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2021-09-05赵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初中语文

赵倩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重的地位,但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朗读,在语文学习上不能认识朗读的意义,因而为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也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学习,以求让学生学会朗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

语文有两个基本技能:读与写。这是语文老师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老师平时注重的地方,但是在教学中,越来越发现,一些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读书,对于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也不能完成。有的学生在读书时非常随意,不能深入文中,也有的同学有口无心,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理解为什么而读,这些都说明学生对于读书没有兴趣。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现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都是以考试为主,教师也注重书面的内容,对于阅读相对就有些轻视;其次是在课上老师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多,学生对于阅读的标准不理解,只知道读就是读,不能理解阅读的技巧,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能深入阅读;再次现在的教学中朗读教学无法使学生理解朗读的美,不懂得欣赏阅读美,无法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初中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实践,我发现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有利于从读到写,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法用条条框框来列举全的,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要靠日积月累,要勤读、多思、不断地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

三、提高朗读教学的方法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1)首先,应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与重点字词,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体会不同的情感变化。在课文《最后一次演讲》中,如“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感叹句与反问句强烈的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对特务的憎恶。通过这种特殊句式的反复朗读,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对于课文的解读也有重要作用。在课文《中国石拱桥》中,比如这样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其中的“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说明这只是作者估计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增加了说法的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通过一些词语的限定使文章更加严谨。

(2)以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应注意变换多种朗读形式,齐读,范读,自读,还可以男女生读,小组读,个别读,配乐朗读,比赛读等等形式。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学生对朗读有兴趣,愿意读,这样才能朗读有效果。

(3)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进行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相融合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文中的情感,朗读才会有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味文中的感情。比如在课文《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经典的展现父爱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动词,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展现父亲的行动不便,由此体会深沉的父爱。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由此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朗读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欢阅读。

(4)多元化评价,进一步激发朗读的兴趣。一般的课堂朗读大多是教师进行评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朗读的兴致不高,参与度不高。因而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小组练习互评,同桌相互补充,学生自己评价等等,通过各方评价,使学生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朗读水平,同时教师加以引导,激發学生的朗读热情,使他们愿意朗读,主动朗读。

四、结语

朗读教学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占有较重的地位,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朗读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朗读的美。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