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

2021-09-05刘晓庆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7期
关键词:拖拉鸦片法治

刘晓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化场景为基础,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立德树人为目的的综合性活动课程。道德与法治就像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下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的心田播下道德与法治的种子,让其伴随孩子茁壮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道德与法治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与生活融合 提升兴趣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所呈现的有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有些晦涩,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善用生活这本“大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融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就会由老师带领学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主动走进教材,钻研教材。比如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法律后,笔者列举了上学路上、早点铺买早点、到饭店吃饭、去超市购物、过马路、到医院看病、乘大巴车去秋游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分辨这些活动与法律有没有关系。当我告诉学生这些活动都受法律的保护,也受法律约束时,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紧接着,我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思维,想一想:法律为什么在保护我们这些活动的同时又要对这些活动进行约束呢?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希望从对方那里找到答案。教室里一下子寂静无声。于是我以上学为例,让学生明白:“法律保护我们受教育的权利,但到学校接受教育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听到这里,学生茅塞顿开,举起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法律保护我们过马路,但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有的说:“我们秋游受法律保护,但在秋游时,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也要保护好环境。”还有的学生说:“我们买早点受法律保护,但也要主动排队,遵守公共秩序。”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感受到法律无处不在。这些知识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与情感融合 增强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五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课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努力调动同学们的情感,让大家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共鸣,让这份情感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时,我先让大家谈谈鸦片的危害,“吸食鸦片会摧残人的身体,让人失去意志”“吸食鸦片会家破人亡,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发言主要从这两点展开,但并没有激发他们情感共鸣。于是,我利用课件展示吸毒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有的人由于长时间吸毒弄得家财散尽,没钱购买毒品就去盗窃、抢劫,甚至穷凶恶极地杀人;有的人以毒养吸,使越来越多的人深陷歧途而无法自拔;电影《鸦片战争》相关情节的播放……许多同学的眼泪倾泻而出。教学目的达到了,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有的学生说:“中国将越来越穷,国家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因为人们都去吸食鸦片,无心做事了。”有的学生说:“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东亚病夫就坐实了,中国就不会存在了!”他們一下子明白了虎门销烟的意义。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紧密融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就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与实践融合 获得成就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养成好习惯”,里面包含这些课文:《我们爱整洁》《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等;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里面包含:《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等课文,这些课文不是说在课堂上一学就完事了,必须要家长配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动手实践,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达到教材编排的目的。如在学完《我不拖拉》这篇课文后,我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动所有的家长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有没有拖拉的现象,如果有,家长要及时提醒他们改掉坏习惯,并向老师反馈。老师与家长携手,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如让做得好的学生讲解并示范;让做得不好的学生说说心里话,讲讲自己拖拉的原因,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克服这个坏毛病;让家长代表传经送宝……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都有所触动,也在逐步与“拖拉”这个“坏朋友”说再见。又如在学《干点家务活》这篇课文时,学生纷纷分享了干家务活的心得,我对学生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并顺势要求他们坚持做,为父母分忧。同时我也要求家长关注孩子做家务的情况,可以悄悄地拍摄视频或图片传给老师。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之内在班上进行“最美身影”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享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感恩和孝顺的种子会慢慢地在他们的心中播下。通过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相结合,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叶圣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生活这本“大书”,触及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道德的美好,法治的温情。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让道德与法治像指路明灯一样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拖拉鸦片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拒绝拖拉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你是“拖拉王”吗
12星座之你是“拖拉王”吗
肯德鸡和拖拉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