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

2021-09-08卢宁刚江苏理工学院

天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卢宁刚 江苏理工学院

陶刻是宜兴紫砂壶创作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有着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世界陶瓷领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刻装饰工艺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可根据创作需要将文字、书法、绘画乃至个性符号雕刻在壶身上,从而使紫砂壶具有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成为创作者独特艺术理念和创造手法的集中体现。以上艺术和美学优势肯定了陶刻装饰工艺的价值和魅力,奠定了陶刻工艺在紫砂壶装饰工艺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宜兴紫砂陶刻的起源背景

自龚春(供春)以来,紫砂陶刻的内容由壶把、底部等部位的作者名讳、年代等基本信息逐步发展演变为将诗句雕刻于壶身底部并署名讳,最终发展成为以壶身正面为雕刻范围的装饰性艺术创作,进而构建起相对完整、成熟的陶刻工艺体系。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了宜兴紫砂壶陶刻工艺,那时工艺相对简单,通常仅仅是艺人将自己的名款刻画在壶底以表明其创作者身份。现存最久远的陶刻实证,仅有元代文人的“且吃茶、清隐”这一紫砂壶名款,但是由于原物已佚,而文字资料也未有说明文字所在之处,因此并不确定上述草书名款具体的刻画部位。但是结合相关考证成果,紫砂壶陶刻最早都是选择在壶底、壶盖边沿等部位镌刻,早期以壶身作为刻画对象,也仅仅将艺人或者创作者的名号记录于上。在发展过程中,陶刻的内容逐渐变化,除艺人名号以外,诗词作品也成为主要题刻内容。直至明清时期,茶道在名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也使得紫砂陶器成为其珍爱的茶具,在诗词文化繁荣兴盛的同时也使得紫砂壶的身价水涨船高,成为当时人们热捧的一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充分肯定了宜兴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二、明清时期紫砂陶刻的发展及代表人物

明朝万历年间,紫砂器在文人士大夫阶层蔚然成风,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壶底刻款这一表现形式。以时大彬为例,其所创作的茗壶就包含着丰富的铭款元素。在不少流传至今的紫砂壶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在铭款内容上的独特追求,也使得紫砂壶成为当时书法、绘画艺术的重要载体。陈辰作为明万历、崇祯年间宜兴紫砂壶陶刻工艺大家,有着“陶之中书君”的美誉,这充分肯定了其在紫砂壶陶刻领域的艺术成就,在历史资料中,他的陶刻工艺造诣得到了广泛赞誉。

以陈鸣远为代表的名士则开创性地将铭刻、印章综合运用,甚至将我国书款艺术、绘画装饰艺术融汇于陶刻工艺,极大地丰富了陶刻工艺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学底蕴和艺术价值,对此后紫砂壶陶刻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全新的工艺不仅说明了当时社会对紫砂壶的重视,也令当时成为紫砂陶刻发展的代表性时期。

发展至晚清时期,宜兴紫砂陶刻仍然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爱。在这一发展时期,紫砂陶刻呈现出以下发展特征:一是日益精湛的工艺水平,陶刻题材也表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成为东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载体;二是器型特征多样化发展,紫砂陶器涵盖了实用、观赏等不同的用途,器皿样式也日益丰富;三是文人参与进一步推动了刻绘艺术的创新发展,使得当时的紫砂陶刻表现出更加浓郁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效果。

整体来看,明代宜兴紫砂陶刻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对朴素、原始的发展特征,并未形成广泛认同、风格统一的艺术形式;而清代则在陈曼生的推动和创新下形成了以“曼生壶”为代表的创作理念和体系,标志着宜兴紫砂器发展到了巅峰。

陶刻赏盘 卢宁刚/作

陶刻博古四方瓶 卢宁刚/作

三、清末至近现代紫砂陶刻的发展及代表人物

清朝末年,不少宜兴紫砂陶器商人都积极推动紫砂陶器的创新发展,在陶刻装饰工艺领域也邀请了许多书画名家开展创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紫砂陶刻的工艺水平,也赋予了紫砂陶刻不同的艺术内涵。与此同时,紫砂陶器的种类、类型日益丰富,陶刻的内容也日益多元,既表现出相对随意、混乱的发展特征,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规范的民间装饰理念,以洗练的刀法、清晰的线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传统装饰效果。

在我国现代紫砂壶陶刻装饰领域,最权威、最受公众认可的就是任淦庭,他培养出鲍志强、徐秀堂等一大批紫砂陶刻工艺大师,被誉为“名师之师”。他的陶刻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现代紫砂壶陶刻工艺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陶刻工艺的代表人物。其所创作的紫砂陶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并得到了许多国家紫砂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得到了极大认可。他所创作的紫砂工艺作品,也是当今艺术收藏领域的热点,多次刷新了紫砂陶刻工艺品的拍卖价格记录。

这一时期陶刻工艺大师们的艺术成就,为我国宜兴紫砂陶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极大提升了紫砂陶刻这一民族传统工艺的科学发展水平。

四、结语

若想真正体会紫砂陶刻工艺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欣赏能力,也需要对陶刻工艺知识形成比较全面、准确的认知,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紫砂工艺品所承载的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发掘紫砂工艺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为此,需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断提升人们对紫砂陶刻的认知水平,从而为正确理解其艺术魅力奠定良好基础,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在欣赏和使用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升华,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内在价值。

与此同时,创作者也需要保持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创作能力,提高紫砂陶刻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能力,在科学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开展创新工作,不断丰富陶刻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提升其艺术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传承的载体功能,充分保证其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紫砂陶刻工艺的科学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宜兴釉陶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