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2021-09-06刘媛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瘫神经功能家属

刘媛媛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上海 201501)

小儿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其患病率日趋升高。发病后,患儿脑组织受到损伤,伴随智力缺陷、语言障碍、听觉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儿出现行为障碍,产生侵袭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因此,采用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改善患儿的预后十分必要[2]。临床观察可知,在脑瘫患儿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引导式教育,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引导式教育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调动患儿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其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来改善患儿的功能障碍[3]。开展科学合理的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该文选择该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瘫相关诊断标准的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患儿。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患儿;合并肿瘤患儿;患者血液疾病患儿;中途退出研究的患儿。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女性患儿21例,男性患儿19例;患儿年龄2~7岁,均龄(4.52±1.01)岁。观察组:女性患儿22例,男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3~6岁,均龄(4.49±1.0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基础康复治疗,40 min/次,1次/d,5 d/周,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具体如下:(1)引导家属建立疾病正确认知:康复师为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治疗方法和治愈案例,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脑瘫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通常较多,康复师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2)对患儿开展不同引导式教育课程,依据患儿好玩好动的天性,引导其参与生活技能相关的游戏活动,完成穿衣、吃饭、起床及上厕所等常规训练。与此同时,合理安排患儿的课程,包括:音乐课、认知课及坐立课等。护理人员应先引导患儿进行常规训练,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堂教育。(3)康复治疗融入引导式教育理念:康复师应先充分了解患儿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引导患儿开展肢体训练,包括:坐位、抬头、握拳等,可播放具有节律性的音乐,或用口号引导患儿完成规定动作,在患儿能够自己完成后及时对其进行表扬,以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此外,还需为患儿制定教育时间表,按时开展智力训练、社会能力训练等,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科学合理调整治疗方法。在节假日举办主题活动,如元旦及儿童节专题活动等,丰富患儿的文化生活,促进患儿康复。引导式教育课程40 min/次,1次/d,5 d/周,3周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家属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进行评估,分值80~100分为满意,分值60~79分为基本满意,分值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功能:采用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DS)进行评价,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功能、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等。55~75分为轻度发育迟缓,40~54分为中度发育迟缓,25~39分为重度发育迟缓,0~24分为极重度发育迟缓,患儿的分数越高综合功能就越好。(3)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价,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采用科室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越好。(5)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显效:治疗后患儿的语言、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语言、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康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家属满意度

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家属满意度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功能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G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G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的G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功能 个人-社会适应能力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29.67±1.41 48.71±2.39 37.02±1.52 49.01±1.49 19.52±2.42 33.51±1.43 20.02±3.68 41.11±2.53 18.25±1.64 33.22±2.42 43.395 0.000 35.626 0.000 31.477 0.000 29.868 0.000 32.386 0.000

2.3 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s),分]

组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27.89±1.26 18.44±1.23 20.41±1.26 26.78±1.33 33.942 0.000 21.990 0.000

2.4 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

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n(%)]

3 讨 论

小儿脑瘫的发病机制不够明确,妊娠糖尿病、出生缺血缺氧、父母酗酒吸烟等均与小儿脑瘫具有密切关系,危害较大[5-6]。发病后,患儿因中枢神经疾病而引发功能性障碍,不利于其生长发育,需要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以控制患儿病情。脑瘫患儿的功能损伤情况较为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7]。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是控制疾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联合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调节患儿的神经系统,有助于其功能恢复[8]。

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科学引导的作用,调节患儿的神经系统,促进功能性运动和动作的形成,有助于脑瘫患儿机体康复。引导式教育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通过玩具、常用物品等创造丰富的外界环境,从患儿的生活、社会、运动等方面出发,实施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方法,对患儿产生一定的刺激,有助于患儿康复[9]。通过引导式教育,患儿的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明显升高,进一步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10]。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能够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满足大脑需要的血流量,对神经元修复和再生具有促进作用,降低了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引导式教育能够帮助患儿家属正确看待疾病,有助于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在实际康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患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为康复训练夯实基础。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及时调整功能训练方法,保证各个阶段训练内容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效果[11]。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谭玮玮[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实施引导式教育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能够提高患儿综合功能和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可降低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脑瘫神经功能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