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标准下高三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2021-09-07梁小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写作核心素养

梁小波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具备阅读与写作能力,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开,这样不仅会制约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也会限制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标准下,如何将高三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展开了探究,以期有所贡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课外阅读;写作;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058

一、高三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注重技巧教学,忽略思维引导

阅读与写作在高考中占分比重大,失分情况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高三阶段,教师就会加快教学的脚步,从历年的高考题中为学生剖析写作与阅读的技巧,然后逼迫学生去做大量的习题,以求学生能够将这些技巧铭记于心,切實提升语文成绩。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本不懂得如何思考,只是机械地将教师传授过来的知识记下,然后通过麻木地做题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使取得了卷面高分,也无法真正具备阅读与写作能力。

2.阅读写作分裂,学生发展受限

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而写作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两部分。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却将阅读与写作完全割裂开,当作两个不同的重点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将阅读所获运用于写作,提升写作能力;也无法借由写作,培养阅读思维,提升阅读效率。高三的学生马上就要脱离高压的教学模式,进入管理较为松散的大学。如果教师不能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那么步入大学后,学生就会逐渐丧失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与能力。

3.教学理念落后,学生能力受限

语文不仅是高考的主力学科,也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将目光仅放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上,而是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然而当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却存在教学误区,他们认为卷面成就代表着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即可,根本不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思维,就导致学生容易变成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

二、核心素养下高三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有效策略

1.挑选阅读篇章,丰富写作素材

虽然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名家之作,但是,高三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教材中的文章无法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此,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虽然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和独立选择的能力,但是高三阶段十分关键,每分每秒对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在无意义的课外阅读中浪费时间,教师还需要辅助学生挑选阅读素材。

例如:《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写的一篇话剧,这篇是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最多的一部话剧,该剧的剧情扣人心弦、语言精力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粤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也包含着《雷雨》的选段。由于篇幅有限,课文中的故事并不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因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雷雨》这本名著,让学生课外阅读。此外,我国《红楼梦》《镜花缘》《水浒传》、国外《哈姆莱特》《红与黑》《傲慢与偏见》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名著,都值得学生一阅。部分学生对于语文课外阅读十分感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已经读过了许多书,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此时,教师就不能强硬地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推荐去阅读,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2.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想让学生写出优美、具有深意的文章,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树立阅读意识,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章。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想让输入与输出成正比,教师也需要将写作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通过随读随练,学生既能在阅读时学会思考,懂得全面解读文章,又能懂得如何将阅读所获运用与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常来说,课外读物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学生每天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因此,学生想要读完一整本书,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完成阅读的时间较长,那么学生就会出现随读随忘的现象。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让学生将每日所获通过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体会,又可以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名著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不仅是因为其故事感人,也是因为其用语精炼、语句优美、结构严谨。在课外阅读时,学生一般都比较关注文章的故事,而忽略了作者的表达方式。这就是部分学生虽然阅读了大量文章,却无法提升写作水平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就需要从学生喜欢的读物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为学生安排仿写任务。

3.结合教学内容,改变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高三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为了快速完成阅读任务,他们很多人开始走马观花地进行阅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从网上找一些名著的简介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无异于自欺欺人,除了浪费时间,基本一无所获。为此,教师就需要将课外阅读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如此,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白语文天地之广,从而改变阅读方式。

例如:在教授《城南旧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的故事,以及作者的叙事方式,在教学时,合理穿插《沪上春歌》《骆驼祥子》等故事。如此,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被留在趣味十足,充满诱惑的课堂中。而在品味主人公百态人生时,学生也会对那个年代的故事产生向往之情,从而主动搜集相关的名著,完成课外阅读。此外,在穿插课外阅读内容时,教师也需要注意细节描述,让学生感悟人物魅力的同时,领悟作者表达方式的深意,从而懂得尊重文章,改变粗读的阅读方式。学生在精心研读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对课外阅读进行全面思考,从而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高三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影响学生能力提升的因素。为此,教师不仅需要挑选课外阅读篇章、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还需要把阅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此,学生方能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效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刘 俊.课内外阅读对写作影响的教学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6).

[2]杜文彬.让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落地生根”[J].作文,2020(44).

[3]于铁柱.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6).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 525100)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写作核心素养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