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船歌》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音色、速度、力度比较研究

2021-09-06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船歌乐段大调

范 琳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19世纪波兰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从小就有卓越的音乐才干,他对钢琴有着非凡的感情,简直将他一切的创作都集中于钢琴这一乐器,被誉为“钢琴诗人”。他那孕育于浪漫主义精神的钢琴艺术,创造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

《升F大调船歌》(Op.60,以下简称《船歌》)创作于1845—1846年,是肖邦本人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一首船歌,属于肖邦的晚期作品。它是肖邦运用比较稀少的素材创作的充满想象力的一部作品。这首《船歌》音乐旋律动听、和声优雅,完美展示了肖邦的作曲天才,是肖邦艺术完全成熟、创作技巧炉火纯青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是肖邦最伟大、最完美的杰出作品之一。从乐曲名称便可知肖邦采用的是意大利的“船歌”体裁,但作曲者改变了典型的船歌6/8拍子,采用了气韵宽畅的复拍子—2/8拍的节奏框架,把强拍放在第一拍及第七拍,次强拍放在第四拍及第十拍,显得舒缓平和,在不停顿的伴奏之中创造出柔美的旋律。乐曲构架清晰,是三部曲式,主题旋律连贯美妙,和声丰富多样。肖邦的音乐旋律总是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他完美地把自己多样的情感融入作品当中。要想演奏好这首《船歌》,需要充分解读作品的音乐语言,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

一、肖邦《船歌》的创作背景

肖邦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他都有涉及,不过《船歌》他仅仅创作了一首。《船歌》扉页上写着:献给芭霍内·斯托克豪森女士。该曲创作于1846年,当时的肖邦身体非常的虚弱,而且在感情上,他与乔治·桑也快形同陌路。身心俱疲的肖邦,痛苦不堪。碰巧那一年,他的祖国爆发一场战争,这场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战争不幸失败了。肖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加的痛苦。国家战乱、情感破裂、病痛折磨等复杂情绪交织下的肖邦创作出了这首曲子。然后,大提琴作品《g小调奏鸣曲》和《幻想波罗乃兹》等脍炙人口的曲子也问世了。《船歌》是肖邦生命尽头的绝笔作之一,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创作,是肖邦作品中最重要的曲子之一。

二、《船歌》音乐曲式分析

这首曲子使用了对比式插部,曲子有引子,有尾声,是比较典型的复三部曲式。12/8拍,#F大调,小快板。整首乐曲的结构图如下:

结构图

如图所示,乐曲从总体来看有引子,有尾声,是比较典型的复三部曲式。整个曲子一共包116小节,前3个小节是引子,调性为细大调。A段落是带变换再现的,非方整性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是a+b+a,,调性同样能够保持在#F大调上。其中,第4小节到第15小节属于a乐段,乐曲的主题风格就是由这12个小节体现出来的;第16小节到第23小节是b乐段,采用了不同的音乐材料对音乐进行展开;a乐段再现是从第24小节开始的,一共11个小节,属于a乐段的变化再现,强调了主题,也使音乐更加丰富。连接部从第35小节开始,持续4小节,调性转到了同主音小调。

B部分采用了c+c,+d结构,属于单三部曲式,调性为A大调,该部分是这首曲子的展开性中段。其中,从第39小节到第49小节是c乐段;第50小节之后的小节是对c乐段的变换和扩展,将音乐逐渐向前推进;d乐段一共9个小节,该乐段使用了新的音乐材料,使得曲子进入整首曲子的一个高潮部分。高潮部分的范围是第62小节至第70小节。

连接部一共6个小节,插入部也是6个小节。连接部从第71小节开始,调性始终处于模糊地带,这样的处理使音乐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紧张不安的气氛。插入部的音乐风格柔美放松,让人耳目一新,调性迅速地转向#C大调,最终在第83小节结束。

A,部分的结构是a,+d,,属于单二部曲式,是曲子的再现部分。这一部分的调性又回到了#F大调。其中,从第84小节到第92小节开始了a,乐段,该乐段变化再现了乐曲的主题材料。第93小节开始了d,乐段,该乐段是对B部分中d乐段的再现,这样的构思加强扩充了整首乐曲的织体和旋律,音乐的情绪得到不断高涨并达到最高点。

