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开放式教学方式探究

2021-09-05孟宪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螺旋弹簧电流表开放式

孟宪君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表现为两个中心:一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我讲你听。二是“讲授”为中心,教师先讲学生再学,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成了教师的复印机。而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学科为本,即要以学生发展为重,要重视差异性教育而不是同一规格教育,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重视认知更要重视情感,要重视老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要重视教书更要重视育人。

在物理课堂中里怎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思想呢?如何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一般来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引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正视自我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学,即明了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知晓学什么;还有引领学生明了怎么学,即如何去找寻、收集和运用学习资源,怎样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实现终身学习,还要引领学生营建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状态;当然也要引领学生正确地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形成评价的自觉化;最后要引领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实现更大的发展。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构建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设计了一节“开放式”教学课进行尝试。

“开放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定特定的问题情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交流合作、思考研究下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不再是被动接受,进而形成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思维的自主性、探究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例如,教学《电流表的原理》这节课时,教师大多带领学生认识电流表的结构,详细讲解其线框通电时线圈受力与螺旋弹簧受力的力矩相等,进而得出指针偏转与电流成正比的结论,再进行习题训练,加深学生理解。而新的开放式教学,笔者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备课时设计了教学流程: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观察、拆开电流表,对照结构图了解电流表结构——按照设定的情境问题了解电流表原理(小組讨论,交流学习)—— 提问,小组解答设定情境问题(师生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理解电流表原理——整理器材——巩固习题。

进行课前准备,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内有一人物理基础比较好,有一人表达能力较强,一人动手能力较强,每组5-6人,搭配不活跃、基础弱的学生,均衡地把班级学生分成10个小组。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和原理,对于不理解的问题,要做好记录,为课堂上师生交流、同学间的讨论做好准备。下面就是教师设计本节课的引导性情境问题:①影响螺旋弹簧的弹力大小因素是什么?②你能找到电流的回路吗?③电流表里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磁场?④通电流后,线圈受力大小与电流的关系?⑤通电后线圈会一直向一个方向转动吗?为什么?⑥力矩平衡时,线圈转过的角度与电流的关系?⑦指针与线圈固定在一起,起到什么作用?⑧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吗?⑨电流表允许通过很大的电流吗?其最大电流Ig,跟什么因素来有关?⑩电流表的内阻 Rg,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些情境问题不是预习过程中课本中直接给出答案,很多需要应用学过的知识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甚至需要教师的引导、分析才可能解决。可以把这些问题做到课件中,方便在课堂上呈现。首先,我们把地点设在了实验室,空间大,方便器材的摆放。每小组准备了一个旧的电流表(让学生拆的)和一个演示电流表。其次,两位教师受邀助阵,指导学生拆电流表等。最后,准备课件,包括电流表的结构图、有普通弹簧和螺旋弹簧的对比图、有辐向磁场的磁场线图电流表刻度图及指针放大转动角度的演示图等,这些课件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便于教师引导讲解。

课堂上,学生拆开电流表外壳时,有人不会用螺丝刀,有人手在抖,有人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第一次让学生拆东西,搞破坏,他们感到很不适应。当打开外壳,对照大屏幕上的结构图。观察、确认电流表的结构时,学生对此环节的记忆特别深刻,进入引导问题阶段:影响螺旋弹簧的弹力大小因素是什么?学生就是在普通弹簧的启发下,发现线圈转动时,带动螺旋弹簧转动发生了形变,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再次建构,得出了螺旋弹簧弹力与转过的角度成正比的结论;在解决“你能找到电流的回路吗”“电流表允许通过很大的电流吗?其最大电流Ig,跟什么因素来有关”等问题时,正是因为能直接看到、摸到实物,学生才找到了电流回路,看到线圈的细铜丝很细很细,才明白了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Ig,才发现螺旋弹簧有两个作用:导电和产生弹力总结出:螺旋弹簧弹力和线圈安培力的力矩平衡推导出电流表工作原理,即线圈转过的角度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因此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探究与发散性创新能力。

这一节课中学生都主动参与,通过观察、,相互交流、自主探究、思考研究等方式,对电流表的结构印象深刻,真正理解了其工作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下结论。

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推进,我们发现:1.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放式教学这种方式,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学习习惯。为实现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实现了教学的合作性与民主性。在开放式教学的环境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学生鼓励和肯定的鼓舞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使“一言堂”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与交流的场所。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未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3.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了物理思维与观念,使学生在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态度与责任。4.“开放式”教学还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视野,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这种参与不但在课内也延伸到课外。学生在校外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螺旋弹簧电流表开放式
某悬架螺旋弹簧断裂问题分析及改进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试论电流表的改装、校准及其应用
一种收口螺旋弹簧设计方法
某车型后螺旋弹簧断裂问题分析
直流小电流表校准方法的研究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