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2021-09-07王海云
齐 芳,王海云
(1.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2.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天津 300170;3.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天津 301900;4.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170)
疝气(hernia)是儿科常见的疾病[1]。手术为疝气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疝气症状,减轻小儿不适感,维持机体健康[2]。小儿自身各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手术时麻醉风险较高[3]。因此,临床应针对疝气小儿选择一种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的方式。既往使用的静脉麻醉虽效果理想,但麻醉用量较高,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且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用效果有限[4]。七氟烷是一种卤代醚麻醉药,可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具有药力起效快、消退速度快等特点,安全性良好[5,6]。本研究主要比较对疝气患儿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入组(39例)和静脉组(39 例)。吸入组中男性16 例,女性23例,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5.89±1.76)岁。疾病类型:腹股沟疝21 例,腹疝11 例,股疝7 例。ASA 分级:Ⅰ级20 例,Ⅱ级19 例。静脉组中男性21 例,女性18 例,年龄1~11 岁,平均年龄(5.73±1.85)岁。疾病类型:腹股沟疝19 例,腹疝13 例,股疝7 例。ASA分级:Ⅰ级18 例,Ⅱ级21 例。两组年龄、疾病类型、麻醉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室后,均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①静脉组:应用3 mg/kg 异丙酚(北京康利来医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20 ml∶0.2 g)静脉麻醉,并静脉注射0.1 mg/kg 苯磺酸阿曲库铵(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98,规格:10 mg),静脉滴注1.0 μg/kg 枸橼酸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09,规格:2 ml∶0.1 m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经静脉泵入3 mg/(kg·h)丙泊酚。期间观察麻醉效果,可追加0.5 μg/kg 枸橼酸芬太尼。②吸入组:应用3 ml/min 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规格:250 ml)吸入麻醉,0.1 mg/kg苯磺酸阿曲库铵、1.0 μg/kg 枸橼酸芬太尼静滴,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吸入浓度2%~3%,吸入剂量4 L/min。期间观察麻醉效果,可追加0.5 μg/kg 枸橼酸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和心率 对患儿行心电图监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15 min(T2)、术毕(T3)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水平。
1.3.2 应激反应 分别于T0、T1时,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后测定肾素(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检测仪器使用迪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S-T24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配套试剂盒购自同一公司。
1.3.3 术后情况 记录术后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清醒时间。
1.3.4 镇静效果 分别在诱导期及苏醒期使用烦躁评分量表(PAED)[7]评估患儿的镇静效果。该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使用0~5 分6 级评分法,总分0~25 分,得分越高表明镇静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 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0时,两组SBP、DBP、H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SBP、DBP、HR 水平均较T0时上升,且吸入组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静脉组比较,#P<0.05
2.2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 T0时两组NE、E、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NE、E、R水平均较T0时有所上升,且吸入组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ng/ml)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比较(,ng/ml)
注:与T0 时比较,&P<0.05;与静脉组比较,*P<0.05
2.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吸入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清醒时间均少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2.4 两组镇静效果比较 吸入组诱导期及苏醒期的PAED 评分均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分)
表4 两组镇静效果比较(,分)
3 讨论
小儿疝气若治疗不当,可引起疝囊嵌顿,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急性肠炎、肠管坏死等疾病。目前临床多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但考虑到小儿特殊的生理发育特点,手术时应谨慎选择麻醉方式[8]。
麻醉起效快、深度可控、术中可维持机体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复苏快是理想的麻醉方案[9]。既往多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但临床应用受限。且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麻醉医师的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中普及[10]。七氟烷在临床中应用时需与笑气或氧气混合,以吸入形式应用。与异丙酚相比,七氟烷的优势如下:①对气管刺激性小,可平稳且迅速的进行麻醉诱导及复苏,还可调节麻醉深度;②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小,患者脑波变化较小[11];③呼吸频率随麻醉诱导的持续而增加,潮气量减少,通气量基本维持不变,无明显的呼吸抑制效果;④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诱导初期可出现SBP 下降,其后趋于平稳,且对房室传导几乎无影响[12]。
本次研究显示,在T1、T2、T3时,两组患儿的NE、E、R 水平及SBP、DBP、HR 水平均较T0时上升,但吸入组的上升幅度更小,提示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相比,七氟烷吸入对患儿的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分析原因,小儿自身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机体可对麻醉产生较大应激反应,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进而加速体内NE、E、R 等应激类激素合成并释放,引发血流动力学紊乱[13]。而七氟烷吸入的麻醉用量较低,麻醉药物经鼻腔进入全身组织,阻滞神经功能,发挥麻醉效果,对患儿影响较小[14,15]。本研究显示,吸入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比静脉组更短,且吸入组诱导期及苏醒期的PAED 评分均比静脉组更低。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较理想的镇静效果,且麻醉持续时间短,术后意识恢复快。
综上所述,对实施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优于异丙酚静脉麻醉,且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患儿意识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