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探究
2021-09-05卞娜娜
摘 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理论为视角,对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含义、特征及意义进行简要概述,分析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内涵,以课堂实例论证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支架式教学理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24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有了新要求,从基于传统授课环节对学生的应试心态,逐渐演化为语文学科综合层面的研究走向,摒弃传统一板一眼的形式化教学方式,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是构建主义理论提出的全新教学方式,对完善传统教学层面薄弱环节,加强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概述
1.支架式教学理论之含义
“支架”这一概念泛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将其延伸到教学领域可以理解为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其进行统一定论。本文研究支架式教学,将其定义为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的教学手段。
2.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特征
支架式教学具有独特属性。从教学方式上来看,支架式教学以开发与发展学生知识结构为核心,及通过创设、延伸、拟创等方式构建虚拟、潜在空间,在构建与学习中相邻凸显,小学生在此空间中可对原有知识进行推敲与分析,继而在完善与内化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知识体系。
换而言之,依托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师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模拟情境,在模拟情境的加持及影响下,学生会将新旧知识衔接,把握二者衔接的关键因子。
3.支架式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通过支架式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语文课程中运用支架教学理论,改变传统教学中“主导者”与“灌输者”的地位,教师扮演着引导、帮助、促进、协作的角色,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是师生探讨、研究方案、信息收集、试性解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构建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创新思维等都有现实意义。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的主要形式
1.范例支架
本文将范例支架定义为以一种学生熟悉、感知的事物为案例,对教学内容交换、论证、引导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为局限、单一,他们多以固化思想模型延展后续思维活动,因此范例“支架”不属于虚化范畴,从某种程度而言受时空限制。
传统授课环节中,学生会因语文教学内容的乏味性而注意力分散,教师可通过范例支架改变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范例支架,促使课堂氛围变得和谐、温馨。以小学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领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将其与课文中描述的学校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校的图片进行展示,使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学校的面貌,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议支架
建议支架泛指通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打破瓶颈。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及较强的包容性,且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距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从学生层面来看,缺乏生活这一重要驱动因子,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深。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单纯,理解能力不强,思考问题很容易陷入误区,而通过建议支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拓展思维广度、深度具有重要作用。
以小学三年级写作《奇妙的想象》为例。要求是“用想象来写故事,创造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在三年级上册习作《发挥想象写童话》和《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继续大胆想象,写故事。其中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个是“习作例文”,旨在为学生打开思路提供参考和例子,《一支铅笔的梦想》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想象;《尾巴它有一只猫》具有逆向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颠覆。第二类为习作,分为两部分。教科书中第一部分以“最好玩的国王”“躲在草丛中的星星”等7个题目为载体,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第二部分对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选择主题,写出想象中的故事,或写出其他想象中的故事。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可见,这种习作重在想象的品质——想象的丰富、奇特,甚至可以说是“无厘头”,它还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想象勇气的保护。
以《一本有魔法的书》为例,通过建议支架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的大体思路。如提问:读完这本书,哪个词最能吸引你?生:使用魔法。师:看到这个词,你会想起什么?(前提假设:本书有什么神奇之处?这本书会不会有变化?)用教材作为载体,激发学习的想象,拓展想象的空间,拓展想象的载体。7门课内容丰富,既有童话中的国王,也有学生熟悉的书籍、星星、小树;既有“滚来滚去的小土豆”等常见现象,又有从未见过的事物,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3.问题支架
语文教师在讲解故事性文章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思考,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文课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使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好奇心,数不胜数的小秘密犹如数不胜数的宝藏,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以《守株待兔》为例,讲授课文后,教师可提问: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故事的结果怎样?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想到了什么?又如:假如种田人就在你面前,你想怎样劝他?故事的结果又会怎样?你还想对故事中的野兔说点什么吗?或者是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的感受。通过对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故事内容,领悟故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工具支架
工具支架可将其定义为辅助工具。在现代化、信息化社会,我国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逐渐演化为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育方法,依托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构建语文课堂,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性。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小兴安岭的画面,通过相关画面的展示,加上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脑海中能够出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并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产生无限向往。接着,教师可以向小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回答出在作者眼中小兴安岭的样子,作者既认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也认为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还认为小兴安岭是一个绿色的海洋。通过这样的描绘,小兴安岭的美能够被充分展示出来,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进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范例支架、建议支架、问题支架及工具支架为基础,在概括其意义的基础上,以实践案例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性、局限性等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璟《建构主义理论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在AutoCAD教学上应用的探究》,《科技风》2021年第6期。
[2] 高敏《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生》2021年第2期。
[3] 胡玉雯《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文學教育》2021年第1期。
(卞娜娜,1992年4月生,汉,女,硕士,一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为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