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9-05付晓芳
作者简介:付晓芳(1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医药制造企业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虽然制药企业发展状况良好,但医药行业政策风气云涌,集采价格断崖式下降,医保频出新政、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的推动等外部环境加剧了医药行业的洗牌,未来医疗市场格局、产品结构、营销规格等都发生着根本性变化。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医药企业加大赊销力度,增加销量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为了降低制药企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加强对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述医药制造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分析了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使医药制造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一、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一)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医药制造企业这些年发展趋势良好,利润总额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获得的利润从2018年的3094.2亿元增长到了2019 年的 3119.5亿元,年增长率为5.9%。2020年医药制造企业1月到12月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
中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资产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在规模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然而根据应收账款统计数据,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例基本超过了12%,医药制造企业要为应收账款的管理付出一定的成本,且由于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重比较大,就会有坏账损失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的存在,甚至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特点
1、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比重较大
医药企业的商品主要销售给个体、医院、零售药店和药品代理商,使用信用销售模式较为常见,然而这种模式导致医药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要其他企业多。
2、应收账款信用天数基本在三个月以内
由于药品时效限制,要求医院和医疗机构资金能够及时收回。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对期限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应收账款更加关注,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合理应对。
3、对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人员要求更高
集采价格断崖式下降,医保频出新政、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的推动等外部环境,使得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较好的了解医疗改革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应收账款。
二、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审批流程形式化
医药制造企业的信用审批权限主要集中在营销部门,营销部门在信用审批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医药制造企业通常没有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管理部门并没有参与到整个信用审批流程当中。第二,尽管设立了审计部门,但在信用审批过程中审计部门也没有参与当中。此外,财务部门虽然也参加了信用审批,但也并没有实际表决权。整个信用审批流程处于形式的状态,没有经过各个部门授权、审批和检查,无法实现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的目标。
2、信用政策不科学
由于医药制造企业竞争激烈,医药制造企业通常采取赊销的方式会使企业面临风险挑战,特别是坏账风险。除外部环境的原因外,医药制造企业出现坏账问题还有可能是对客户的信誉了解不全面,企业内部的信用政策不符合要求且监管不严。众所周知,信用评级较高的购买者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而信用评级低的购买者会增加企业坏账的风险。如果医药制造企业对不同信用度的客户使用同样的信用基准,不仅不能公平对待了客户,同样也会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
其次我国缺乏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和信用管理体系起步较晚,对于不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等问题的处罰力度不足,我国社会信用的缺失非常严重。因此,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医药制造企业无法采取更多的法律手段来保护其合法权益。
3、责任不明确,对账不及时
多数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应收账款清理责任制度,没有明确的表明各自收款时所负的责任,所以各部门相互推诿,催收应收账款的责任没有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而造成了不能及时收款。主要体现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缺乏团队意识,彼此不合作,财务部门只负责财务工作,即只记录应收账款,销售部门也只负责销售工作,两个部门在应收账款方面沟通和交流不足,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此外,财务部门对账不及时,也会应收账款的收款风险。有的虽然在规定的期限内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一旦债务纠纷问题发生, 就会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
4、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销售部门内部考核体系不健全,因而导致销售人员只注重完成销售任务,忽略了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根据销售额支付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而未将销售人员自己应收账款的规模和回收率等指标放在考核系统当中。有的企业只以营业额为基准,追求最多的收入和最高的利润。销售人员不关心应收账款的收回,只关心以最快的速度达到销售目标,实现最高的销售量。此外,部分销售人员离职后,应收账款没有相应的员工去负责,因此就造成了企业的坏账增加。
