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发展视角下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9-05卢秋云王学良
卢秋云 王学良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体系研究”(17XGL006)
摘 要:产业链协同发展是顺应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六堡茶产业是广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广西实施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介绍了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来六堡茶产业链存在的問题,最后基于产业链协同发展理论绘制了六堡茶全产业链图及重点补链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和创新六堡茶现有产业链的对策,推动六堡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发展;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
茶产业链上游是千万茶农,中游有众多的茶企,下游连着广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有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流、科技研发贯穿始终,是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优势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在2019年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茶叶等特色产业,促进梧州六堡茶等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和“促进茶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桂品出乡,推动桂茶等‘桂字号品牌行销全国”。在六堡茶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和不充分也日益凸显。因此,迫切需要推动六堡茶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创新和升级,打造一条及规模、质量、效益和品牌于一体的可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一、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1.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持续增长
广西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区,而茶产业更是广西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六堡茶是广西茶叶优秀代表之一,主要在梧州市生产,南宁市横县、贺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少量生产。其中,作为主产区的梧州市2020年适制六堡茶园面积接近15万亩,约占到了广西茶园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其六堡茶产量约2万吨,大约占到了广西茶叶总产量的1/5。
2.产业龙头引领效果初显
近年来注重龙头引领,加强产业链龙头培育工作。重点培育了广西梧州茶厂、梧州中茶产业、茂圣茶叶等多家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其中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筹建“茶船古道”公共茶仓,前期规划仓储规模就达到了2000吨,并开展茶叶抵押融资贷款业务,为茶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广西梧州茶厂和梧州中茶茶叶等重点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大,为六堡茶产业新增产能4000吨以上,双双成为了创造利税过千万龙头企业。
3.品牌建设和推广效果显著
一是注重品牌建设。深入挖掘“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凭借六堡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六堡茶于2011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成为了梧州“三宝”之一,也被选为广西“桂字号”产品,成为了广西的名片。二是加强品牌推广。组织重点茶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开展了“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六堡茶品牌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及影响力。
4.茶旅项目有效助推了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效果初显,六堡茶特色旅游区建设不断升级。苍梧县作为六堡茶原产地,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八集茶园”和“苍松有机茶园”两个规模化六堡茶园先后摘得全国最美茶园称号。二是积极推动六堡茶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5.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成立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六堡茶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30余项。制定了六堡茶标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再出台《六堡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等30余项地方和团体标准。二是启动了《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使得六堡茶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二、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产业链上各环节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产业链上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表现如下:
1.产业链上游,茶园建设滞后,良种匮乏,原茶供应不足
目前六堡茶原料茶园种植主要集中在梧州市苍梧县,而种植茶树品种主要以群体种为主,品种繁杂、发芽时间不一、茶芽参差不齐、产量低(亩产40kg左右)、管理和采摘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严重制约了茶企、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一个优良品种从选育到推广少则也要八、九年,多则几十年,这样漫长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梧州市2009年启动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初步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调查与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建立仅了六堡茶种质资源圃2个,六堡茶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区50余亩,挂牌保护野生茶树40余株,育种和推广进展缓慢。另外,梧州市作为六堡茶核心区,全市茶园面积不足12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标准化茶园占三成左右,主要为近3年的新种植茶园,目前尚未真正投产;老茶园占七成左右,种植品种混杂,产量低,单块面积小且分散,不利于集中开展机械化管理。茶园种植前期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劳动强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茶园的积极性。上述原因导致六堡茶原产地原料供给明显不足,需要大量从其他省市和国外进口,供应风险很大。
2.产业链中游,龙头企业少而弱,毛茶初制加工厂小而散
虽然广西六堡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拥有了60多家通过SC认证的六堡茶企业,也培育了十多家龙头企业,但是与黑茶市场中的老大云南普洱和老二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六堡茶的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还是明显不足,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进程形成了极大的制约。由于毛茶初加工设备不足,一方面茶农采收毛茶后,容易腐败变质,影响茶叶品质,另一方面,茶农种植面积不大,一天采收产量小,居住分散,收购成本高,茶企不愿意下乡收购,影响茶农种植的积极性。作坊式的毛茶初制加工厂,自动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且劳动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
3.产业链下游销售渠道建设不足,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高
六堡茶企业大多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各个企业良莠不齐,质量标准不一,造成市场价格和渠道混乱,致使销售渠道不稳定,影响到整个六堡茶行业的口碑。另外,在行业品牌建设方面,六堡茶远远比不上与普洱茶、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从企业品牌来看,广西六堡茶企业品牌价值也与国内著名茶叶企业有较大差距。同时,对六堡茶的历史、生产工艺、储藏等方面的特性,以及“茶船古道”历史文化没有系统挖掘整理,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磁场,消费者对六堡茶了解不多,与其他茶类的文化挖掘和宣传力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六堡茶行业一线从业人员、销售人员、茶艺师真正了解六堡茶历史文化、六堡茶茶艺、品鉴知识的寥寥无几,难以讲好六堡茶故事。
