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粗纤维水平补充料对育成期林麝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影响研究
2021-09-07王秋婷郭鑫钰安清聪杨凯朱佳佳杨林富李琦华
王秋婷,郭鑫钰,安清聪,2,杨凯,朱佳佳,杨林富,李琦华,2*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试验室,云南 昆明 650201; 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林麝,别名黑獐子,属于反刍亚目鹿科,体型似鹿、山羊[1]。成年的雄性麝具有麝香腺,能够分泌麝香,其香味留存时间较久,常被用于制作香水,因其具有刺激中枢神经兴奋的功效,还用于配制各种急救药[2]。因林麝被开发出较高的经济及药用价值,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围猎捕杀现象,导致20世纪80年代林麝接近灭绝[3],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4]。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自20世纪中叶开始研究林麝人工饲养技术,在关于如何圈养野生林麝[5]、繁殖育种[6]、活体雄性麝采香以及林麝疾病的预防治疗[7]等方面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关于林麝饲养过程中各个阶段所需营养物质及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对林麝营养研究较多的是饲料原料的种类及营养成分方面,在林麝饲喂不同营养成分的饲粮对不同时期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的影响方面并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8]。鉴于此,本试验通过研究饲喂不同粗纤维水平补充料对育成期林麝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为我国濒危物种林麝的人工饲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选择
试验动物选自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荣麟种养殖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的圈养育成麝。根据基地养殖情况,挑选9头体重相近且身体健康的6月龄林麝作为试验动物。
1.2 日粮组成
根据该林麝养殖基地以往饲养情况配制日粮,林麝日粮由青粗饲料(南瓜、胡萝卜、生菜、苹果、莴笋等青绿多汁饲料,配合干桑叶)和补充料混合搅拌均匀饲喂。试验组青粗饲料和补充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和表2。
表1 试验组青粗饲料组成和含量(新鲜基础) 单位:g/(d·头)
表2 试验组补充料组成和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g/d
试验林麝在试验期间自由饮水,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观察林麝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精神状态,做好圈舍中的冬季防寒保暖措施。
1.3 试验设计及分组
将9头林麝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头育成林麝(两公一母),3个组分别为A组、B组、C组,补充料的粗纤维水平分别为12.74%、15.9%、18.53%,预饲期为7 d,正式期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30 d。粗饲料在两个阶段组成以及饲喂量固定,只有补充料中的粗纤维不同。具体试验设计及分组见表3。
表3 试验设计与分组
1.4 饲料样品采集
按比例采集补充料、青粗饲料样品,采集后将样品置于干燥箱中65~70℃烘干制备成风干样品。后将风干样品粉碎、混匀,以备测定粗蛋白等含量。
1.5 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在试验正式期开始时,每天对试验林麝的饲料采食量进行记录,同时记录其饲喂初期及末期体重,用于试验结束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正式期每个阶段的试验期后4 d对每组试验林麝进行消化试验,为期4 d,收集粪便样品并称重,制作为风干样品,用于测定粗蛋白等成分。饲料及粪便的风干样品的常规营养成分检测(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按照国标进行测定。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数据使用Excel进行计算整理,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one-away ANAVO)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粗纤维水平的补充料对林麝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饲养试验期间,各组林麝生长状况良好,相较于初期体重均有所增加,从试验初始重可看出,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该试验的分组要求。试验第一阶段补充料的不同粗纤维水平对3组林麝的平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有显著影响,其中A组与B、C两组的林麝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C组与A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初始重以及期末重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比A、B两组林麝平均日采食量相对较高,分别增加了5.71%和4.14%。
表4 补充料粗纤维水平对育成麝生长性能的影响
从试验第二阶段结果可看出,B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A、C两组(P<0.05),A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05)。A、B、C 3个组的初始重、期末重、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结果来看,A组育成麝对饲料的利用率以及日增重等情况相比B组和C组效果较好。
2.2 补充料粗纤维水平对育成麝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5可知,第一阶段中C组粗纤维的消化率相较A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与A、C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粗纤维的消化率高于A组。第二阶段C组的粗纤维消化率相较于A组有所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A、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C、B两组相对于A组分别提高了16.07%和9.77%。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干物质、粗脂肪以及粗蛋白的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无论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补充料粗纤维水平对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
表5 育成麝日粮各养分表观消化率
3 讨论
3.1 补充料粗纤维水平对育成麝生长性能的影响
以往关于牛、羊[9-11]等反刍动物在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来看,日粮中的粗纤维能够加速或提高反刍动物的瘤胃发育,还有利于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消化吸收[12,13],且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反刍动物中的消化吸收利用有所提高。反刍动物的采食量以及采食的饲料中营养物质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健康和发育[14,15]。
从本试验的结果可看出,在饲喂第一阶段,B、C两组的平均日增重相较于A组分别提高19.88%、24.73%,而后第二阶段的日增重增长相对缓慢,可能育成林麝在这个阶段生长趋于成熟体重较为稳定,这一结果与张保良等研究一致[16,17];吴天佑等研究湖羊粗饲料中不同粗纤维含量对其生长性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藤组(13.16%)的湖羊日增重高于大豆秸秆(16.67%)和甘蔗渣(14.12%)两个组,其增幅分别为22.68%和21.1%[18],结果与本试验相似。本试验中的育成期林麝初始体重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是由于林麝为国家保护动物,受林麝场的实际情况等因素限制,虽然受到初始体重的影响,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其料重比等结果存在差异。该结果能为研究以及人工养殖林麝提供依据。
研究表明,饲粮中粗纤维含量低时,对动物采食量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促进作用不再明显,呈现负相关。本试验中,B、C组的平均采食量比A组高,张廷礼等研究显示玉米青贮组(7.14%)试验羊的平均采食量高于麦草(37.8%)和苜蓿组(33.4%),分别提高6.7%和59.23%[19]。上述试验结果与本试验不同,原因可能是物种不同,其体内消化吸收机制不一样。
3.2 不同粗纤维水平补充料对育成麝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体的养分消化吸收过程不仅与动物体内相关消化系统以及消化酶的作用有关,还受日粮组成以及其可消化性等影响。日粮的组成、营养水平以及其中的抗营养物质对日粮的可消化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15]。张颖等研究结果显示,苜蓿组(23.45%)试验羊对日粮中的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高于稻草组(25.47%)、玉米秸秆组(19.6%)、玉米青贮组(4.99%)[20];高立鹏等研究杂交羊对不同粗饲料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稻草组(20.8%)对饲粮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高于大豆皮(21.07%)和金针菇组(19.78%),增加了7.91%和6.24%,但3组中的钙、磷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1]。本试验结果显示,补充料中不同粗纤维水平对其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第一阶段中C组林麝对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以上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不符,可能因为物种不同、饲养环境以及试验所选动物的日龄等原因。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林麝补充料中添加12.74%的粗纤维能显著提高林麝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林麝的料重比,进而提高生长性能;而饲喂粗纤维水平为18.53%的补充料可获得较高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在实际生产中,饲粮粗纤维添加量较低不利于反刍动物肠道健康,有必要增加日粮中粗纤维的水平。本试验为初次探索林麝日粮中所需粗纤维含量,试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林麝的日粮组成及营养需要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