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发展社会教育功能
2021-09-05原芳芳邸刚韩真冲
原芳芳 邸刚 韩真冲
【摘要】和常规教育形式不同,社会教育是一类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此类教育模式涉及领域要更为广泛而且影响也要更为深刻。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博物馆内整体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馆藏标本数量有所增加,博物馆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因此逐渐展现。想要充分展现出博物馆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首先必须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一个明确认识,为此,本文便以优化陈列设计方案以及强化服务设计建设为基础,将多种渠道共同传播作为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博物馆怎样发展社会教育功能做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希望借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社会教育;博物馆;功能
【中图分类号】J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87-03
【本文著录格式】原芳芳,邸刚,韩真冲.博物馆如何发展社会教育功能[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87-189.
引言
对博物馆而言,它是一个非营利公益性机构,其所面对对的对象是全体社会群众,它的作用是保护、展示以及传播与研究人类环境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是为社会群众提供基本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的非营利性单位,因此其具有教育、陈列以及研究和收藏等社会职能。也正因博物馆具有上述职能,因此其在当前社会教育功能中占据着尤为关键的地位。博物馆是当前社会教育功能关键阵地,其展示陈列以及服务工作和社会教育功能是否有效实施存在着直接联系,甚至还影响着党以及国家事业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想要让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展现,必须进行适当创新以及改革。
一、明确认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功能中的作用与价值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便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价值等均取得了巨大转变,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博物馆实践和理论等层面进一步发展。当前国际博物馆学开始由过去以物品收藏以及保护为工作重心向着以历史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为研究中心转变。因为上述变化的出现,使博物馆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且也变为了博物馆最为关键的一项职能。对博物馆而言,它借助陈列和展示具有极大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并且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物品,可以让这些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与发掘、专业讲解人员介绍的物体发挥出极为出色的社会教育的功能。科学性、直观性以及真实性是博物馆最为显著的三个特点,通过博物馆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自然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等知识,能够确保爱国主义、科学、审美情趣以及思想道德等教育有效进行,从而促使民众公共意识的形成。
近些年间,我国借助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的频率在不断提高,同时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大量博物馆变为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有许多博物馆成为认识自然、回顾历史等主要场所,逐渐变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另外也给群众文化休闲和自我学习等创造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在现阶段发展社会教育功能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优化陈列设计手段与思路,强化博物馆的吸引力
想要让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展现,改善当前陈列设计理念以及手段,从而强化其对群众的吸引力尤为关键。博物馆基本的陈列设计最好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
首先,陈列于博物馆内的物品和内容需要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实现了极大提升,因此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同样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所选用的陈列内容需要拥有以下几个特征:分别是耳目一新、紧跟社会潮流热点以及短小精悍。就其中緊跟时代潮流热点来讲,它推动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展现,倘若在挑选用于展览的内容时,与国家以及当地人民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存在联系的内容必须作为首要考虑对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公众对国家有关地区关注的热情和程度,进而在讨论其他社会热点基础上,增强自身对其他区域热点的知晓程度。另外,除了要让陈列内容与社会热点建立起紧密联系,同样也能够把其他国家人文地理以及自然科学借助耳目一新以及短小精悍等方式,归纳总结为一小段上口的介绍语,以此通过简短上口的介绍语来吸引公众目光,同时凭借介绍语以及人文地理和自然科学有机的结合,让公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熏陶,进而使公众愿意主动接受和了解社会教育,最终在潜移默化间让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全社会的良好风气,青州市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于3月4日在青州市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社会教育活动。青州市博物馆红色宣讲团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和观众介绍青州革命历史发展脉络及青州革命党史红色历程,展示在青州大地上所反映出的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进一步提升青州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这次社会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其次,应当保证陈列展示形式具有一定观赏性。所选用的陈列展览形式也会影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展现效果,倘若展览形式较为新颖且令人眼前一亮,那么便能够极大程度吸引公众目光,进而促使他们接受相关的社会教育。因为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且极为发达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此社会优势特点进行充分利用,把多媒体与博物馆内陈列内容摆放与展览的形式进行有机结合。由于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现的色彩利用手绘作品很难进行充分展现,与暗淡色彩相比,鲜艳且明亮的物体对公众吸引力更为强大。因此在设计博物馆进行展示的内容以及对应的陈列形式时,多媒体应当是首要选择对象,借此它可以实现短小精悍的重要标题、人文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三者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利用摄影作品同样也能够将内容进行完美展现,凭借摄影作品不只是能够让地域风情得到最为真实的体现,而且还能够让受众如身临其境般体会展览内容具有的风土人情,进而实现良好互动。
瓶高30、口径8.8、底径9.3厘米,1985年益都县粮油中转储备库出土。瓶敞口外撇,细颈,垂腹,圈足,口沿内绘卷草纹1周,颈部画蕉叶纹、回纹,,肩上及近底处饰仰覆莲瓣纹,腹部上下绘卷草纹1周,主题纹为云龙纹饰。一游龙张口、吐舌、圆目、舞爪,龙四周缀有流云和火焰纹饰。青花龙纹,矫健有力,小头细颈,双目炯炯,长身蛇尾,四肢强劲有力,颇具动感,以云纹作衬托,整体画面层次清楚,纹饰上下分7层,釉质细腻而莹润,白中泛青,胎质薄,纯净,胎体坚致细密,造型美观。
