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IV/AIDS 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Meta 分析

2021-09-07迁,吕

医学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艾滋病服药检索

彭 迁,吕 媛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HIV/AIDS 是一种免疫获得性系统疾病,近年报道的AIDS 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卫生问题之一[1]。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或者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增长,而HIV/AIDS 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2]。研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增强对患者的管理,了解不同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干预措施和为未来的研究重点提供依据[3,4]。本文收集2008 年1 月-2021 年3月公开发表的我国HIV/AIDS 人群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 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和EMbase 数据库检索2008 年1 月-2021 年3 月公开发表的外文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21 年3 月19 日。中文检索的主题词为“HIV/AIDS”或“艾滋病”“服药依从性”和“影响因素”,英文检索主题词为“HIV/huma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China/Chinese”“adherence/compliance/pill counts”“ART/HAART/antiretroviral”[5]。同时回查参考文献以及搜索收集更多相关文献。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2008 年1 月-2021 年3 月的国内外关于我国HIV/AIDS 人群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②分析时分为依从性好和差的横断面研究;③具有明确的判断依从性好坏的标准:如morisky 量表[6]、CPCRA 量表[7],近1 个月的按时服药率≥95%或每20 次服药发生未按时服药或漏服药的情况≤1 次判断为依从性好[8];④提供可利用的数据,如依从数、OR值及其95%CI。

1.2.2 排除标准 ①文献综述、其他Meta 分析或者会议文章;②研究对象为非中国AIDS/HIV 人群;③数据缺失或者未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④重复发表、样本量较小、可靠性低的文献;⑤缺少研究对照。

1.3 数据提取 收集文献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地点、调查人数、依从性好人数、影响因素等。由2 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纳入与排除,并交叉核对,意见不一时请第3 名研究者进行判定。采用美国卫生健康质量与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得分≥8分判断为质量较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效应量采用OR值及其95%CI进行描述。当I2<50%或者P>0.1,可认为多个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当I2>50%或者P<0.1,则认为各项研究具有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采用Z检验对合并效应量进行检验,P<0.1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漏斗图法和Begg's 检验来检测发表偏倚,若倒漏斗图分布均匀对称且P<0.05,则说明无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共检索出相关中文、英文文献995 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共21 篇,其中中文17 篇[1,6,7,9-22],英文4 篇[23-26]。共调查人数5923 例,其中4653 例服药依从性较好,占总数78.56%。其中15 篇高分文献,6 篇中等质量文献,见图1 和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2.2 我国HIV/AIDS 人群影响因素Meta 分析 异质性检查结果显示,性别、收入、民族3 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间无异质性(I2<50%,P>0.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户籍地I2>50%,P<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本文纳入的19 个影响因素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OR值及其95%CI见表2。对纳入的研究因素进行合并效应量Z检验发现,试验组与参照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治疗认知、不良反应、提醒服药及饮酒10 个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而户籍地、民族、服药种类、治疗时间、感染途经、CD4+T 细胞数量(个/μl)、疾病分期、艾滋病披露及家庭支持9 个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HIV/AIDS 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治疗认知、不良反应、提醒服药、饮酒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已婚、治疗认知正确、具有服药提醒方式是促进艾滋病服药依从的有利因素;而男性、月收入≤3000 元、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服药有不良反应和饮酒易引起服药依从性不佳,见图2~图11。

图2 年龄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表2 HIV/AIDS 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Meta 分析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图3 性别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4 文化程度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5 婚姻状况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6 居住状况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7 月收入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8 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9 治疗认知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10 饮酒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图11 提醒服药影响因素的森林图

2.3 敏感性分析 对纳入分析的19 个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比较,二者模型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较为接近,稳定性较高,表明本研究的Meta 分析结果具有稳定性。对纳入文献进行一一剔除,比较剔除后的OR值和总体效应结果显示,此次研究的结果具有稳健性,Begg's 检验后发现各项研究因素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和Kendall's 相关性,见表3。

表3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本文综合分析了采用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一般信息、感染情况、治疗情况、其他影响因素,Meta 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一般信息中年龄较大的服药依从性不佳,需加强对年龄较大的患者的健康宣传。已婚相比于未婚/离异/丧偶的服药依从性更好,这可能由于未婚者多为独居,无服药提醒方式与社会支持,易出现失访[16]。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患者服药依从性相较于高中及以上者更差,可能由于文化程度较高更易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14,22]。患者治疗情况中对治疗有正确认知相比于对照更差,这可能与所接受的健康教育有关[18],艾滋病健康教育包括有群体性、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医疗机构介绍治疗方法时会对患者服药和病情进行指导,这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现有的治疗艾滋病方式多为三联抗病毒治疗[21],如AZT+3TC+EFV,AZT+3TC+NVP,TDF+3TC+EFV[6],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出现反胃、腹泻等副作用[26],这些会引起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由于ART/HAART 需要患者服药依从达到95%才有好的治疗效果,这提示要尝试降低服药的副作用或者寻求更好的替代疗法治疗艾滋病。

感染情况中发现CD4+细胞数量、疾病分期、感染途经和艾滋病批露试验组和参照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内一些研究一致[4,7],但也有研究表明感染途径为通过异性传播的艾滋病患者相较于同性传播者服药更佳[10],可能与本文所纳入的研究有关。对其他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患者家庭支持治疗、设置提醒服药方式以及艾滋病披露患者服药依从性更佳,与既往研究中患者在向家人披露艾滋病感染情况后易获得家庭支持[23],有家庭支持治疗的患者也更愿意配合治疗[24]结论一致,这提示各卫生从业者要普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公众对于艾滋病的正确认知,避免歧视[27];具有提醒方法的患者依从性更佳,有患者漏服药物原因为忘记[5,28],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或者患者自行设置服药提醒更易提高依从性。饮酒相较于不饮酒服药依从性更差,在患者治疗时应戒除不良嗜好,更易提高依从性。而男性患者相比于女性服药依从性较差,这与Gust DA 等[2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由于部分男性为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面临着社会歧视和心理负担,对服药依从性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治疗认知、不良反应、提醒服药、饮酒是影响艾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倡导社会支持,消除歧视,积极探索更优治疗方案,鼓励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服药依从性,控制疾病的目的。由于本研究中有些影响因素的划分标准不够统一,纳入的因素也有待完善,有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今后还需进一步细致的探讨。

猜你喜欢

艾滋病服药检索
服药禁忌
《 世界艾滋病日》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服药先分阴阳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