4.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衔接不力,行业集中度和协同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六堡茶的兴起以及政府对六堡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诞生了很多六堡茶企业,上到茶园,中到产业加工生产企业,下到六堡茶销售企业。但是由于行业门槛低、市场化较弱、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厂商林立。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对市场和技术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企业经营难以持续发展,盈利困难。另外产业链上各成员定位混乱,上游茶园及合作社、中游加工厂及规模企业、下游销售企业都想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造成行业的集中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性。
三、基于产业链协同理论的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产业链协同其实指的就是产业链上各成员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德国物理学家哈肯(1977)在其出版的《协同学导论》中最早指出了协同理论。朱蓉(2012)指出产业链协同是指产业链中各成员通过资源、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的建设,通过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整体高效运转。朱涵钰(2014)指出产业链协同是产业链中各成员基于信息流、价值流和物流的联系,彼此之间自发形成某种特点的约束配合关系,促使各产业链成员的收益最大化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产业链协同理论,针对六堡茶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产业链整体协同、补链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分析六堡茶全产业链(如图1所示),识别短板,绘制六堡茶产业重点补链图(如图2所示),精准补链发展。
根据图1和图2所列六堡茶产业链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推动广西六堡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着重抓好六堡茶良种选育推广工作,加快标准化茶园建设。原料是整个六堡茶产业链的源头,源头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因此要切实加强六堡茶良种选育推广和标准化茶园建设工作。一是要建设和完善自治区、重点六堡茶产茶市两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六堡茶加工工艺及有效成分等研究,加快建设六堡茶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及良种茶苗育苗基地,切实提高六堡茶良种供应能力。二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快建设标准化茶园,统筹加快林地流转,在全区适宜茶区大力发展茶园种植,扩大原茶本土供给保障能力。三是要加快改造茶园,增强茶园种植的机械化和科学化,建设一大批高产量的标准化示范茶园。四是要鼓励茶园进行有机茶园认证和申请进出口茶叶基地备案。五是要切实加强茶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配套建设完善相应的茶旅设施,为茶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支持茶叶加工水平提升。一是招商投资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参与六堡茶产业发展。二是工信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茶企改造升级,更新生产设备及引入先进生产加工工艺,支持研究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三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支持建设茶叶质量监督与检测平台,建设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四是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工信部门引导要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六堡茶产业园(集聚区)及仓储物流中心。五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品牌体系标准、质量监管体系等一批技术标准体系。六是市场监督、科技等部门协同支持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升级为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订修订、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打造品牌体系,讲好文化故事,拓展营销渠道。一是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推动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工作,努力形成“建公共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二是文化旅游部门牵头挖掘宣传六堡茶“茶船古道”、“侨销茶”、“历史名茶”等文化故事,促进“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加大对六堡茶文化、茶艺、品鉴等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六堡茶文化代言人和故事传播者,推进六堡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覆盖更多旅游景点、公共服务区域。三是商务、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广电、报纸等部门及系统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对六堡茶进行全方位宣传。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大型茶业博览会和展销会,深入实施“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增强六堡茶品牌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4.完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六堡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广西区政府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指导思想,完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六堡茶产业链上各成员之间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延链拓能,扩大六堡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精准锁定产业链关节环节,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联合攻关,切实增强六堡茶产业韧性。三是要重点引导六堡茶产业与文化、旅游及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茶旅融合建设载体,进一步延伸,增加要素,扩大范围,形成广西茶旅融合产业带。四是要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業深入宜茶贫困地区,以茶产业链建设激活乡村经济。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落实财政支持,财政部门要每年新增预算落实专项资金建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明确部分资金支持六堡茶优势茶产区发展科研、育苗种植、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品牌营销、商贸物流等产业链及上下游产业发展。二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税收、金融、用地、用水、用电、物流、人才等优惠政策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三是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和毛茶初制加工厂建设,制定具体奖补标准,给予奖补扶持。四是支持六堡茶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六堡茶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士成,董鹏,刘伊琳,陈茜.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6):19-22.
[2]武卫国,杨鼎俊,龙志荣,马超龙,董鹏.“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19,41(05):59-61.
[3]李世泽.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基于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差距分析[J].广西农学报,2018,33(03):35-39.
[4]唐润,关雪妍,于荣.“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18(09):121-127.
[5]张月月,胡峰,王晓萍.产业链协同视角下中国奶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8,54(08):145-149.
[6]马士成,尹德明,梁玉川.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六堡茶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9):15-19+27.
[7]苏悦娟,韦万春.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促广西六堡茶产业生态化发展[J].当代广西,2014(12):39.
[8]朱涵钰.基于SaaS采纳的产业链协同网络与协同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作者简介:卢秋云(1981- ),女,广西河池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通讯作者:王学良(1980- ),男,山东临沂人,梧州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