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会、勤练、常赛”关系视角的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2021-09-06林通
林通
摘 要:教会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要求教会学生多样融合的健康知识和层次清晰的运动技能;勤练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要求学生课堂内外勤练技能,课中勤练保持合适的练习密度;常赛是课堂教学检验的途径,要求教师安排人人有比赛参加,课课有比赛安排。厘清“教会、勤练、常赛”三者与体育教学的逻辑关系,具体化体育教学的活动要求,优化体育教学。
关键词:
“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21.03.006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提出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新方向。王登峰司长表示,学校体育课程今后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维度展开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开展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是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化表现。厘清“教会、勤练、常赛”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优化体育教学,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1 教会是目的因材施教,把握学情是“教会”的保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要从“以教定学”的思维模式向“以学定教、以赛定教”转变,才能更好地发现教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会”指导。“教会”的主体是教师,“学会”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學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良好生态。“教会”的内容主要围绕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两个方面展开。
1.1 健康知识,多样融合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体育课程的教授方式主要以室外实践课为主,淡化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作用,造成了轻理论重技能的一些不合理局面。部分学生由于健康知识意识的淡薄,常常会在饭后打篮球、踢足球,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王登峰司长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中明确提出,体育必须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健康常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1]。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需多种方式融合。第一,可以与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室内课的教学,在确定教学主题后,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教学。第二,可以在室外实践课中融合教学,制定特殊的教学情境,结合相关的生活常识,适时渗透健康知识的教育。第三,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后健康教育知识的推送拓展,课中再检测、反馈。
1.2 运动技能,层次清晰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分为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厘清运动技能层次间的关系,基本运动技能是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是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只有发展好最基本的走、跑、跳、投等能力,才能为其他运动技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明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才能合理地分配好教学内容,科学地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将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动作编排在一起学习,合理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发挥运动技能正迁移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2 勤练是保障承上启下,巩固提高是“勤练”的要求。勤练是教会、学会的阶段要求,动作技能的形成由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部分组成,“教会”是动作技能学习的泛化阶段,学生还处于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勤练”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分化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理解各部分动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以达到动作技能自动化阶段。“勤练”是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是动作技能提高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地开展“勤练”,才能更实现“常赛”的落实,确保“赛”的高质量。“勤练”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展开。
2.1 课堂内外,持续强化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除了要保障学生在校1小时体育活动外,还要以体育作业的方式,确保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2]。体育作业,一直以来可以说是个“陌生词”,在大家的潜意识中,并没有认可体育也要有课后作业。可以说,《意见》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的思维定势。就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每一个定理、知识点的掌握,背后是多次的推理、演算各式各类的习题。体育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是如此,要想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课后的练习,持续强化必不可少。即体育学科也必须要有体育作业,这样才能很好地衔接课堂教学,通过布置体育作业,课前进行检测,形成课堂学习内外的闭环(图1),可以极大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2.2 课中练习,保持密度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告诉我们,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3]。勤练要想得到有效保障,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这与体育课强调的练习密度契合。保证了体育课堂的足够练习密度,就保障了勤练在体育课中的落实。教师要抓住“四巧策略”,确保课中练习密度的提升。第一,巧分组。通过扩大分组、减少小组成员的措施,可减少学生练习的等待时间,增加练习密度。第二,巧练习。合理分配练习内容,练习间歇,学生可进行球性、基本动作的练习,增加练习密度。第三,巧用时。善于利用边角料时间,往返类练习中融入不同练习,增加练习密度。第四,巧组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精讲多练、不讲多练、练了再讲,增加练习密度。注重练习密度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运动强度的大小,持续性地开展好勤练。
3 常赛是途径检验教学,价值体现是“常赛”的意义。常赛是教会、勤练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内驱力的有效抓手。常赛既是课堂教学结束的终点和落脚点,也是下阶段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常赛是对教会和勤练的有效检验,常赛应更加关注的是相关场景中技术、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否有效体现“教会”和“勤练”的基本内容,最后根据赛中反馈再次调整教学,促使教学效果的改进和提升。“常赛”的内容主要围绕人人参赛、课课赛展开。
3.1 人人参赛,区别对待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竞赛应该面向每个学生,要想学生享受运动乐趣,一定要有面向所有学生的竞赛,学生只有在竞赛中才能真正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4]。所谓的人人参与的竞赛,非正规的大型比赛,而是班级内的、课堂教学中的微比赛。微比赛在课中的实施,可以从分组要求和改造规则两方面考虑,合理地组织体育课中的微比赛(图2)。由于班级内学生存在能力差异,微比赛组织时要区别对待,规则要合理适宜,才能更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一课,一系列技术练习后,充分利用学校2种不同高度的篮球框,把男女生分别分成两个大组,男生在高篮筐场地,女生在低篮筐场地,最后在男女大组内按照投篮能力水平分别分成人数相同的多个组,两个小组相互对抗,进行小场地4V4比赛。这种教学分组可以很好地解决女生力量弱、技术差投不了高篮筐的问题,让女生也课在篮球比赛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2 课课有赛,育人为先顾拜旦在第4届伦敦奥运会提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体育运动,尤其是体育竞赛,是最好的育人载体。针对当前社会热议的“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问题,教育部明确回应要以体育为载体,充分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5]。竞赛作为体育教学中最好的教育手段,发挥体育课的比赛价值,达到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目标。如,在一次《蹲踞式起跑》课中,使用起跑器进行起跑练习,大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练习中来,但随后的分组练习跑时,有些同学精神不足,是因为小组实力相差明显,实力强的同学认为没挑战性,实力弱的同学觉得很挫败。教师立刻调整策略,采取自由分组,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同组PK,调整调动起了大家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拼搏的精神。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动作认知,有了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动作认知,就需要不断实践、在练习中反复巩固动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比赛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才真正落地生根。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足功课,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这三个环節融合兼顾、有机统一,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一定按固定的教学顺序,可以先教、再练、后赛;先练、再教、后赛;先赛、再教、后练,各个环节之间可以互通互融,呈现精彩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J].体育教学,2020,40(11):4-6.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020-10-15.
[3]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2-23.
[4]王登峰.明确新目标 落实新举措 激发新动能 形成新机制[J].中国学校体育,2019(01):2-3.
[5]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教育类410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aoshisi/202101/t20210128_511584.html,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