Coda部分的调性仍确定在主调#F大调上。其中c”乐段是对c材料的变化再现,从第103小节开始,8个小节的内容为最后的coda提供了铺垫,从第111小节进入coda,全曲于6个小节之后结束。

三、三个演奏版本在音色、速度、力度方面的对比分析

(一)引子方面

拉罗查在速度方面较快,更为连贯,特别明显的在于三连音处,在听她演奏的引子时,听者自然会代入对人生的思考,一连串下行的调子如船只从岸边吃力地被拖到河面开始启程。

莫拉维克的引子演奏如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哼着轻快的小曲在小船上东张西望地逛着的场景。他的处理非常细腻,前半部分速度较快,后半部分较慢,做了停顿处理,在引子最后一个音撑了一下,使得下行的引子有了层次感,营造了波光粼粼的景象。

菊勒自始至终都是缓缓流动的河流之感,沉稳从容,仿佛一个侃侃而谈的故事的开始。在音色方面能听得出她的触键比较扎实,每个音都在认真控制,每个音都能吸引听众的注意,速度方面较其他两位演奏家是最缓慢的。

(二)引子4、5小节

这是一个典型的船歌式动机的节奏型,拉罗查在十六分音符处松开踏板,使得音色干净透彻,并且在这个动机的演奏中速度和力度处理得比较循规蹈矩,纯洁而美好。

莫拉维克运用较多踏板的渲染,像来到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音量上有所减弱,像船只无声无息地飘远,直到第6小节右手第一个小三度的出现,如同水面上不经意泛起的涟漪,给人一种惊奇美妙之感。

菊勒的演奏速度极其规整,力度没有过多的层次。个人理解这样的处理映射勒贡多拉小船日复一日的运行,以及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

(三)A段

拉罗查以渐快的颤音,并叠加了踏板的润色形成了一种浪漫的旋律表达,能看得出她是一个很懂肖邦的演奏家,在该段中她有着明显的轻重缓急对比,外放的情感表达以及明亮集中的音色表达都能看出她与肖邦同一频率的心境。

莫拉维克在主题段落中有着极其优美舒缓的旋律音色,触键控制力极强,在第15小节第一音处撑了一下,表达出肖邦抑郁、复杂的情绪。在颤音方面,莫拉维克的颤音最为清晰优美,如同摇铃般清脆明亮。可以看得出他非常善于使用踏板,使用处少而精致,比如第15小节处最后一个乐节踏板几乎全部松开,显得干净利落。

(四)B段

拉罗查在该段最特别的处理在于在第17小节装饰音处的B音与E音相对,突破常规,产生节奏错位感。第20、21小节处左手的高音声部部分非常明亮。

莫拉维克的力度处理方面从第16小节开始,做了先渐强后渐弱的力度,是由于第16、17小节是大三音程转位小三音程,音色由开朗明亮变为委婉柔和,莫拉维克将此力度弹性差别做到了极致。音量减小了若干个层次。在第21小节结尾处做了减慢处理,与肖邦在当时对世事感到悲凉无奈的心境相吻合,也和前句处理做出了明显的区别,是用两句相同的音乐材料做出了不同的音乐情绪,在演奏16音符节奏时速度较快,圆润流畅,缓急对比明显,富有张力。

菊勒的音色处理也极富特色。比如在第16小节处的倚音用了巴洛克时期作品的装饰音处理——延长了倚音停留的时间,显示了她的复古精神。还有一个特别的对位音演奏在第17小节的倚音从G开始与左手相配。在速度方面,第21小节从16分音符开始就做了减慢处理,像是陷入深思之状,这一句与其他两位演奏家相比是减慢幅度最大的。

(五)A,段

拉罗查在此段几乎每一个小节的每一个音都会撑一下,第32小节的演奏如同羽毛从空中慢慢地飘落,音色晶莹剔透,速度有明显的变慢,两个动机皆没有撑。

莫拉维克在第25小节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演奏时音色处理较为精致,并在力度上刻意压低了音量。在第28小节到第30小节演奏时撑的地方较少,与此同时,最出其不意的地方在于处理第28小节前十六后八节奏上,显示出一种依依不舍之感。反而,在第32小节处两个动机皆撑了第一音,和拉罗查的处理完全相反,却殊途同归。

