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1-09-07刘正旭

江苏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准则的学生管理,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管理理念滞后,二是学生管理边界模糊,三是学生管理核心偏颇,四是学生管理方法失当。对此,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学生管理要突出团队德育;二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三是尊重教育及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教育管理;立德树人;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121-03

【作者简介】刘正旭,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人应有的理想,也恰恰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教育人的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生管理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准则。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管理问题

随着“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得到认可。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家长、社会对“育完整的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学生管理理念滞后。

传统教育观念里,“学校将学生管理的功能理解成‘为教学保驾护航”[1]。目前,部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和说教模式的影响。观念的落后必然会导致举措的落后。教育实践中,一些学校的学生管理从“为学生成长而服务”的正轨滑入“为学生分数而限制”的泥淖。而当管理远离“服务”,与“限制”画上等号的时候,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教育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加之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习惯了说教的教育方式,学生管理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2.学生管理边界模糊。

一是谁来管的问题。在学校,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他们除了承担着一般教师的学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家长交流沟通等一系列繁杂的教育工作。但在不少普通任课老师眼里,班主任就是“学生管理的唯一责任人”。这种有意无意地“模糊”边界,一方面是对班主任烦琐工作的“恐惧”,另一方面则是对“全员育人”要求的漠视。事实上,正是这种“漠视”甚至是校园生活中的“无视”,让学生管理有时显得有心无力——班主任也好、德育处也罢,谁也不可能一直跟着学生。而只有学生的每一个不利成长的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提醒、纠正,管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生产力。

二是管什么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学生管理在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上比较“模糊”。有的学校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各种校规和学生管理方式,将触角伸及学生在校的每一个时间段;有的学校往往不能及时劝阻学生的不良行为,甚至视而不见,容易使学生养成坏习惯。同时,基于“限制”的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程序正义性等都值得再推敲。

3.学生管理核心偏颇。

学生管理最常见的抓手是常规管理,而传统常规管理的症结正在于所谓的“管”。“整齐划一”是管理者最喜欢看到的:桌面摆放不止要干净有序,还要定点定物;跑步动作不止合乎节奏,还要幅度一致……基础教育阶段的军事化管理,管住了行为表现,也束缚了创新创造。这种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因为学生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么说不是不要常规,而是不要教条、僵化的常规。就像学做菜,不是不可以跟着菜谱做,但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否则,烹饪就没有乐趣而仅剩负担了。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还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这就难怪有学生会戏言“管理管理,越‘管越不‘理”了。

学生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领域、六项核心素养指标,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2]。学校德育通过价值引领和培养习惯来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核心素养的培育。出于效率考虑,现实的学生管理常常只重视习惯培养而忽略价值引领。习惯培养固然能让优秀的更优秀,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没有共同价值追求的班级是较难成为一个出色的学习共同体的,更不用说成长共同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管理的核心应该在价值观教育,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价值认同。这也是很多教师觉得班主任工作较难开展的原因之一。

4.学生管理方法失当。

管理之道在于“理顺”而不在“管住”。就学生管理而言,要理顺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要理顺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管住”则要简单得多。过去的官本位思想、崇尚权威思想一定程度上给了“管住”生存的土壤。至今,学生管理也难以完全离开“管住”的藩篱。学生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统一的管理要求,都被当作考评的要素。除了“管”学生的思想,还“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将学生作为生产线上的标准化“零件”看待的“标准化管理”,遮蔽了学生的特长、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管理之道在于让学生能自律而不是靠“他律”。长远看,自我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学生成长在“他律”的环境中,在家父母管,在校教师管,教师不在还有班干部管。学校管住了学生的现在,有时候也管丢了学生的未来。一旦离开了“他律”的环境,很多学生会因为没有自我要求而放松甚至放纵自己——热衷游戏、沉迷网络、投身虚幻……学生一旦离开了“他律”的氛围,选择报复性释放的概率就会增加许多。而目前,一些学生管理正是在“他律”的环境里乐此不疲、“精耕细作”。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对策

从教育契合时代发展、未来需求的角度看学生管理,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基本路径。

1.学生管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管理与全员德育的辩证。

立德树人是一个宏大命题,无法在一时一地靠一人完成。它是一项长期工程,贯穿了学生的教育全过程;它是一项浩大工程,即便是在一时一地,也需要大家通力协作,合力完成;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保证它的质量。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菁高中”)以“精品项目”结项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指向南菁气质培育的自主性德育课程体系建构”就整合了学校各学科组的力量,调动了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其实,哪怕是一个细小习惯的养成,也需要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努力一样,学生管理一定是一群教育人共同完成的事业。

2.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他律”与自律的辩证。

如果说“他律”是一种服从的话,自律就是一种萌发。萌发更多来自内部机制。学生管理如果能激发这种内部机制,那么管理的效能将大大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从根本上激发思想机制,让学生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的事物。这不仅需要灌输,更需要感受和感悟。感受就是让学生贴近生活体会,感悟是让学生剥离生活思考。在这不断地“贴合”“剥离”的過程中,让进取、拼搏、卓越的观点深入人心。南菁高中强化课程育人,创新思政课程、家长能量课堂和社会实践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律。

3.按教育、成长规律进行学生管理:应然而然与自然而然的辩证。

对学生管理而言,不得不承认,应然而然是教育的一种成功:应该这样做,所以我就这样做了。这也是个人文明自觉意识的觉醒。而自然而然才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我就下意识这样做了!当我们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就离自然而然的理想状态不远了。南菁高中是颇有影响力的美育课程基地,“以美育重构审美的中学生活”,引领学校未来发展。学校提出了“八不准”:自修时间不准侵占,科类选择不准干预,考试分数不准公开,最后一名不准放弃,个性化学习不准忽略,干部轮换不准停止,社团活动不能干扰,体育活动不准减少。合规律的是美的,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切中学生心理成长的要害,学生各项活动正朝着“自然而然”的方向迈步。

【参考文献】

[1]刘长海.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J].人民教育,2019(6):47.

[2]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150-151.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