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6周然李菁刘欣
周然,李菁,刘欣
(山东省青岛市胸科医院胸二科,山东青岛 266043)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极具传染性,临床症状较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肺结核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虽已逐渐下降,但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引起老年肺结核的原因多数为早年结核菌感染,此外,部分患者是因近期肺部受到感染或传染引起。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抵抗力逐渐降低,且常伴多种基础疾病[1],免疫功能往往较差,使其患肺结核的风险高于青年人群。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在早期诊断基础上,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及药物对症治疗,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防处理。然而老年人免疫功能特点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升高,因此老年肺结核不易被及时发现[2],若治疗不彻底,则会使该病的耐药性增强,出现耐多药肺结核,更难治疗。可见及时诊断与治疗对肺结核的重要性。此外,综合康复治疗通过非药物治疗方式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其呼吸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肺部修复,改善患者肺功能。为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文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56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7.46±5.18)岁。研究组男53例,女25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7.57±4.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或伴消瘦、低热;(2)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肺结核的诊断标准[3];(3)年龄60岁以上,且情绪稳定;(4)小学以上文化水平;(5)存在肺结核治疗史;(6)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近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意识、认知、语言及听力功能障碍[4];(2)诊断结果不明确、病历资料残缺;(3)合并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4)不遵医嘱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治疗。前2个月口服异烟肼(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587,规格:0.1 g)0.3 g/d,1次/d;利福平(国药集团武汉中联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300,规格:0.15 g)0.6 g/d,1次/d;乙胺丁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58,规格:0.25 g)25 mg/(kg·d),1次/d;吡嗪酰胺(上海五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105,规格:0.25 g)1.5 g/d,1次/d。后6个月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2个月。共治疗8个月。同时给予患者抗炎及对症治疗,并在治疗后记录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如消化道症状、皮肤黏膜黄疸等,每月复查肝功能、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1)呼吸训练[5]。指导患者做腹式-缩唇呼吸训练:令患者以舒适姿势平躺,将手放置于胸前或腹部,指导其利用鼻孔快速呼吸,并行最大幅度吸气,用肺部气体抵挡外部手带来的压力,当无法继续吸气时,指导其缓慢呼气,将气体最大程度排出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吸气-呼气”;嘱患者采用缩唇呼吸(口唇呈吹口哨状),频率为9次/min,锻炼4 min,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例约为1∶2。(2)呼吸体操。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呼吸体操,分为四小节:第一节:双手抬高并吸气,双手放下并呼气;第二节:将双手放置侧身并运动,当双手上移时开始吸气,下移时开始呼气;第三节:握拳弯曲双肘,向斜前方出拳并吸气,收拳时呼气,双拳交换运动;第四节:站立并抬起一条腿,呈单腿站立姿势,腿部抬起时吸气,抬下时呼气,双腿交换运动。运动频率为1~2次/d,10 min/次。(3)心理干预。由专业心理医生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方法,并严格按照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及时开导,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抑郁、恐惧、暴躁等负面情绪。(4)排痰训练。通过胸部叩击震颤、咳嗽训练两种方式进行排痰,胸部叩击震颤:治疗者手指并拢,掌心呈杯状,运用腕关节摆动的力量双手轮流轻叩患者胸壁上30 s,患者在此时需做自由呼吸,或医者用手按在患者胸口,令患者深呼吸,也可做到胸部震颤;咳嗽训练:令患者坐直并深吸气,使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并令患者主动咳嗽,收缩腹肌,用力将痰液排出。15 min/次,3次/d。(5)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动作简单,量力而行,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为其制定训练方法,不可使其产生疲劳感,也不可令患者过于轻松,训练强度根据患者体能逐渐增大;耐力训练: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在患者训练的同时,可逐渐延长运动时间,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平衡训练:令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医者通过各个方向以合适力量推动患者,令患者掌握平衡,待其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则在平衡板上训练;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气功、八段锦等运动康复训练,运动频率为20 min/次,1次/d,锻炼次数≥5次/周。综合康复治疗时间与用药治疗时间相同。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及营养状况。
(1)肺功能指标:采用德国耶格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型号:Oxycon Mobile,CareFusion,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213278号]检测患者的肺功能[6],将患者身高、性别、体重、年龄等数据输入仪器,主要指标如下: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参考值:男性(5.31±0.97)L、女性(3.84±0.54)L;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mid-expiratory flow,MMEF),参考值:4.29L/s;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参考值:70%以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参考值:男性(104±2.71)L/min、女性(82.5±2.17)L/min。
(2)治疗效果:症状完全消除,肺部病灶完全吸收为痊愈;症状有所缓解,肺部病灶部分吸收为有效;症状未改善或有所加重,肺部病灶未吸收或出现新病灶为无效[7]。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3)营养状况评价指标:腰围平均值,参考值:男性85 cm以下,女性80 cm以下;上臂中点肌肉周径(arm medium circumference,AMC),参考值:男性25.3 cm,女性23.2 cm;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参考值:男性11.3~13.7 mm,女性14.9~18.1 mm;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平均值,参考值:90%~110%[8]。
1.5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LC、MMEF、FEV1/FVC、MVV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LC、MMEF、FEV1/FVC、MVV均显著优于各组治疗前,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各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指标时间对照组(n=78)研究组(n=78)t值 P值TLC(L)MMEF(L/s)FEV1/FVC(%)MVV(L/mi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48±0.46 3.17±0.34a 2.94±0.18 3.87±0.24a 54.65±10.85 57.65±9.96a 64.48±3.54 69.84±5.94a 2.51±0.44 3.44±0.84a 2.98±0.15 4.08±0.38a 53.54±6.84 61.14±8.84a 64.44±4.84 73.53±4.81a 0.416 2.631 1.508 4.127 0.764 2.314 0.059 4.264 0.678 0.009 0.134 0.000 0.446 0.022 0.953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围、AMC、TSF、IBW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围、AMC、TSF、IBW均显著优于各组治疗前,且研究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s)
注:与各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指标时间对照组(n=78)研究组(n=78)t值 P值腰围(cm)AMC(cm)TSF(mm)IBW(%)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8.18±13.48 80.89±8.15a 20.28±2.21 22.14±1.82a 19.18±2.28 16.18±1.84a 82.18±10.58 88.18±8.18a 77.84±11.84 83.44±5.24a 20.15±1.85 23.33±1.15a 19.67±2.89 15.01±1.18a 83.18±9.14 92.18±4.95a 0.165 2.324 0.398 4.882 1.176 4.727 0.632 3.675 0.869 0.021 0.691 0.000 0.242 0.000 0.529 0.000
3 讨 论
相比青年肺结核患者,老年肺结核患者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老年人免疫力较差,更易引发肺部感染;第二,老年肺结核症状不明显,且因肺结核与其他疾病症状类似,如部分合并慢性肺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其症状易与肺结核症状混淆,导致临床误诊率较高;第三,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青年肺结核患者,主要因为老年人体质较弱,一旦患上肺结核,免疫力会迅速下降,从而引发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善。综合康复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以综合、科学的干预措施为主要手段,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咳嗽、呼吸急促、发热等症状,增强机体活动耐力及免疫力,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在该次研究中,呼吸训练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基础,可提高肺部机能,增强体肺通气;呼吸体操及其他运动训练可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心理干预可避免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不积极服药、不按时锻炼等现象,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升对医生的信任;排痰训练可缓解患者的肺部炎症,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LC、MMEF、FEV1/FVC、MVV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胸围、AMC、TSF、IBW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强化其肺部机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升免疫力,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