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三部曲
2021-09-08刘小刚
刘小刚
(广元天立国际学校 四川广元 628000)
自从《不做教书匠》一书问世以来,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不做教书匠》,取而代之的是要做教育家。我很理解作者的用意,在今天,很多教师也缺少了对理想的追求,相反混日子的也多起来了,教师这个培育人的职业也开始庸俗化了。很多教师教了几年书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重复,没有了激情。在这个大环境下,为了重新振作士气,引领教师有更高的追求,更好的育人,不做教书匠,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不过,我觉得有点理想化,脱离实际了,事实是我们跑的都不稳,谈何飞呢?
何为匠?我在新华字典上查了一下: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做一个教书匠有何不好?相比夸夸其谈,只说不干,做个教书匠其实应更好!每个行业里都有顶尖级的人物,但更多的人还是在从事基础的工作!就好比盖楼需要设计,需要大师,然而楼房这个实体终究还是很多的匠人来实施完成的。其实我们很多教师远都达不到“匠”的高度!教师的成长也必须按照规律来培养,否则就是缘木求鱼。我所理解的教师成长三部曲:首先是能教书,再到成为教书匠,最后成为教育家。
第一部曲,能教书。
很多教师从师范大学(或其他高等院校)毕业,具备了教书的基本知识,这仅仅是完成了知识的储备。有了知识,是否就能教好书?我看未必。从历史来看,过去的读书人相对来说,有知识的就更少!所以,掌握了知识就具备了教书的资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来源完全多元化,教师这里不再是唯一渠道!教师的价值在哪里?首先是,深刻理解知识;其次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尤其对于自然科学而言。所以,成为教师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把那些知识通俗的讲给学生,或者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会。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能教书。很多教师,终其一生都停留在这个位置,反复重复,而误以为自己都明白。其实,这距离教书匠还很远。
第二部曲,成为教书匠。
新华字典上解释得很清楚,匠就是在某一方面有造诣的人!是啊,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能教书,更要追求教书的乐趣,更要优化教学能力。深刻理解知识,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待知识,能从繁杂的知识中,理出头绪,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记得我刚教高一数学时,很多的话都是按照书本或者教辅提前备好,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出错,把错误的知识教给学生,贻笑大方。上课时总是紧张,转折得很生硬,基本上就是讲知识。这不是我喜欢的方式,我喜欢的是信手拈来,天马行空。
在第二轮带高一时,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多了。更多的是思考这节课如何上?怎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概念定理性质有更为清晰的把握?怎样才能让学生减少失误?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围绕着这些问题,我必须不断的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每当有收获,有感悟时,就迫不及待的想去上课,想去实验自己的想法,如果上课成功了,就特别兴奋。如果失败了,还得琢磨,因为下一届还要面对这个问题。早晚都要解决,还不如早解决,请教老教师,看书就是不二选择。
我还记得第二轮再讲必修一的函数时,讲函数的奇偶性性时,我就放得比较开,从学过的很多函数的图像切入,观察发现有些函数的图像沿着y轴折过去,能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到y轴的距离一样,函数值的大小一样,像这样的函数,我们称之为偶函数,y轴就是对称轴,用数学语言表述为f(x)=f(-x)。这个概念很好懂,可是有一句话总是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常常掉进陷阱里。什么叫“能完全重合”?图像重合的本质就是点的重合,那就是y轴两边的要完全重合。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自变量里有x,那么它的相反数也一定在定义域里,也就是定义域要关于原点对称。而这一点,很多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偶函数定义域要关于原点对称,至于为什么,一带而过。偶函数搞清楚了,奇函数就不用说了!把这个讲明白了,将来学生面对函数y=f(x-1)关于x=1对称,就很容易理解这句的本质是“y=f(x)关于x=0即y轴对称”。除了这些概念外,很多的计算也是如此。很多数学教师对计算理解不到位,不就是算嘛!其实这里学问很大,算绝对是个技术活。那些该乘起来,那些不该乘,比如根号里的数就不要轻易乘,乘起来开方的时候有些同学就开不动了,尤其解析几何里计算判别式尤其如此,举个例子:Δ=182k2-(9+9k)(4k+8)=4×9(8k2-3k-2),
像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在算法里的算回归方程,算卡方等都有很强的技巧性,需要教师不断的去钻研;很多的概念课,如诱导公式,大多数都是死记硬背了,其实这里含有很多的数学思想,需要深入挖掘。
做一个教书匠,就是这么的快乐!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每天都是创新,每天都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是充实的。做好教书匠,其实也就是专业化的成长,没有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没有对学生的理解,没有发现问题的那一双眼睛,那是当不成教书匠的。正如一个木工,不了解木材的特点,不了解木材的品质,不了解木材的优缺点,那绝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木匠。只要多思考,多看书学习,成为一个教书匠是不难的。
第三部曲:成为教育家。
教育家是一个教师的终身追求,只有先能教书,站稳脚跟,再成为教书匠,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否则那就是空想,坐而论道,贻害无穷。其实,教书匠和教育家有多大的区别?在我看来,应该没有天然的鸿沟!教育家和教书匠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培养人。教育家应该是教书匠的杰出代表,教育家是教书匠的最高形态。一个教书匠如果成为一个真正的教书匠了,但是不满足于学科教学,而是把视线放到了学生的一生,放到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引领教育的发展方向,那他就成为了一个教育家。所以要成为教育家,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包括智慧,眼界,胸怀,追求,实践等等。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先成为能教书的教师,再成为孜孜以求的教书匠,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若力可及,再顺势而为,就是教育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