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制作,焕发探索新动力
2021-09-05张萍
张萍
当前,“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正是上海市闵行区闵行第四幼儿园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玩中,他们会感受快乐,习得知识和技能。科学小制作结合了玩与学的特质,是幼儿在玩中进行操作与探究科学的良好途径。丰富有趣的科学小制作活动,成为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形成探究性学习习惯,并获得相关经验的重要桥梁。
梳理活动素材,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始动力,科学小制作活动的素材选择要体现趣味性和科学性,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力学方面,以“陀螺转转转”为例,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制作和装点陀螺。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陀螺转动的原理,体会到了力与平衡的关系。
能量系列方面,以“有趣的热气球”为例,教师让幼儿自制气球,感知热量能让气体膨胀的原理。当幼儿抓住气球的顶部,让吹风机在底部吹热风,使气球飞起来的时候,幼儿体验到了制作的乐趣。
光学方面,以“有趣的影子”“有趣的皮影戏”为例,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体验到科学的神奇。
精心设计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索积极性。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的活动。科学小制作集体活动需要教师反复分析教材,精心设计。
例如,在设计并制作“万花筒”活动中,难点在于如何把镜片顺利拼接成三棱镜并组装成万花筒、如何讓幼儿理解转动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图案。活动前,教师通过分析材料和对活动要点的判断,认为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与折射,让幼儿了解反射、透光是重点,制作拼装是难点。教师以多媒体录像为幼儿呈现了一个美丽的万花筒世界,幼儿受到极大鼓舞,制作热情高涨。结合PPT,教师让幼儿了解了制作万花筒的方法,在互动中启发幼儿探索万花筒转动会出现不同图像的奥秘。“如果万花筒里面放上其他的物品,会发生什么?”“放很多镜片的话,图案是不是会更有趣?”幼儿们兴奋地讨论着。快乐有趣的变化,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欲望。
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只是初步的,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可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在玩乐中幼儿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粗浅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给予自主探索机会,挖掘幼儿的探索潜能。给幼儿提供充满体验的活动,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在探索中激发积极性。
例如,大班活动“火箭飞上天”,开始的部分是探索气球飞起来的秘密,幼儿在充分地感知中自由探索。很多幼儿发现气球飞起来是“气球中的空气喷出来的力量推动的作用”,此时教师及时和幼儿梳理并分析,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实践来证实探索发现的原理,为幼儿的后续探索留下想象空间。
鼓励大胆交流,激发幼儿探索的新动力。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想法,让幼儿们在互相交流中增进友谊、提高表达能力。
交流分享环节让幼儿有了再次探索与发现的动力,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幼儿的自我思考与操作能力层层递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深入探索的精神。
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手段,科学小制作活动的开展关注幼儿各种经验的相互融合,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闵行第四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