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07杨林陈培莉刘永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布托咪定美托

杨林,陈培莉,刘永生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a.重症医学科;b.神经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时多采用气管插管或无创机械通气干预手段,以确保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但是,部分患者受到不良情绪、应激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人机对抗情况,增加撤机困难、护理依赖等风险,导致治疗失败[2]。因此,采取适当的镇静手段,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镇静药物具有呼吸抑制作用,临床需谨慎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镇痛、抗焦虑等作用,无明显呼吸抑制,为临床常用的麻醉辅助药物与重症监护室镇静药[3]。布托啡诺作为混合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可充分发挥镇静、镇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中,疗效显著。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治疗。(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4]诊断标准;②确诊为呼吸衰竭;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③心脑血管疾病;④恶性肿瘤;⑤持续镇静、镇痛;⑥使用精神活性药物;⑦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根据干预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60.27±5.28)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13~18分,平均(15.67±0.86)分;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2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59.72±4.95)岁;APACHE Ⅱ评分13~19分,平均(15.92±1.13)分;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28例。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合并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营养支持、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等基础治疗。(1)给予对照组患者400 μg右美托咪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0)加入至9 g·L-1氯化钠注射液40 mL中,以0.4 μg·kg-1·h-1速率静脉滴注。(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6 mg布托啡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6)加入至9 g·L-1氯化钠注射液40 mL中,以0.06 mg·kg-1·h-1速率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1.3.1干预时间 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

1.3.2镇静效果、镇痛效果 采用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估镇静效果,包括非常躁动、攻击性、不安、焦虑等,总分-5~4分。采用行为疼痛量表(behavior pain scale,BPS)评估镇痛效果,总分4~16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

1.3.3生命体征 分别于用药前(T0)、用药30 min后(T1)、用药1 h后(T2)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ventilation frequency,VF)。

1.3.4不良反应 记录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谵妄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干预时间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 镇静、镇痛效果观察组RASS评分较对照组高,BP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时间比较

表2 两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分)

2.3 生命体征对HR来说,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1.805,P<0.001),处理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211,P<0.001),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349,P<0.001);对MAP来说,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5.021,P<0.001),处理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776,P<0.001),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2.503,P<0.001);对VF来说,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2.008,P<0.001),处理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0.047,P<0.001),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201,P<0.001)。T0、T1时,两组HR、MAP、V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时HR、MAP、VF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R、MAP、VF在T0、T1、T2时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2.4 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低血压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谵妄1例;观察组出现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谵妄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6/49)]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P=0.549)。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可因接触诱发因素而急性发作,引发患者咯大量脓性或黏液性痰液、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导致肺功能减退,进展至AECOPD[5]。

目前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可减少呼吸道阻力,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存在精神异常、躁动等问题,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临床认为需要寻找既可有效镇静,又可减少呼吸抑制的药物。右美托咪定可配合机械通气使用,可维持低呼气压力,确保呼气流畅度,有效减轻肺部吸气负荷,缓解肺部呼吸肌压力,促进肺功能恢复,且半衰期短,无呼吸抑制,谵妄发生率低[6]。右美托咪定无法长期注射,对肾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镇静效果欠佳[7]。布托啡诺作为混合型阿片类镇痛药,可通过代谢κ抗体,同时激动产生μ抗体,有效激活阿片肽受体,抑制中枢神经信号传导,达到激动与拮抗双重作用,发挥阻滞疼痛传导的目的,且其镇痛效果为吗啡的5~8倍,镇静效果良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RASS评分较对照组高,BPS评分、T2时HR、MAP、VF较对照组低。这表明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状态,避免局部组织缺氧,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增强氧自由基清除力,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减少平滑肌痉挛,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可减少儿茶酚胺释放,发挥镇静、镇痛的作用,维持生命体征。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提高镇静、镇痛效果,稳定生命体征。

猜你喜欢

布托咪定美托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布托啡诺的药理特性及其应用进展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贝·布托之父被“自己人”送上绞架
贝·布托的宿命
“铁蝴蝶”贝·布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