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C方案化疗及三维适形放疗在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7周奇峰王俊玲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癌基因控制率内皮

周奇峰,王俊玲

(宝丰县人民医院 a.肿瘤科; b.产科,河南 平顶山 467400)

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因宫颈癌死亡人数高达26.6万,我国作为宫颈癌高发区,每年因宫颈癌死亡人数达13万[1]。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但多数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就诊时已至中晚期,手术治疗具有较高复发率,需结合其他手段治疗。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与放疗作为宫颈癌术后常用方式,虽能有效抑制肿瘤转移,但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加快患者死亡[2]。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可有效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发挥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C方案化疗及3D-CRT对Ⅱb~Ⅳa期宫颈癌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宝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规范》[4]诊断标准;②FIGO分期Ⅱb~Ⅳa期;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肿瘤转移;②血液系统疾病;③骨髓功能异常。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将接受TC方案化疗及3D-CRT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其中年龄42~65岁,平均(53.28±4.08)岁,FIGO分期Ⅱb期27例,Ⅳa期20例。将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C方案化疗及3D-CRT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40~64岁,平均(51.08±4.35)岁,FIGO分期Ⅱb期23例,Ⅳa期25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FIG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接受TC方案化疗及3D-CRT治疗。(1)TC方案:紫杉醇(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国药准字H20150350),135~175 mg·m-2,静脉滴注1 d;卡铂(辅仁药业集团熙德隆肿瘤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52),350 mg·m-2,静滴1 d,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2)3D-CRT:叮嘱患者检查前充盈膀胱、排空直肠,检查当天给予泛影葡胺,定位时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CT扫描层厚3 mm,静脉增强,自闭孔下缘下约5 cm至第二腰椎下缘,扫描图像均上传至工作站,根据CT检查结果,勾画靶区,包括原瘤区、上段阴道、区域淋巴引流区、宫骶韧带、大体肿瘤上下外扩1 cm左右,得出计划靶体积,同时勾画正常组织,使用四野箱式照射技术行0°、90°、180°、270°照射治疗,剂量为48.6~50.4 Gy/27~28次,每次1.8 Gy,每周1次,共5次,对直径≥1 cm淋巴结可增加至60~66 Gy。

1.2.2观察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山东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88)静脉滴注,每次15 mg,每日1次,1~14 d,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 统计治疗3个疗程后效果。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肿瘤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肿瘤缩小≥50%,维持4周以上;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肿瘤面积减少<50%或增大<25%;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为肿瘤面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将CR、PR、SD计入疾病控制率,CR、PR计入客观缓解率。

1.3.2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1 h,3 000 r·min-1离心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MMP-9水平。

1.3.3抑癌基因Fas、P5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Fas、P53水平。

1.3.4不良反应 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放射性食管炎。

2 结果

2.1 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比较[n(%)]

2.2 肿瘤标志物治疗后,观察组VEGF、MMP-9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抑癌基因治疗后,观察组Fas、P53水平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癌基因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宫颈癌由于具有侵袭性等特点,单纯手术治疗后易出现局部病灶浸润及转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放化疗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其中3D-CRT疗法可通过照射野各点照射剂量,提高照射野输出剂量,杀灭肿瘤病灶细胞,保护相关正常组织。而TC方案化疗药物可通过进入放疗敏感区,发挥更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虽放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期,但易产生不良反应,加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因肿瘤负荷较大,放化疗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导致患者无法耐受,造成治疗依从性差[5]。相关研究表明,肿瘤新生血管由于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完整,易造成血管迂曲膨胀,导致肿瘤细胞内血管灌注异常,减弱放化疗疗效[6]。因此,临床可采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较常规组高,治疗后VEGF、MMP-9、细胞减少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常规组低。该药具有靶向性明确、作用广泛等特点,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缩小肿瘤体积,且通过控制新生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细胞所需营养,从根本上杀灭肿瘤细胞,不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可减少抗药性事件发生,长期注射可促使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少。

相关研究表明,宫颈癌侵袭生长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与抑癌基因表达关系密切,其中抑癌基因表达缺失为促进宫颈癌病情进展、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7]。Fas可通过结合FasL,启动凋亡级联反应,加快细胞凋亡;P53则可将细胞肿瘤暂停至G1期,进而控制肿瘤细胞转移,抑制病情进展。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as、P53水平较常规组高。由此可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水平,抑制癌细胞增殖,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C方案化疗及3D-CRT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抑癌基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癌基因控制率内皮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C-erbB-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