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的构建
2021-09-05缪小燕
缪小燕
摘 要:高校贫困生资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贫困生资助时,需做到精准资助,能让助学金真正发挥作用,让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资助体系的构建也有了更好的环境。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的意义和路径作出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校贫困生;精准扶贫;资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133-03
扶贫资助一直是国家教育部门放在首位的研究课题,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基地,是时代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构建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群体的重视。大数据时代为贫困生信息的采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校内贫困生信息进行准确定位,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优化并展开分析,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资助计划。为促使高校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需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实现的意义展开分析,探索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精准资助每一位贫困生以及资助工作实践路径,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寻找方法,为贫困生学习夯实基础。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的意义
大数据背景为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高校扶贫是国家政府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联合出台的政策,由此可见国家对于高校扶贫工作的重视度。高校扶贫工作不仅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更是关于国家建设的政治任务,高校参与精准扶贫,也是间接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方式[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走进了各个工作领域,以网络为载体的大数据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局势下,国家教育部门顺应社会文化思潮,探索利用大数据开展高校精准扶贫之路,确保每一位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传统的扶贫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对学生了解较少,贫困生一般是自己申请报备,经核批将该生纳入贫困生范围。自己上报与学生自身素质有关,全靠学生的自觉性,部分学生会出现瞒报、虚报等现象,教育部门并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对于贫困救助款以学校为单位拨下去。这样很容易遗漏真实的贫困生。大数据背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促进高校扶贫资助体系精准落实到每一位贫困学生的身上,让他们能够享受国家的政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资助
(一)精准识别
精准资助是我国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任务,精准资助要求必须精准地识别每一个贫困生,将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到每一个资助对象身上,完成资助工作。精准识别是精准资助的前提,利用大数据可准确发现高校内部贫困生的情况,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鉴于此,高校应将扶贫资助工作看作服务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发展,为祖国建设事业义不容辞,将扶贫资助工作看成校内的责任;将脱贫攻略与教育工作相结合,打好贫困生在学习中的脱贫攻坚战,就是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把政府规定的各项扶贫资助工作及时落实,在资助体系运行中,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扶贫项目全面实行,为贫困生打好后援建设基础。在新时代从事精准资助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可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相关信息,科学使用数据的力量将需要资助的对象充分挖掘,确保不遗弃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利用数据信息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消费记录进行统计整合,起到良好的监督审计作用。
(二)精准匹配
建档立卡贫困户高校应重视,建档立卡一般是村委会经过调查情况属实,并将贫困户上报给县政府,在县级建档立卡,以兹证明[2]。这一类学生的信息会在政府永久存档,还会注明用户贫困的原因。高校在数据信息查询中发现这一类建档立卡的贫困生,不用质疑,是通过县级、镇、村等以及市领导下乡调查之后敲定,证明贫困户的真实性,并落实建档立卡政策,让贫困生在学习生涯中享受国家最高补助。建档立卡贫困生在高校享受补贴的同时,管理人员应对该生的身份展开调查,避免借用现象,让国家扶贫资金用对方向。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精准匹配,确保学生的消费情况与政府部门输出的文件相对应,核实学生身份后,将其视为高校内部重点扶贫资助对象[3]。大数据背景下,精准匹配是扶贫资助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网络平台信息可能会受黑客攻击出现篡改、拦截等现象,因此高校在拿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应采集学生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结合消费记录以及学生的在校情况,一切无差异之后找到学生核实,实现精准匹配,进一步实现精准资助。
(三)精准考评
大数据背景下,精准匹配与精准考评贫困生是精准资助体系最基本的工作内容。高校在考评贫困生的过程中,可结合学生所在的省、市、县、镇联合考评,可通过网络系统联系到当地政府,对于贫困生的情况展开调查,也可安排管理人员对于贫困生信息展开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平台了解学生信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落实国家政策,将贫困款落到实处,帮助需要帮助的对象。高校在开展精准考评的过程中,一般是先由学生申请,随之管理人员对于名单进行核实,核实的过程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或者教育部门的支持。基本信息核实之后,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将贫困名单以文件形式传输给当地政府并抄送教育机关,经当地村委核实后,再由政府部门将核实信息告知高校,完成贫困生的精准考评制度,为精准资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精準考评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当地政府的考评,一是高校通过学生在校消费记录的考评,二者必须处于平衡状态,方可证实贫困生信息的真实性。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成熟,高校可与贫困生区域政府进行实时互动,将贫困生信息入档备案,便于后期精准扶贫的调整工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体系构建探究
(一)整合数据信息,创设完善的资助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是高校精准扶贫资助的承载体,有效的信息数据能为高校扶贫工作提供参考。鉴于此,高校应科学利用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优势,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精准面向扶贫,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面对信息化时代背景,高校管理层在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适当拓展扶贫资助工作路径,健全数据采集机制,多方位获取学生消费趋势,根据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推算学生在校生活情况。可从校内日常生活着手,调查学生的选修课程、校园卡使用情况、课堂出勤与学习情况、奖学金获得、各级竞赛获奖、评优、图书借阅等方面展开调查,对于这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精准定位校内贫困生,根据学生需要帮助的方向给予其合理的资助,落实国家部门的相关政策。
(二)健全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
高校在数据信息的采集与整合中,应科学完善精准扶贫教育工作机制,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是当前高校应重视的项目,大数据背景有助于这一项目的科学开展,对于贫困生构建完善的指标认证体系,便于利用互联网从不同方向挖掘有价值的资源,进一步精确识别高校内部的贫困生。对于贫困生之间的差异也要进行划分,健全工作机制的目的是保证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學习环境与生活环境[5]。健全工作机制的另一方面的主要目的是为贫困生制定不同的资助模式,根据贫困生的贫困程度以及学习情况为其制订最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机制。在此情况下,高校在管理中应建立动态化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帮助对象的资助方案,对于贫困生创设专门的信息库,并对不同程度的贫困生进行等级区分,科学合理地帮助到每一个扶贫对象。
(三)注重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扶贫工作
高校的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与国家政府对于农村居民实行脱贫攻坚的性质是一样的,在扶贫机制中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在贫困资助上应打破传统模式,多方面寻找帮扶方式,开展丰富的教育扶贫工作。国家政府表示,高校对于贫困生的扶贫不是简单地给予经济上的资助,还应培养他们的基本创业能力,在出校园之后,能凭借自身的能力推动乡村脱贫,才是高校扶贫的精髓。为响应这一号召,高校为贫困生开展了线上教学模式,结合当地的现有资源与地形优势,为这些学生制订相关课程,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此外,还从教育、文化、科技、党建等方面打造一个精准扶贫项目综合体[6],多方面落实高校帮扶政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实践开展更为便捷,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采集,进而确定帮扶计划。
参考文献:
[1] 程艳.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路径探析[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53-54+72.
[2] 张晓双.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模式研究[J]. 财经与市场,2019,2(05):47.
[3] 孙瑜.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9(31):246-247.
[4] 郭巧,杨兵.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4):11-13.
[5] 王萍萍.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19,26(12):199-201.
[6] 殷瑾. 大数据背景下本科高校精准资助量化指标机制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175-177.
(荐稿人:朱梅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