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21-09-06陈永在
陈永在
(仁怀市中医院儿科,贵州仁怀 564500)
近年来,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病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或霉菌及肺炎支原体等,也包括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幼儿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1]。根据患病严重程度可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分为轻度和重度肺炎,轻度时表现为咳嗽、哮喘等症状,重度时伴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危及患儿身心健康。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0例为对象,探讨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7.34±3.56)岁;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36±3.3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西医、中医诊断标准;(2)年龄≤12岁,性别不限;(3)患儿及其家属可配合完成检查;(4)对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进行知情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因各种原因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治疗;(2)有严重并发症和其他严重疾病;(3)全身性严重感染性疾病;(4)中途退出试验;(5)年龄>12岁,一般状况较差;(6)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明显;(7)严重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8)近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9)患儿家属不同意使用该研究治疗方案;(10)治疗期间提出异议、拒绝治疗方案者。
1.3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哮喘、气短等,肺部可听到湿啰音,X线肺纹理粗。常规血液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中医诊断标准: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咳嗽,少汗,乏力,肌痛,气短,痰薄、色白、咳出难,舌淡红,苔白。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少汗,干咳,痰黄、咳出难,鼻热,咽痛,舌尖红,苔黄。痰热闭肺证:咳嗽,发热,口渴,痰黄稠,气短,胸痛,舌红,苔黄。
1.4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西力欣(通用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GLAXOSMITHKLINE MANUFACTURING S.p.A.,国药准字H20181034,规格:0.75 g)静脉注射,0.75 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最少加6 mL注射用水,按体重75 mg/(kg·d),分3~4次给药。共治疗7 d。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方剂药物组成:石膏6 g、茯苓5 g、白竹5 g、炒麻黄4 g、地龙4 g、炒甘草4 g、川贝母4 g、杏仁3 g;临床需要根据患儿实际病情进行辨证加减,对于风寒闭肺证患儿可加细辛1 g、桂枝5 g、半夏5 g、石膏18 g;对于风热闭肺证患儿可加鱼腥草5 g、板蓝根5 g、石膏15 g;对于痰热闭肺证患儿可加紫苏子6 g、瓜蒌9 g。1剂/d,水煎煮,1~3岁儿童100~300 mL,4~6岁儿童150~250 mL,>6岁儿童250~300 mL,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7 d。
1.5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肺部病灶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有效:肺部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未完全恢复、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接近正常、各项症状均好转;无效:未达上述两项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日常观察和记录,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指支气管壁与肺泡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常常是由于流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等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感染[3]。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食欲不佳等,若不接受及时的治疗,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临床上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常采用西药治疗,如青霉素、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类药物[6],虽然见效较快,但因患儿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耐受能力差,从而容易导致患儿产生诸如过敏等不良反应。
麻杏石甘汤源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邪热壅肺咳喘的代表方剂[5]。从中医理论来看,麻杏石甘汤是调节肺呼吸功能的良方,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治疗的优势,见效较快,患儿机体更易接受,且无其他不良反应。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研究中,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为君药,石膏为臣药。麻黄温热入肺,具有开宣肺气的作用[7];石膏性寒,具有清泄肺热的作用;其中石膏用量倍于麻黄,故可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二药配合具有宣肺、清肺的功效,且均能透邪于外,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甘草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镇痉挛的作用[8]。白术具有健脾、化湿、化痰、补气的作用。地龙具有镇痉挛的作用。川贝母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麻黄具有长时间放松平滑肌的作用;杏仁能分解氨氰酸,起到积极的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石膏可以抑制支气管的神经、肌肉,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患儿咳嗽症状;甘草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甘草酸;鱼腥草可抑制诸多细菌和病毒[9]。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肺功能恢复正常,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