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021-09-05郭靖
郭靖
摘 要: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对学生思维锻炼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也成为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实际教学中的重要考量和方法选择。本文即在阐释思辨性阅读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辨性阅读教学 探索 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11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思维活动的训练,这也愈发成为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识,教师要逐步适应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到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更加趋近于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
所谓思辨性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阅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独立思考等思维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帮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而在具体涉及7—9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和内容时,也有“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思维要求。由此可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要超越小学阶段的知识性输送目标,开始向思维训练过渡,而思辨性阅读教学就很好地回应了新《课标》的目标指向,这也是由思辨性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决定的。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两个方面。
首先,思辨性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辨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改变自己阅读教学方式的同时,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主要就是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和识记教学中走出,转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判断,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不再人云亦云。思辨性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打破学生的盲从状态,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这本身也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部分,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且,这种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将来处理除了学科学习外的其他问题时也有益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判断社会事件,做出正确选择,这本身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另外,思辨性的阅读教学方式本身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在思辨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下,学生要想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想交流当中,其本身要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要更加重视从整体出发去把握课文,同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其从被动接受者变身参与者,这也会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反过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水平提高了,自然会有利于他们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更加深刻。
二、当前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当前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重视不够和方法不多两大方面。
一方面,一些老师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于字词句的识记与分析,在于考试时能够获得高分,这种观念本身没错,但过于狭隘,造成存在“限制性意识”,在这种意识下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行。
诚然,基础知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而言极为重要,但是如果过多强调基础知识输出,而忽视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初中教育而言则是不全面的。何况,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写作教学又要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教师要讲解的大多语文知识和思维训练都是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意义,如果不好好利用阅读这一载体,就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识到了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却苦于方法不多,也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也只是浅尝辄止,这是当前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也是笔者接下来想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其实,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的,具有很强的普适性,结合具体实践和教学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施、优化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
1.注重课堂导入,先行引发思考
良好的教学开端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要注重创设情境,活跃学生思维,营造思辨性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冬天的景象,让学生交流曾经学过、读到的关于冬天的诗词、名句,并说明自己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于冬天的感受。这本身就是调动学生思维的过程,一方面引出所学文章,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更加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有效问题,激发头脑风暴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问又是激发学生思维意识、产生思维风暴的手段,教师要学会提出有效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头脑思维。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这篇课文的首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很多情况下是直接赏析,告诉学生这一句运用了叠句手法、拟人修辞,十分简洁又十分形象地引出春的来临。其实,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先让学生自己写一段关于期盼春天的文字,通过提问:哪一种文字更生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比较和思考,这样对于这一段落的分析就更加立体,学生因为有了思考的过程,使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告知学生学会不要盲从权威,不要听一家之言,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发自心底产生认同。此外,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提高问题设置和提问的水平,使之更加趋向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3.强化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质疑
交流是思维碰撞的有效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学生的作用就是识记,很难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更不用提所谓的辩证思维、质疑精神。因此在思辨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避免唱“独角戏”,更加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对于课本的观念、同学的观点、甚至教师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不同的看法也可以,教师也要适时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
比如在教授《怀疑与学问》一文时,教师一方面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怀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可以运用讨论法的教学方式,以“怀疑的甜头”为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因为怀疑而获得的真相,学生还可以对其他学生的讲述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反过来设立交流题目,比如怀疑是否一定就会推动事情进步?怀疑需要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和前提之上?如何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通过这些互动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又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很好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
当然,教师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需建立在学生良好的阅读基础之上,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是无源之水。总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平衡好知识基础和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不能有失偏颇,要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思辨性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走向更深入的阅读阶段,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思维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思辨的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第12期。
[2] 徐平《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中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15期。
[3] 魏文慧《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扬州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