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2021-09-07陈嘉慧叶碧莉李刚刘凤仁林健郑洁纯黄欢婷
陈嘉慧,叶碧莉,李刚,刘凤仁,林健,郑洁纯,黄欢婷
1.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2.深圳市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院前死亡指病患在送达医院的急诊室前已出现死亡的症状。与住院死亡相比,国内针对院前死亡病例的研究分析相对较少,而某些疾病的死亡常发生于医院救治之前[1-3],因此及时对院前死亡病例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疾病监测能力。本研究收集2016—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的院前死亡病例资料,对该地院前死亡病例的构成及死因顺位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院前死亡病例数据来源于龙岗区加入“深圳市120院前急救网络”的医疗机构,收集2016—2020年各120急救网络医院(站)登记的院前死亡病例;全市死亡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死亡监测系统);全市殡葬数据来源于深圳市殡仪馆。
1.2方法 通过将收集到的院前死亡病例与死亡监测系统上报数据和深圳市殡葬登记数据进行校核,了解院前死亡病例在死亡监测系统的上报以及在深圳市殡仪馆的殡葬登记情况,对院前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死亡原因分类方法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
1.3统计学分析 院前死亡病例数据、死亡监测系统上报数据和深圳市殡葬登记数据通过Excel 2007软件整理、校核,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深圳市120急救网络医院(站)龙岗区医疗机构23家,其中公立医院10家,私立医院13家,2016年1月—2020年12月共登记院前死亡病例3 887例。其中,共有183具未知名尸体,但所占比例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2020年分别为50具(占9.19%)、35具(占4.89%)、34具(占4.15%)、41具(占4.43%)和23具(占2.61%)。
去除未知名死亡病例,2016—2020年院前死亡病例在死亡监测系统和殡仪馆均有记录的共有3 157例,占院前死亡病例数的85.23%;在死亡监测系统和殡仪馆均无记录的共有390例,占院前死亡病例数的10.53%;在死亡监测系统上报、但未在深圳市殡仪馆火化的共有108例,占院前死亡病例数的2.92%;龙岗区的死亡监测系统无记录、殡仪馆有记录的共有49例,占院前死亡病例数的1.32%。漏报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2016—2020年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16—2020年,龙岗区死亡监测系统共上报死亡病例17 325例,龙岗区殡葬共登记死亡病例16 458例,其中院前死亡病例分别占18.85%和19.48%。2016—2020年院前死亡病例占比逐年上升。见表2。
表2 2016—2020年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占比情况
2.2院前死亡病例分布情况 2016—2020年院前死亡病例在全国死亡监测系统月报告数相对平稳,最多86例,最少26例,平均每月报告54例。2016—2020年共报告男性死亡2 333例,女性死亡932例,男、女性别比为2.50∶1。男性死亡病例主要集中于25~64岁年龄组,尤其是45~54岁组最多,≥85岁组女性死亡病例多于男性,见表3。
表3 2016—2020年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人群分布情况
2.3院前死亡病例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2.3.1不同性别人群的死因构成及顺位 2016—2020年院前死亡病例中,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死因不明、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院前死亡总病例的36.75%、32.50%、11.91%、7.44%和4.50%。损伤和中毒类死因顺位前三位分别为自杀、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分别占损伤和中毒疾病分类的51.18%、14.89%和11.40%;循环系统疾病类死因顺位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脑梗死和其他高血压病,分别占循环系统疾病分类的46.58%、9.08%和8.33%,其中冠心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占70.48%。男性死因前五位与总体死因顺位一致,女性死因前两位与总体死因顺位一致,但因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数要高于死因不明的病例数,见表4。
表4 2016—2020年龙岗区不同性别人群院前死因构成及顺位
2.3.2不同年龄人群的死因构成及顺位 45岁以下各组人群死因第一位均为损伤及中毒,分别占院前死因的62.50%、85.25%和53.24%。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死因第一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院前死因的40.97%、52.75%和61.44%。见表5。
表5 2016—2020年龙岗区 不同年龄人群院前死因构成及顺位
3 讨 论
深圳是全国乃至全球移民大都市,拥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龙岗区作为深圳市第二大区,常住人口397万,排在全国各县区人口总数第三名、深圳市第二名,其中户籍人口约占3.41%。本研究将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与全国死亡监测系统和殡仪馆数据比对,发现有10.53%的院前死亡病例未通过医疗机构或公安部门开具死亡证明,也未将遗体转送至殡仪馆;2.92%的院前死亡病例在全国死亡监测系统有记录,而殡仪馆无记录,表明有部分遗体未送至殡仪馆。2016—2020年,院前死亡病例在全国死亡监测系统没有记录但在殡仪馆有记录的比例总体逐年下降,说明龙岗区死亡漏报情况逐渐改善,提示仍需继续完善各部门相关数据的报送,建立定期核查、数据交换机制,确保报告质量。
院前死亡病例中存在部分未知名尸体,但占院前死亡病例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能由于部分外来人员只身前往深圳务工,死亡时无身份证明材料,提示深圳市政府应出台更多关爱务工人员的政策,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体检等。
2016—2020年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占全区死亡病例的比例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相对于全人群死因监测中男女性别比约为1.5∶1[4-6],本研究显示院前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50∶1,尤其是45~54岁组男性最多,可能是青壮年男性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及部分危险工种更多,职业风险较高,所以因损伤与中毒死亡的比例较高。同时,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易养成吸烟、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循环系统疾病多发。因此,卫生健康部门应广泛宣传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知识,对于男性高危人群要重点培训其识别疾病的能力,同时应当号召社会公众主动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以快速应对突发性事件。在制定防控措施时应特别关注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以及加强对男性群体的关爱。
院前死因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占比最大的分别为冠心病和自杀。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是45岁以上人群最主要的死因。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死因之一是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救治,提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及国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指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是减少院前延误时间,最大化提高急救成功率[7]。因此,医疗机构制定能够缩短院前处置时间的院前急救临床路径是当务之急。该路径应当尽可能保证急救流程的紧凑性,如急救中心可调度急救护士随同出诊,并在途中给予患者家属正规的急救指导;在运送患者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所在医疗机构提前沟通患者病情并准备相应设施等。早期预防对降低院前死亡也同样重要。当地政府机构应大力推广45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以降低发病风险,加强普通居民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8]。龙岗区15~44岁青年自杀所致的死亡病例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广大青壮年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15岁以下人群意外伤害是最主要的死因,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生活经验不足,密切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缺乏对意外危险的认知与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因此在健康宣教时,也需要提高儿童、青壮年等群体的自我健康筛查意识,及早发现潜在疾病。与此同时,校园应强化安全与急救知识的培训,提升青少年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提高儿童及青少年避害与自救能力[9-10]。
志谢感谢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田木副教授对本文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