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因素对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调查

2021-09-08

科学咨询 2021年26期
关键词:医学生成人危险

苏 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 重庆 401331)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从事的任何可能增加罹患疾病或遭受伤害风险的活动[1]。前人多项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颇高,但对高校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研究颇少;前人研究亦发现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行为塑造影响颇深;因此,本研究指在挖掘家庭因素对高校医学生的影响,即不同的家庭因素作用下,高校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呈现何种特点。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 367名被试,被试分布于重庆3所高职院校与重庆1所、山西1所、广州1所本科院校,共抽取男生278名,女生1 089名;大一561名,大二464名,大三194名,大四103名,大五45名;专科694名,本科673名。

二、研究方法

选取王孟成教授编制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对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特点进行测查。该问卷包括6个因子38个题目,每个题项均采用5级评分,从“从不发生”到“经常发生”。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为方便读者阅读数据,研究者将因子总得分除以因子题项,得出平均分,计量数据用x±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为了解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特点是否不同,故将母亲受教育程度作为自变量,健康危险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检验结果在表1中显示,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总量表得分显现依次下降的趋势,表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越少。并且在除无性保护因子外的其他因子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发现,多数的差异发生在母亲小学文化水平、母亲中学文化水平与母亲硕士、博士文化水平之间。

表1 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表

(二)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不同抚养人差异比较

为了解不同抚养人抚养成人的高校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是否会呈现有不同的特点,故将不同抚养人作为自变量,健康危险行为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检验结果在表2中显示,健康危险行为量表总分与自杀自残因子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发现,自杀自残因子中父母抚养成人的医学生与由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抚养或由他人抚养成人的医学生得分差异呈现显著性;破坏纪律因子中父母抚养成人的医学生与由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抚养或由他人抚养成人的医学生得分差异呈现显著性,由父或母抚养的医学生与由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抚养或由他人抚养成人的医学生得分差异呈现显著性;总量表中父母抚养成人的医学生、由父或母抚养成人的医学生与由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抚养或由他人抚养成人的医学生得分差异呈现显著性。

表2 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不同抚养人差异比较表

(三)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各因子是否独子差异比较

为了解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在是否独子上呈现何种特点,故将是否独子作为自变量,健康危险行为量表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是独子的医学生与不是独子的医学生在总量表得分及自杀自残、健康妥协、攻击暴力3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表现为是独子的医学生得分高于非独子的医学生。

表3 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是否独子差异比较表

四、讨论

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呈现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特点。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越少。事后比较发现,多数的差异发生在母亲小学文化水平、母亲中学文化水平与母亲硕士、博士文化水平之间。孩子最重要的依恋与学习对象就是母亲,文化水平较高的母亲会以更合理更符合孩子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于孩子,告知孩子哪些社会规则需要遵守,哪些行为对健康有利等,并且能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低,则更可能采取暴力简单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更多的打骂,则让孩子习得用打骂来解决问题。当孩子在自身遇到风险时也不会向母亲诉说,因为说了也不会得到解决,反而会被辱骂,所以当孩子有了健康危险行为时,其也不知如何处理,长期容易形成习惯,使某些健康危险行为固定下来。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其独立生活能力更强,其家庭婚姻关系更稳固,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更为有利。因此,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特点不同。

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呈现不同抚养人差异特点。健康危险行为总量表及自杀自残因子中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可以看出差异主要存在由父母抚养成人的医学生与由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抚养或由他人抚养成人的医学生得分中。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之间相关性甚高,社会支持高则问题行为少[2],而父母则是孩子最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即由父母抚养成长的孩子更可能将父母作为自己有力的支持,并且父母一代比起祖父母或者其他人而言,与孩子的情感联结更为深刻,教育理念也更为先进,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事件时更可能向父母寻求帮助。BaiLi等人研究发现,由于(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更可能吃更多的糖类饮料和零食,因此孩子的健康受到的影响甚多[3]。Pikauskas等人认为纵然祖父母抚养孩子时提供的物质条件比父母更优厚,但其养育的孩子依然比父母养育的出现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更多,在学业上的平均水平更差[4]。

高校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呈现是否独子差异特点。是独子的医学生与非独子的医学生在总量表得分及自杀自残、健康妥协、攻击暴力3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独子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子医学生。前人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孤独感明显、情感负担沉重、学习压力大,并且当遇到困难也不像非独子的学生一样可以向兄弟姐妹倾述,现实感弱化,使其有“不怕死,怕苦”的状况[5]。因此,独子医学生在自杀自残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子医学生。独子的父母一般比较宠溺孩子,孩子从小就倍受宠爱,因此,孩子易形成蛮横骄纵的人格特征,不合心意时容易出现攻击暴力行为。

研究提示,家庭因素对高校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影响颇深,学校在后期教育中应更多关注此类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方法减少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同时尽可能与家庭配合教育。

猜你喜欢

医学生成人危险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大成人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成人不自在
喝水也会有危险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
拥挤的危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