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业务规范建设思考研究

2021-09-05李崟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设思考文化馆

【摘要】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要制定实施保障标准、评价标准和技术标准。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其业务范围在技术标准范畴之内,所以文化馆业务规范的编制不仅可以满足业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需要,还有利于推动文化行政主管单位制度化、可量化,进行文化馆业务管理。随着《文化馆业务规范》的出台,可以对我国文化馆建设提供有效参考,让文化馆继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馆业务规范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入手,讨论业务规范的相关理论,阐述文化馆工作和业务规范的特殊性,说明文化馆业务规范总体定位,然后解析当前文化馆行业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如何实现文化馆业务规范建设,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文化馆;业务规范;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09-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崟.文化馆业务规范建设思考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09-111.

文化馆是社会公益事业性单位,主要价值在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培养艺术人才,积极宣传民族政策,以此打造良好的民族关系。文化馆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具有交流、娱乐、团结等社会功能。通过文化馆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并且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化馆业务规范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一)文化馆业务规范的必要性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立了其在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与定位,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同时也为文化馆业务规范的编制提供有力支持。文化馆作为我国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覆盖了我国各个省、市(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464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3858个,各级文化馆从业人员18.56万人,但是当前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文化馆业务规范,由此造成基层文化馆发展方向不明确、业务流程不清晰,各地区基层文化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一些文化馆工作人员对文化馆价值重视程度不足,认为相关业务可由专业美术馆、展览公司、演出公司、艺术培训机构取代。此外,新进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而文化馆的行政管理部门也未能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相关标准,缺乏考核机制,影响了基层文化馆的良好发展[1]。

(二)文化馆业务规范的可行性

文化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机构,在业务规范方面难以向其他同类机构借鉴。不过银行、法律、证券、图书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细则可以为文化馆业务规范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具有理论借鉴价值,基层文化馆可以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加以创新。

二、业务规范的相关理论

对文化馆来说,其业务规范中与工作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办法、服务标准、业务规范等内容密切相关。具体说来:

规定是指针对某一事物做出的方式、方法或者质量数量等方面的决定,所以说决定直接影响规定以及行动主张。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经过多方协商认定的机构标准,共同使用或者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以实践经验、技术科学为基础,通过主管机构的批准发布,之后要求共同遵守的准则。其中规定具有强制性特征而规范可具有强制性,也可不具备强制性,而标准是要求共同遵守的相关准则[2]。

服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为集体利益或者某事业单位开展的工作,其二是在指定时间或者空间为顾客提供精神生活或者物质资源的总和。对管理来说,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事的相关活动,要求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管理和组织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的本质是满足业务需求,而管理的本质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服务规范就是对服务项目进行明文规定,比如文化馆开设的音乐培训班就是服务项目。工作规范可以理解为岗位规则、岗位规范、岗位标准对组织中各岗位中的某个员工劳动行为做出的统一规定。服务标准是指相关服务满足一定要求,确保其具有适用性。管理办法可以理解为管理规定,能够约束与规范市场行为,具有法律效力,要求人人遵守。对业务规范来说,主要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主体制定出明文规定,在业务活动开展中针对大量存在或者反复出现的事务制定的相关标准,比如文化馆的群众活动、组织艺术辅导、档案管理都能制定出完善的流程。

三、文化馆工作和业务规范的特殊性

文化馆和文化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不同,在业务规范和专业工作方面具有其特殊性。

(一)文化馆的专业工作

文化馆工作包括文化艺术普及、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群众文艺创作、群众文艺展览、群众文艺讲座、群众文化调查、群众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艺术档案建设、文化馆数字建设等相关内容[3]。

(二)文化馆业务规范的特殊性

文化馆业务具有中国特色,其覆盖面广,具体特殊性如下:其一,企业文化馆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体系支持;其二,各个层级文化馆业务不存在差异,其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其三,文化馆工作内容与美术公司、演出公司、专业剧团、展览公司的业务存在共同点;其四,文化馆在传播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作用,因此在文化馆业务规范过程中要考虑以上特殊因素。

四、文化馆业务规范总体定位

我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6年起草《文化馆管理办法》,在后期的县级文化馆管理中要求加强对县级总管和分管的业务指导,根据文化馆新职能以及不同層级文化馆的职业使命,要求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并对自身业务开展提出具体规定。

(一)省级文化馆

作为省级文化馆业务示范基地、艺术普及和示范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群众文艺展示讲座等重要场所,在高端人才培养、品牌策划、文化馆业务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外,省级文化馆具有多种专业门类,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要求结合本省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文化馆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行业权威人士高度集中,能够承担某方面业务工作,并且省级文化馆管理制度十分健全。

(二)地级文化馆

地级文化馆作为全市文化馆示范基地,成为省级文化馆和县级文化馆连接的纽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前,地级文化馆是文化艺术普及示范基地、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基地、群众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文化艺术档案建设基地。目前地级文化馆采取总分馆制,可以成为同行学习借鉴的典范,通过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结合形成文化品牌,地级文化馆的人才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工作门类设置齐全。