(二)产生的原因
1、市场原因
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部分企业也忽略了完善自己的信用政策。在法律上,由于有的企业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还不健全,这对失去信用的一方造成了相对较小的违约成本,法律对违约公司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失信公司拖欠货款,由于法律限制的缺乏和惩罚的宽松,因此对于那些诚信合法经营的企业,他们的权益不能够得到相应的保护,对他们的经营环境和在市场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2、经营原因
第一,由于缺乏信用管理部门,部分职能缺失。首先,医药制造企业没有成立单独负责客户信用管理的部门。公司在审核客户信用的流程仍然還是先记录再总结,最后将信息整理好,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来进行信用审核。
第二,由于不合理的分工造成合作效率下降。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划分,销售部门在实行销售业务的过程中,不能迅速的得到客户的动态信用信息和应收账款的分析,只有在交易完成且产生应收账款后才发现账款难以收回,财务及相关部门也不能够直接得到客户的第一手资料。部门间缺乏团队意识,影响了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管理原因
第一,管理层对其应收账款管理缺乏重视。公司把货物出售给具有较高的财务质量的医药企业,这些企业有良好的应收账款回款保证,公司管理者认为应收账款能够在一个较长或者较短的时间内收回,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大量逾期未收账款将会给企业带来资金不足,从而增加资金筹集成本和应收帐款的收取费用。
第二,由于医药行业将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售给医疗机构以及医院,因此企业可以很容易得到客户的信用信息。销售部门仅是自己制定信用政策,他们故意延长客户的信用期限以防止客户的流失,这便造成客户信用审批的过程十分任意而不准确。
三、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规范审批流程
严格按照营销业务和赊销合同审批制度,明确区分不相容责任部门或者是职责人的职能分工和审批权。
在签订赊销合同以前,销售人员注意观察客户信用是否发生改变,并且要及时将该变化通知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按照各项指标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明确客户的评级,并根据相对应的信用政策出具部门经理批准的信用报告,将其作为财务部和总经理审查和批准的依据。
(二)改进企业的信用政策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科学的信用政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销售额,而且还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的风险和财务风险。一是建立信用基准。我们应该科学的确定信用基准,如果客户满足信用基准,可以采用赊销方式;对于不满足信用基准的客户,则要求采取现销。二是优化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在赊销货物时给予顾客延期付款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企业的信用条件是不固定的,而是按照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和资金情况来确定的。三是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应该根据应收账款违约的时间和原因,使用不同的催收方式。
(三)健全收款责任体系
制药企业应当设立应收款项催收的专门部门。财务部门应该与销售部门加强协调和交流,关于收回应收账款的状况,财务部门要及时告知销售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和日常管理。
(四)完善公司内部约束激励机制
为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对销售人员建立严格的资金回收审查制度,并且要对销售人员进行奖赏和处罚。例如,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销售人员应当支付一部分利息;对于由于销售人员的一些错误行为产生的坏账,应该对其进行惩罚;对于收回应收账款所用期限较短的销售人员,应对其进行奖励,以激励销售人员继续努力。
总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对医药制造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医药制造企业在生产和发展中要使用各种手段,严格管理应收账款,以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促进医药制造企业财物安全和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舰. 医药企业应收款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 会计师,2019(11):45-46.
[2] 郭秀花. 医药公司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 财经界(学术版),2017(02)
[3] 鲍依军.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思考及应对建议[J]. 纳税,2019,13(14):270-273.
[4] 陈丽芬.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实践改进探析[J]. 财经界,2020(14):103-104.
[5] 管锦生.关于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研宄[J]. 经贸实践,2018(03):94-95
[6] 吴换然. 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鲁抗医药为例[J]. 纳税,2018,12(26):232.
[7] Victoria Y. F, William D. S. The health financing transi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Social Science&Medicine,2015(15):105.
[8] Ensslin L, Neto G M, Lima M V A D.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a DSS to Help Evaluate Perceived Risk of Accounts Receivable[M].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4:248-259.
[9] Viral Acharya,Heitor Almeida,Filippo Ippolito,Ander Perez. Credit lines as monitored liquidity insurance: Theory and evidence[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112(3).
[10] Lamminmaki DM, Leitch P. Refining measur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collection function[J]. Journal of Applied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