再次需要选用先进的展览手段。倘若想要最大程度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一定要保证陈列设计工作具有极强吸引力,同时可以使公众在实际参观过程中流连忘返。为此,对展览手段的选择与设计便显得十分关键。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的时代,过去所使用的原始展览形式,例如图片、实物以及文字等,很难满足现阶段公众欣赏需求。当前基本的陈列展览手段应当具备现代化的声光电等高精尖技术以及复原原始场景等手段,以此实现历史性、直观性、生动性和科学性多方完美融合,使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般体会历史文化具有的无穷魅力,最终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其所具有的社会教育等作用。
三、增强博物馆讲解质量
想要让博物馆发展社会教育功能,对讲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尤为关键,讲解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基本知识讲述,同时也是观众以及展览间联系的桥梁。当讲解员给参观者进行讲解时,并非只是简单地背诵,否则便于导览器毫无差别。因为讲解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人,因此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因人而异”的工作原则。而“以人为本”即按照参观者具体需求,最大程度满足他们各种参观要求。“因人而异”则指当面对不同观众时,需要适当调整自身讲解内容和用语。例如,当面对的对象为儿童时,可以采用一些偏口语化以及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在讲解时也可以适当询问儿童,以此来激发儿童求知欲望,并以此强化讲解质量。倘若遇到的为专家型参观者,则上述讲解方式便不再适用,此时便需要斟词酌句,确保讲解用语的规范与专业性,而且还需要重点关注参观者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展開或加深讲解。上述讲解方式虽然存在一定差别,但是都需要讲解员对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否则只能生搬硬套讲解。除此之外,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还需要时刻保持微笑,尽量和参观者进行眼神沟通交流,使对方体会到自身受到了尊重,以此保证讲解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四、重视文化结合,融入地方特色
由于博物馆是当地自然、地域以及历史等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因此必须充分发掘当地民间习俗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时将其当作展览入手点,倘若发现鲜活、能够充分反映当地地域特征的内容,一定要积极主动进行引入,从而让它和普通群众之间产生共鸣,进而得到一种更为出色的展览效果。对博物馆而言,其不只是能够摆脱常规收藏展览工作过分追求高品味以及高档次等错误思想束缚,开展普通群众收藏品的展示,而且还可以集中展示原本分散在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低门槛和大众路线来鼓励普通群众进到馆内参观。另外,还需要对展览和观众交流互动以及参与等给予重点关注,我国大多数地区中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历史文化均能够被编写成一本特点鲜明的地方百科全书,在经过认真发掘同时进行展示之后,必然会吸引当地群众兴趣,为群众带去一定亲和力。
五、拓宽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传播途径
(一)强化不同博物馆间的联系
不同的博物馆所使用的社会教育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别,每一个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均有着自己独特的技巧以及方式,因此借助强化不同博物馆间联系交流,让它们相互学习和分享社会教育方式,有助于服务形式的优化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够为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以及展览内容提供全新思路。
(二)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育功能
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在博物馆宣传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普通群众借助专题讲座可以对展品实际特点和与之对应的人文背景有一个更为深入且清晰的认知。另外,随着专题讲座数量逐渐的叠加以及推移,也会加深人们对各种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让博物馆展现出应有的作用,承担起对应的责任。
(三)走出场馆,送展至基层
观众上门进行参观是博物馆最为基本的社会教育形式,此类方式尽管形式单一与直接,但是却极为有效。在进入全新阶段之后,我们需要打破长期使用的此类单一化传统形式,转换等待群众主动上门进行参观的思维,拓宽视野,将目光放至基层,把博物馆展览内容放置于大篷车内,主动驶入乡村、学校、社区以及军营等基层地区,在群众家门口进行展览,给人民群众带去最为便捷的公益服务。在巡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展出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最好携带相关的宣传品,在巡演过程中进行充分宣传,从而使观众通过直接以及间接等方式接受到相应的社会教育。
(四)和学校建立合作,借助博物馆内丰富资源,给学生提供特色活动
博物馆具有学校所不具备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可以把它当作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通常情况下,课本学习相对枯燥无聊,倘若把课本内容与博物馆内丰富的陈列展示内容相结合,再进行生动形象的知识讲解,可以让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得到最大程度激发,最终有效优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六、积极开展具有博物馆特点的活动
对博物馆来说,它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进入参观,不只是需要借助优秀的展览,而且还需要相关的活动,活动多样性、创新性以及特色性也影响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样需要给予关注。
实际上开展具有博物馆特点的活动较为简单。例如,与传统讲解模式相比,角色扮演型讲解效果更为理想。因此在实际讲解过程之中,讲解员可能会扮演其中某一位历史人物,通过穿着对应的服装来引导群众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还会和观众进行互动。此类方式相较传统讲解形式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以使群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特殊感受,进而激发观众听取讲解的热情。下图即某博物馆讲解人员穿着相关服装进行讲解。
除此之外,倘若博物馆内存在专用的手工活动区,那么便可以定期更换活动内容,依据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主题或者节假日等制定对应的活动主题,同时将其进行科学整合。例如,对亲子家庭便可以设置“家庭活动日”。对每周末或者节假日来馆参观的亲子家庭博物馆可以指派身着角色扮演服饰的工作人员为此类家庭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以分组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最后还能够按月设立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手工活动。
七、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教育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并不只是基于当前政治经济所进行的教育,而且还是一种由思想以及人文等诸多方面开展的综合素质性教育。虽然我国已经针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但是这仍旧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必须由博物馆展览内容以及展览形式入手,强化对基础服务设施等投入,增强整体服务水平与质量,拓宽现有的传播渠道,增强与学校、其他博物馆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借助创新来开展更多更有趣且更能吸引群众注意力的活动,最终确保博物馆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刘东.论博物馆如何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发挥社会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2021(2):28-29.
[2]王武江.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142-143.
[3]戴玉珠.刍议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219-221.
[4]蔡菊林.博物馆社会教育新理念的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120-121.
[5]张建.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138-139.
[6]祝越滢.现代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延伸发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24-125.
作者简介:原芳芳(1982-),女,山东青州,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