(三)县级文化馆

县级文化馆作为全县的文化站业务示范基地,是当地文化艺术普及示范中心、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基地、群众文艺推广示范基地、文化队伍培养示范基地和文化档案建设示范基地。县级文化馆在分馆管理方面主要是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指导,通过成立业务指导小组实现资源调配,分馆需要根据总馆的工作安排以及服务标准向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县级文化馆的总馆要结合县域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文艺创作文化活动,成为同行学习的典范,积极打造环化品牌县级文化馆,要求工作门类设置齐全,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开展[4]。

五、当前文化馆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政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当前基层文化馆的行政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各地基层文化馆建设期间,文化馆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然而,部分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主要问题体现在灵活性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会对一些积极因素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文化馆的建设。

(二)文化馆建设缺乏创新性

各地的文化馆在政府领导下稳定发展,然而基层文化馆的建设较为缓慢,主要是缺乏创新意识。部分文化馆的管理人员未能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新管理模式或者开展相关活动,难以吸引群众参与。

(三)文化馆员工结构不合理

基层文化馆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影响了活动质量开展,比如很多基层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毕业生,尽管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普遍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加之后期未能制定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导致基层文化馆发展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5]。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

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不平衡特点,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比如基层的文化馆由于经费缺乏影响了人才引进和信息化建设。此外,在文化供给上也存在形式单一、活动方式陈旧问题,导致文化馆业务建设缺乏规范性。

(五)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缓慢

除了行政管理机制存在问题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很多基层地区的文化馆建设信息化水平偏低。随着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让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基层的文化馆由于管理者缺乏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建设水平偏低,不能提升服务水平。

六、如何实现文化馆业务规范建设

(一)促进文化馆的标准化发展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本质上需要在标准化背景下,实现创新,相较于人社、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标准化发展,我国文化馆的标准化起步较晚,经验较为缺乏,并且文化机构普遍对文化馆的标准化认识存在误区。对文化馆来说,其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和差异化特征。如果将标准化与制定标准等同将对文化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有部分地区的標准制定认为标准化建设为基层文化部门的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以应付上级工作为主,然而实际上文化馆的标准化建设涵盖服务保障和评价标准,是一套完整的标准。文化馆的建设要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文化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文化馆标准化建设期间,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方面是文化馆当前的具体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文化馆的管理方式。此外,需要解决文化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动文化馆的标准化建设可以践行国家号召,并且有利于基层文化馆明确自身定位,完善运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6]。

(二)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范围和职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也对新时期的文化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文化馆需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数字化发展,以此延伸文化馆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要求新时期的文化馆改变单一的新型化传播模式、服务方式,实现文化服务区域的全覆盖。与此同时,需要积极利用网络工具,及时发布文化馆相关信息,让广大群众了解文化馆相关信息,以此为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三)促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

一方面,新时期文化馆需要加强对大数据的利用,研发出对应相关技术体系的分析系统,结合文化馆的建设要求对原始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实现区域内容的全覆盖,以此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全面服务于终端用户,比如根据原始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开放式服务,比如构建省级和地级的数字文化馆,之后加入平台实现资源内容对接,让用户更加快速地享用文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文化馆的服务功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比如用户通过检索可以快速查找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今后需要当地政府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此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7]。

(四)做好文化馆的人才培养工作

一方面,在文化馆业务规范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还需要保证制度和规范的落实,因此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切实发挥出应有作用。从文化馆的角度讲需要实事求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基层的文化馆需要在重视文化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强队伍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事业,对业余团队的管理也需要重视起来,比如吸纳文艺骨干并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以此逐渐提升活动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文化人才队伍体制,对人才资源状况进行统计,之后合理进行人才规划,特别是要加强数字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信息技术的文化工作者,之后文化馆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者利用培训班让工作人员开拓视野。此外,需要制定包括管理者、用户、同行业在内的评价机制,进而对基层文化馆工作进行监督,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五)配合政府部门制定文化服务标准

文化馆在实践过程中可借助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的经验,结合群众文化实际需求,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为出发点,协助政府制定文化服务标准,可以联合社区居委会、志愿者团体、妇联、共青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框架。基于文化馆均等化服务建设体系,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相关活动,确保当地群众都能平等享有文化权利[8]。

七、結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理念的今天,文化馆、文化馆、图书馆都加快自身的建设,其中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群众提供文娱活动场所的机构,在开阔群众视野、增强群众文化底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上有着积极作用。如何实现文化馆业务的规范化建设是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今后需要结合文化馆的实际情况促进其标准化发展,提升其服务范围和职能,促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做好文化馆的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还需要配合政府部门制定文化服务标准,最终推动文化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端木于平.新时期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J].消费导刊,2020(41):263.

[2]冯广.大数据时代群众文化智慧服务的路径建设[J].文渊(高中版),2020(1):250.

[3]耿艳丽.文化馆的业务建设与服务方式创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2):262.

[4]耿艳丽.文化馆的业务建设与服务方式创新——探析如何搭建文化志愿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J].神州,2019(7):242,244.

[5]周环宇.积极探索,求真务实——谈文化馆(艺术馆)数字化建设[J].参花,2019(8):149.

[6]韩冰锋.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实践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9(24):77,84.

[7]李娜.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策略分析——以攀枝花市数字文化馆为例[J].文艺生活,2021(8):281-282.

[8]杨存丽.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县级文化馆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存阅刊,2021(8):164.

作者简介:李崟(1970-),女,湖北武汉,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建设思考文化馆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4)
秦皇岛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建设的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