菊勒在第25小节到第27小节处没有明显的减弱,表现了肖邦明知民族起义失败却在心里有永不服输的斗志。大量的装饰音延续了她的个人风格—时值延长和力度增强。第33小节意外地把f处理成了P,以弱示强,也为接下来发展的连接部即将转成的小调性质做了合理的铺垫。

(六)连接部

拉罗查将第37小节的#C8度音程时值拉长,强调了音程从3度转为8度的张力。

莫拉维克则强调了第38小节的D-#C-B音的进行,具有强烈的调性倾向性,倾向于B段的A大调。

菊勒着重在速度的处理上。如第38小节用提早做减慢处理以及扩大减慢的幅度用来强调调式的倾向性。

(七)C段

拉罗查在此段演奏过程中,其左手在极其严格的切分节奏持续与属持续下,音量上控制得极为均匀与弱,而右手的多声部主旋律反而处理得比较自由,规整与自由的碰撞,擦出了听觉听感上不一样的体验。

莫拉维克在第44小节处有明显的加速过程,而第45小节则从强调B音开始,速度再次被放慢,莫拉维克是在用放慢的延留时间来体现一种用速度强调B音的效果。第49小节到第50小节几乎减弱到无声状态,使得C段与C,段的衔接更加自然舒适,形成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响效果。

菊勒对这段的处理特别在踏板方面,用踏板使用次数的增多来体现情绪的增强,特别是在第44小节;其二是6连音时做了渐快处理,表现的情绪更为尖锐。

(八)C,段

拉罗查在第60小节的7连音处时#C大调导和弦,具有强烈的倾向性,此处的音色如同踩了弱音踏板,心境骤然宁静,随之而来的是第61小节#c小调的氛围,同样,拉罗查是用强大的音量控制力即用指腹的触键方式完成了这句忧郁气质小调的优美旋律。

莫拉维克在第61小节处并没有立刻弱下来,而是在最后两个和弦弱下来,因为在该和弦开始已回到了A大调调性,因此将此两个和弦的音色与后段A大调和弦做一个统一的处理,颇有高级之感。

菊勒在演奏中竟将C,段省去,后接第60小节,原因有待考究。

(九)D段

莫拉维克在演奏该段时的三连音装饰处极其美妙,踏板使用较少,却可以做到极致弱音和连贯。

菊勒不羁的音乐处理态度与肖邦的抗争精神有一种奇妙的吻合,在第70小节力度dimin.时完全相反地做了一个Cresc.的处理。

(十)插入部

拉罗查的华彩部分在句子细节上有所放大处理。

而莫拉维克在华彩部分则一气呵成,就如一闪而过的流星。

菊勒在宏观上的处理则更多。

(十一)Coda

拉罗查在第109小节才做了一个渐慢处理,华彩部分处理得最为轻柔,像是夜幕降临时人们回家、船只靠岸的画面。

莫拉维克在尾声华彩部分每个音都处理得清晰圆润,像是带有一定重量的、大小一致的铁珠子落在水面上的声音。

菊勒在leggiero处速度放缓很多,可以让听众一个音一个音慢慢地品味,像一种对美好回忆流淌得再慢一点的希冀。

肖邦的一生非常的短暂,不过他给后世留下的音乐艺术财富却是异常的丰富。桑桑曾经说过:肖邦创作的音乐犹如一幅油画。他晚年创作的这首《船歌》,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向听者呈现了一首关于爱情的励志声诗,似乎是他的独白,充满幸福欢乐和一种迷人的气息。肖邦笔下的所有音符、音节都是如此的生动活泼,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表达着肖邦的思想。我们看到的是精致优美的音乐形象、纤巧秀丽的钢琴手法,同时又洋溢着无穷的诗意。肖邦的乐曲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拥有深刻的寓意、巧妙的构思,堪称瑰宝中的瑰宝。

猜你喜欢

船歌乐段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熊轲
熊 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往事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听听那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