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彭:师心自运篆刻宗师

2021-09-06雪凡

中华瑰宝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徵明篆刻文人

雪凡

文彭继承父亲文徵明的优良艺术基因,不仅延续了吴门书风,而且突破传统,师心自运,有『青出于蓝』之誉。他更在篆刻方面成就突出,影响深远,被誉为明清文人篆刻的『开山祖师』。

无利无名一老翁,笔床茶灶任西东。

陆鲁望,米南宫,除却先生便是侬。

—明·文彭《笠泽渔父词》其一

文彭(1498—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文彭一出生文徵明便对其寄予厚望,在其满月筵上赋诗道:“门户关心能不喜,贤愚有命可容期。百年正赖培来久,万事谁云足自兹……”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彭果然不负厚望,继承了父亲文徵明的优良基因,诗文、书画、篆刻无所不通,尤以书法和篆刻成就突出,在文氏一门堪称翘楚。但是在父亲的盛名之下,文彭的书法成就未能充分彰显,经常被世人忽略,倒是因篆刻成就突出,作为文人流派的开山人物被公认为“篆刻鼻祖”。正如明人周亮工所言:“但论印之一道,自国博(文彭)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云礽遍天下。”

吴门书风的继承者

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统领书坛数十年,对明代书法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徵明之后,其子文彭、文嘉和众弟子成为吴门书派的中坚力量。在文徵明的传人中,文彭是最具有书法天赋的一位,就综合实力来看,当以他的成就最为突出。

文彭自幼受父亲熏陶,少年聪慧,才华出众,在县试中名列高等,因而颇为自负,曾言“视科第直囊中物耳”。然而,他在参加乡试时却屡试不第。直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文彭才以廷试第一被授嘉兴府学训导,次年初,抵嘉兴赴任。此时文彭已是年届六旬的老人了。后来,文彭被擢为国子监博士,因而后人以“国博”称之。

文彭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诗文、书法、篆刻的创作。他少年时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墨竹取法文同,山水气概苍郁,颇有其父之风。文彭尤其喜欢书法,楷书得文徵明亲授,行书取法钟繇、王羲之,草书师法怀素,晚年学孙过庭,也参入了黄庭坚、赵孟頫、祝枝山等人的笔法。与文徵明相比,他所涉猎书体更为广泛,篆、隶、楷、行、草无所不通,尤善篆书和隶书,这在以行草书为主流的元明书坛尤为可贵。

更为重要的是,文彭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敢于突破前人影响,寻求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文彭书法诸体“体体有法,并自成家,不蹈父迹”“咄咄逼其父”,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文徵明用笔纯熟,结体规整,章法熨帖。而文彭作书随性所适,体势多变,跌宕生姿。文彭更注重书法的情趣表达,其书法中所表现的才情风韵要胜于文徵明,但在功力方面似有所不及。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言其:“熟不如父,而萧散之气则远过之。”可见文徵明的书法以功力见长,文彭则以才情为上,脱略灵变,并不囿于父风。如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傲园杂兴诗》,以孙过庭的《书谱》结法,神逸清简,体现出文彭的典型风格。

作为吴门书风的继承者,文彭的书法时誉颇高,求他写字的人每每“接踵不断”,令其手不能停,应接不暇。

师心自运的变革者

在文徵明还在世时,文彭便以诗文书画与父并称,只是他的才华被遮掩在文徵明的光环下,不得尽显。文彭所处的时代,大多数文人书画家包括文徵明,追求书法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作品以书札或题跋的形式多见,甚至成为绘画作品的附庸。文彭在书法创作中有意识地增加抒情性和趣味性表达,跳脱前人既有框架,无论在形式还是在艺术性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书为心画,书法创作在乎一心,哪怕有一些细微的改变,都会赋予作品崭新的意蕴。事实证明,文彭的尝试是有效的,他的书法不仅形成自家风貌,较之前辈,更具有魏晋散逸风骨。

文彭对“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深有研究,因而对字形的把控非常准确。这在他的楷书、隶书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文彭的楷书作品以小楷为主,如《怀素自叙帖释文》《千字文》等。其小楷宗法钟繇,点画遒劲,字体宽博,并有意识地把笔画由朴茂变瘦健,增加点画、转折、撇捺的锐度,运笔技巧更为丰富,字纤细而有力度,重法度而不拘泥,风格淡逸隽秀又具有清朗萧散味道,体现出较成熟的楷书艺术特征。

