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机遇与推进路径
2021-09-06田芝兰蒲毕文
田芝兰 蒲毕文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的机遇与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乡村振兴提高社会对农村学校体育关注,补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短板;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流,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智力支持。实施路径: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农村学校体育振兴机制;创新扶贫模式,精准对接农村学校体育需求;深化价值认识,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拓展资源渠道,优化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乡村振兴;现实机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21.03.016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指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差距日益显著,农村地区在经济、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数千万农村学生体质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而且关联我国实现教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受应试教育、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依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基于此,本研究从师资流动、基础设施、文化氛围和政策体系等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提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具体路径,旨在实现农村学校体育振兴,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均等化。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机遇
1.1 顶层设计的完善,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在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相关顶层设计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一是政策理念上,战略重心转移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出台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扫清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障碍,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了重大机遇。二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力量促进乡村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十三五”期间,全国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乔迁新居,配套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6100多所[2]。异地扶贫搬迁规避了“撤点并校”學生上学远的问题,具有体育教育资源集中化、布局合理化等优势,便于提升农村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增强办学能力。三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控辍保学”措施为农村学生体育教育保障了机会公平。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学生因贫失学现象较为普遍,学校体育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得体育运动技能的重要场域,控辍保学的精准化方略避免了学生“因贫失学”现象,使贫困地区学生可以均等享受教育机会,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3]。
1.2 文化振兴的推动,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思想观念短板导致的农民“精神贫困”,严重制约着农民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推动地方政府的思想观念转变,使其认识到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在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体育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二是转变农村社会观念,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农村体育锻炼氛围,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体育文化环境,使家长成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支持者和指导者。三是推动学生个体思想观念转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人生经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4]。
1.3 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为补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短板提供助力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有所忽视,导致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与农民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原有模式中,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属于“两不管”状态,体育部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时主要将关注点集中在农村群众体育,缺少对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县一级教育部门受经费限制,也无法在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过多投入经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供给,不断满足学生体育设施需要,对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积极意义。一是乡村振兴建设中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放在重点位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等举措下,农村学校体育将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这有利于农村中小学体育获取越来越多的家长、社会人士等外部力量支持。
1.4 人才的回流,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委协同推进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农村特岗教师等针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师岗位数量日益增多,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5]。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回流,“人才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工作部署之一,目的是为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旨在于推动产业融合,充分挖掘和拓展农村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体育特色小镇和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条的多维延伸,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在请进来的同时保证农村体育教师“留得住”。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路径
2.1 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农村学校体育振兴机制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实践来看,农村学校体育的贫困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攻克,要实现农村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长期努力。因此,在政策制定和具体举措时要规避“行为短期化”倾向,建立健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村学校体育以制度化、可持续化的形式推进。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此类政策文件通常是针对“农村教育”和“农村体育”而言,缺少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消除绝对贫困后,乡村振兴的中学将更加强调教育的均等,因此迫切需要增加队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二是建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评价机制,提升农村学校体育帮扶的有效性。将农村学校体育帮扶的实际效果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考评体系之中,对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情况、体育教师数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评价内容。三是将对口支援工程向农村学校体育延伸,通过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对农村学校实行对口帮扶,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体育空间资源均衡配置[6]。
2.2 创新扶贫模式,精准对接农村学校体育需求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涉及到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教师、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塑造,基本涵盖“人”“财”“物”三个方面。因此,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不仅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更需要创新帮扶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举措有效对接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需求。一是以农村体育产业发展反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推动体育特色小镇、乡村体育旅游等方式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人才回流、政府税收增加,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反哺农村学校体育的良性循环。二是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学校体育共建。通过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市场主体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公益组织、营利性企业参与农村学校体育建设。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取消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以切实降低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的费用负担[7]。三是鼓励体育部门到农村学校进行运动员选材。一方面,数千万农村学子可以拓宽运动员选材的广度,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选材可以为农村学生提供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机会。
2.3 深化价值认识,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指的是解放农民的思想观念,提升农民的发展信心。因此,民众思想转变、观念更新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民对体育的认识非常单一,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参与对青少年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等方面重要性。因此,应该从观念上加强人们对于“大健康观”和体育的了解,逐步打破农村学校体育在意识层面的发展障碍。首先要加强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弘扬科学健身文化,推动高校体育专业人才进农村地区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提高农民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其次,立足当地风土人情,积极开展极具特殊地方性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立足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内涵,打造体育宣传内容。行政部门打造一系列展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体育精神的宣传视频,通过电视台、广播和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推广,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人人参与体育、人人热爱体育的良好氛围。
2.4 拓展资源渠道,优化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面对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重心的转变,为提升治理效能,农村学校体育因由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共商共建转型。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把社会力量引入农村学校体育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势,解决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匮乏这一难题。一是地方政府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和项目建设等方式,支持农村学校体育的建设。二是依托信息化技术,均衡城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当前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5G、VR、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实现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在空间层面的共享提供了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已有体育资源的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三是拓展农村体育教师流通渠道。近年来,我国将体育专业纳入到免费师范生的范围,为农村学校体育输送了一大批体育教师。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类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通过增加体育类免费师范生的入学指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式,缓解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师资紧缺问题。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已有农村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交流的方式,提高农村体育老师教学、训练能力。
3 结语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提出的初衷在于对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可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可以有效地加快社会的共享发展速度,二者相互促进,协同演化。高质量学校体育发展不能仅为市民锦上添花,更需要为广大农民雪中送炭,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水平,让农村享有均等化体育教育。因此,要抓住时代机遇,通过加强制度供给、创新扶贫模式、深化价值认识、拓展资源渠道等方举措推动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迪,何穎,刘勇,李小刚.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理路、困境与治理[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5):25-31.
[2]国务院新闻办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EB/OL].(2020-12-03)[2021-05-10].http://www. gov. cn / xinwen / 2020-12 / 03 / content_5566758.htm.
[3]张文静,沈克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协同治理研究--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3):35-42.
[4]李腊梅.新冠疫情肺炎下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优化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4):88-90.
[5]黄晓丽,于易,吴飘.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J].体育学刊,2021,28(01):97-102.
[6]朱承敏,任朝阳,李荣峰,陈志伟.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机遇与挑战[J].文山学院学报,2020,33(06):118-120.
[7]伍雄林,李可兴,于易,黄晓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下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1):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