推测该基因在翻译过程中会发生+1位编程性核糖体移码(Programmed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PRF)。

图2 八肋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微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Fig. 2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Eo-tubulin nanochromosomes structure

2.3 Eoη-tub基因是+1位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

游仆虫中存在高频率的编程性核糖体移码现象[12,14,15], 在分析Eoη-tub基因结构时, 发现该基因中存在2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图 3A), ORF1由63位的起始密码子ATG1和748位的终止密码子TAA1组成, 编码一个219个氨基酸的序列; ORF2由722位的ATG2和1379位的TAA2组成, 编码一个200个氨基酸的序列。只有在TAA1处发生一次+1位移码(Putative ORF), 才能编码由411个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

为了证实这一假设, 首先将Eoη-tub蛋白与草履虫及另外2种游仆虫的同源蛋白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图 3B), 结果显示移码位点的赖氨酸(K)和天冬酰胺(N)高度保守。此外, 利用制备的Eoη-tub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s检测了八肋游仆虫细胞内是否存在全长的Eoη-tub蛋白。如图 3C所示, Western blot检测到一条大小与推测的全长蛋白分子量(46.66 kD)非常接近的条带。以上结果表明,Eoηtub基因确实为+1位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 其滑动序列为AAA-TAA-T。

图3 八肋游仆虫η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需要编程性核糖体移码Fig. 3 Programmed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is likely required for expression of gene encoding η-tubulin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2.4 不同纤毛虫中微管蛋白基因的比较分析

为了对纤毛虫微管蛋白进行系统分析, 对另外7种大核基因组已测序的纤毛虫的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鉴定(图 4)。人、嗜热四膜虫和第四双小核草履虫的数据来自前期报道[7,9,20]。我们保留了前期研究人员对草履虫及四膜虫微管蛋白基因亚家族的分类, 本研究分析的几种纤毛虫微管蛋白基因全部归入α、β、γ、δ、ε及η六个亚家族中。

图4 八肋游仆虫与其他纤毛虫中微管蛋白基因的比较Fig. 4 Comparison of tubulin genes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and other ciliates

所有的纤毛虫都含有六类微管蛋白基因, 但每个微管蛋白亚家族所含的基因个数不同。大多数纤毛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亚家族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 而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仅有一个α微管蛋白基因, 水滴伪康纤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仅有一个β微管蛋白基因。几乎所有纤毛虫的γ微管蛋白基因个数都不超过2个, 仅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含有3个γ微管蛋白基因。大部分纤毛虫仅含有1个δ、ε及η微管蛋白基因, 天蓝喇叭虫含有2个ε微管蛋白基因,水滴伪康纤虫的δ和ε微管蛋白基因各有2个。此外,所有自由生纤毛虫都含有α-tub-like和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 但寄生虫多子小瓜虫和兼性寄生的水滴伪康纤虫仅有经典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 没有鉴定到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

本研究分析的3种游仆虫基因组中, 淡水种八肋游仆虫只有1个经典的α微管蛋白基因, 而海水种厚游仆虫和嗜冷游仆虫含有2—3个经典的α微管蛋白基因; 八肋游仆虫有5个α-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而厚游仆虫和嗜冷游仆虫只有2个α-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八肋游仆虫的β微管蛋白基因亚家族成员较多, 包括4个经典的β微管蛋白基因6个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 厚游仆虫只有1个经典的β微管蛋白基因和2个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 嗜冷游仆虫有4个经典的β微管蛋白基因和1个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

对纤毛虫α及β微管蛋白亚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图 5), 结果表明所有纤毛虫中经典的α/β微管蛋白明显单独聚为一枝, 而α-tub-like和βtub-like微管蛋白聚为多个不同的进化枝, 暗示纤毛虫的α-tub-like和β-tub-like微管蛋白具有多个独立的起源。此外, 某些纤毛虫的微管蛋白基因在进化过程发生了基因复制事件, 例如嗜热四膜虫Ttβtub-like4和Ttβ-tub-like5基因及厚游仆虫的2个经典α微管蛋白基因Ecα-tub1和Ecα-tub2, 在进化树上位于直接相邻的2个分枝, 表明它们来源于种内的基因复制事件。以上结果表明, 纤毛虫微管蛋白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基因复制和丢失过程。

图5 纤毛虫α及β微管蛋白亚家族系统发育分析Fig. 5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α and β tubulin subfamilies in ciliates