文彭的隶书作品有《琵琶行》《千字文》《跋祝允明东坡记游卷》等。他继承魏晋书法特征并沿袭了文徵明“挑拔平硬如折刀头”的创作技巧,把楷书技法融入隶书创作,创造了楷隶结合的写法,赋予隶书新的面貌。他的隶书《琵琶行》波磔爽劲,笔画顿挫,行笔稳健,具有楷书的力度,同时在主体笔画中保留隶书秀雅的艺术特征。该作品通篇共36行,字字精微,无一错漏,章法严谨而富有变化,表现出其超强的控笔能力。而《千字文》则笔画粗犷质朴,多有涩笔出现,更具有魏晋早期隶法的格调,不失为学习隶书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彭的传世作品以行书和草书居多,其行书作品有《五言诗轴》《幽兰诗卷》《岳阳楼记》等。他的行书上溯“二王”,兼容宋黄庭坚和元赵孟頫,近取祝枝山,行笔以中锋为主,不避偏毫,时常参以隶法,大小错落,映带自如,纵横跌宕,气脉畅达,恣意率性,逸趣横生,别具风貌。《岳阳楼记》为大字行书,深得黄庭坚笔意,沉雄顿挫,不放逸笔,真气充沛,首尾一贯,通篇呈现风樯阵马的豪迈气概,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在《幽兰诗卷》中,文彭更大胆地加强笔画对比,竖画拖笔有时细若游丝,笔画对比强烈,从而使作品更富于节奏变化,如同音符般具有韵律感。

文彭的草书初学怀素,他曾临习怀素的《自叙帖》,下了很大功夫,还把释文用小楷写出来,方便对照临写。后取法王献之,晚年精研孙过庭《书谱》,得其秘奥,取得了很高的造诣。文彭草书兼文徵明和孙过庭之长,既能作魏晋古风,也能放笔作大草书,闲散但不失章法,灵动但不乏气度,错落有致,神采非凡,极具文人风骨。文彭的草书经典作品有《滕王阁序》《昼锦堂记》《秋雨五律诗扇面》等。其中《滕王阁序》笔法全然是“二王”矩度,点画精到,俯仰向背,呼应有情,其造诣韵致不输文徵明,甚或有过之。

开宗立派的篆刻家

文彭还长于篆书和治印,而且成就非凡。他的篆书功力深厚,多体现在印章印文方面。据《印人传》载,文彭最初治印只篆不刻,所用牙章多由其亲自落墨书写,然后请金陵名匠李文甫镌刻而成。

文彭在文人印章艺术方面贡献卓著,因而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法上高很多,这也是导致他书名不显的原因之一。坚实的书法基础,又是影响文彭篆刻成果的重要因素。他极为重视书法,特别是篆书在印学中的作用,提倡“凡习篆,能通《说文》则不差”的观点,遵循“篆法要以六书为准则”,强调篆法纯正,反对任笔为体,反对杜撰文字,反对以任意增减笔画的错字入印。

一次偶然的机会,文彭发现用冻石治印效果极佳,而且硬度适宜,价格低廉,于是大力推广。这种石头便于文人自篆自刻,所以成了文彭以后治印的主要材料,使文人治印改变了“只篆不刻”的局面,极大地推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文彭以刀为笔,把笔法融于刀法,不仅开创了文人篆刻的新局面,还在印章文字、内容、章法、刀法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他治印时,印文并不限于名字和斋号,有时还精选一些诗文佳句,借以表现自己的风雅情趣,不仅拓宽了印文的题材,更增强了篆刻的文人趣味,进而把这些具有文人特征的印文与书法、绘画相结合,为书画作品增色不少,也提升了篆刻的功用和审美价值。文彭还首创印章边款,使其成为一种辅助印章的艺术形式,拓展了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彭提倡恢复汉印传统,并努力创作实践,改变了元代以来篆刻板滞纤弱的弊病,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把明代前中期文人篆刻艺术的成就推向了新的高峰,堪称嘉靖后期最享盛誉的篆刻家。他以平和典雅的风格开创了吴门印派,又称“三桥派”,其治印准则被后世奉为圭臬。王榖祥、何震、许初等篆刻家,或受其影响,或出其门,皆名重于时。正如明代篆刻家朱简所言:“自三桥而下,无不人人斯、籀,字字秦、漢,猗欤盛哉!亦有可观者也。”由此可见,文彭所倡导的这场篆刻界的变革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也奠定了其一代宗师的地位,使其成为公认的明清文人篆刻流派的“开山祖师”。

篆刻与书法是相辅相成的,反观文彭的书法,佳纸良墨,丰神俊朗,师心自运,心画天成,虽迭经400余年沧桑之变,仍不失当年风采意蕴,赏之令人神往,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文徵明篆刻文人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文徵明:吃亏是福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养生八宜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