3 讨论

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微管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 因此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常被用于物种的系统发生研究[21,22]。近年来大量生物的基因组被测定, 使研究人员能够从整体水平对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样性进行探讨[7,8]。不同真核生物含有的微管蛋白亚家族种类不同, α、β和γ微管蛋白亚家族保守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 而δ、ε和η微管蛋白只存在于某些真核生物中[7,23]。纤毛虫拥有最为丰富的微管结构[24], 本研究对八肋游仆虫的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鉴定和亚家族分类, 结果表明其含有6个微管蛋白亚家族(表 1)。Erin等[23]发现缺少ε微管蛋白的生物一般也缺少δ和η微管蛋白, 而含有ε微管蛋白的生物通常也至少含有δ和η微管蛋白中的一种, 这3种微管蛋白形成了一个保守的进化模块。缺少这3种微管蛋白的生物通常没有中心粒结构或者缺少中心粒附属物。例如, 酵母(Yeast)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没有正常的中心粒, 因此它们都不含有δ、ε及η微管蛋白[8,23]。纤毛虫虽然没有典型的中心粒和中心体, 但存在功能类似的基体[25], 本研究分析的所有纤毛虫中都含有这3种微管蛋白基因(图 4)。在纤毛虫中, 这3种微管蛋白的破坏会导致显著的细胞骨架缺陷, 说明它们在基体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四膜虫ε微管蛋白的破坏会导致基体的定位和间距发生紊乱[26], 草履虫η微管蛋白的突变会导致基体复制过程受损[5]。

在大部分真核生物中, α和β微管蛋白都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 每个基因编码1个独特的蛋白亚型[27]。Liang等[19,28]从八肋游仆虫中克隆到1个α微管蛋白和2个β微管蛋白基因。本研究从其大核基因组中共鉴定到6个α微管蛋白和10个β微管蛋白基因, 除经典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外, 还鉴定到5个非经典的α-tub-like和6个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multi-tubulin”假说认为, 细胞内每1种微管蛋白亚型发挥特定的功能, 组成不同的微管结构[3]。例如,人类的某些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不同的微管蛋白亚型突变引起的[29]。在果蝇中, 精子尾部基因丝的装配需要特定的微管蛋白亚型形成中心微管对[30]。本研究发现α-tub-like和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广泛存在于所有自由生纤毛虫基因组中, 而寄生的多子小瓜虫和兼性寄生的水滴伪康纤虫只含有经典的α和β微管蛋白(图 4)。Sandra等[31]对嗜热四膜虫中不同β微管蛋白亚型的细胞定位、结构及生物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经典的β微管蛋白BTU2存在于体纤毛及基体, 而非经典的β-like微管蛋白BLT1和BLT4参与形成大核的微管结构及小核的有丝分裂器(Mitotic apparatus), 此外, BLT1还参与形成配对时期小核中减数分裂器(Meiotic apparatus)的微管结构。我们推测在其他自由生纤毛虫中, 这些tub-like微管蛋白亚型可能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用于构建功能不同的微管结构。此外, 八肋游仆虫不同微管蛋白亚型之间RPKM值差异较大(表 1),暗示细胞内不同亚型的表达受到发育阶段的严格调控。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微管蛋白在细胞中可通过翻译后修饰产生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管结构[27], 多子小瓜虫及水滴伪康纤虫不含有α-tub-like和β-tublike微管蛋白基因, 它们可能是利用多种翻译后修饰来形成不同的微管结构。

本研究证实Eoη-tub基因是一个+1位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图 3)。游仆虫中存在高频率的编程性核糖体移码现象, 且移码类型多样[12,15]。游仆虫中的移码基因中大部分是酶, 尤其是蛋白激酶[12],本研究发现参与基体组装的η微管蛋白也是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 进一步说明在游仆虫中编程性核糖体移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基因的表达调控, 并不局限于某一类基因。此外, 前期研究发现八肋游仆虫编程性核糖体移码基因的表达丰度明显低于正常基因[14], 在本研究鉴定出的20种微管蛋白中,Eoη-tub基因的表达量较低(RPKM值5.89), 而其他表达量较高的微管蛋白基因在翻译过程中均不需要编程性核糖体移码。这一结果暗示, 虽然游仆虫可利用精密的移码监控机制来保证细胞内移码的精确进行, 但它仍然会影响核糖体的翻译速度, 所以在进化过程中, 仅表达丰度较低的基因中保留了移码位点。在真核生物鸟氨酸脱羧酶抗酶及细菌肽链释放因子等被深入研究的PRF基因中, 其移码序列及移码类型都是非常保守的[32,33]。在分析E.focardii及E. crassus的η微管蛋白基因过程中发现,Ef η-tub基因不发生PRF, 而Ec η-tub基因需要发生一次+1 PRF和一次+2 PRF, 但移码位点与八肋游仆虫Eo η-tub基因的移码位点并不相同, 表明游仆虫中的PRF在进化中并不保守。

猜你喜欢

纤毛虫微管基因组
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及改性粘土防控初探*
胡萝卜微管蚜
——水芹主要害虫识别与为害症状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豆科植物微管参与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小龙虾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纤毛虫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微管及其靶向制剂在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