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与“异”的协调

2021-09-05郭艳蕊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务管理

郭艳蕊

摘 要:交叉学科中,不同课程该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尚未触及的话题。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首先从厘清金融学、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学科关系入手,继而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与分层,找出金融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课程能够共同体现的思政元素以及金融类课程特有的思政元素,并主张以“求同存异”的思路推进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财务管理; 金融类课程;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41-002

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形成了众多研究成果。对于各专业、各门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许多学者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方案。然而,交叉学科中的各类课程该怎样建设课程思政,尚未有学者予以关注。本文拟以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类课程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金融学、会计学与财务管理

从学科分类来看,金融学是经济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以资金融通活动为研究对象;会计学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研究微观主体的资金运动;财务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三级学科,研究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会计学与金融学两大学科交叉融合而来。从学科关系来看,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同属管理学门类,“亲缘”关系更近;金融学与二者关系稍远。

从实践基础来看,金融学既关注微观主体的资金融通问题,又关心宏观的政策与环境。在微观领域,单位与个人都是金融学的服务对象。可以说,金融学的实践基础非常宽泛。会计学着重于追踪各类单位的资金运动,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非营利团体和个体户。因此,会计学的实践基础是微观的。财务管理专业为企业服务,实践基础不仅是微观的,并且相对于金融学和会计学都更具有专门性。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涵盖金融类、会计类以及自身特有的课程。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共有6门专业核心课,分别是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各3学分。其中,金融市场学和投资学属于金融类;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属于会计类;最后两门是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可以说,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该专业的金融类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引起重视。

同时,这一问题还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不论是学科分类还是实践基础,金融与会计、财务管理都有着较大差异。从专业的整体协调性考虑,需要强化共同基础,也就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会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金融类课程中的宏观基础不能被完全省略,而应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予以体现。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主张以“求同存异”的思路推进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思政建设。下面,我们将对金融类、会计类和财务管理特色课程能够共同体现的思政元素,以及金融类课程的特有元素进行挖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将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归类。

二、课程思政元素分类

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过系统的分类。本文拟通过对这项工作进行尝试的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果按思政元素涵盖人文因素范围的宽窄划分,思政元素可分為以下层次:

1.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都是人类的共同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民族自信、勤俭节约、诚实信用等。

3.法律法规政策。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公司法、会计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及规范,并需不断关注财经新闻,以获悉最新的法规变动与政策调整方案。

4.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观念、能力和自觉。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精神谈理想。职业道德讲底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学校及所学专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如,应用型高校强调“学以致用”;理工类专业追求“工匠精神“;医学类专业提倡“珍爱生命”。

6.个人品格。乐观向上、诚实正直、不畏困难、奋勇争先,等等,都是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7.其他有利于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养成良好品格的思政元素。如,本专业的历史传承、优秀人物的事迹、科学精神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思政元素会跨越几个层次。如,诚实信用(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符合职业道德的倡导,同时也是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所以,上述层次的划分并非完全绝对。

关于课程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很多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不求面面俱到,也不过分拔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能够体现上述第3~7项,以及第2项中的部分元素。这也是金融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由于学科实践基础的差异,会计类和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较难关联人类的共同价值以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民族自信等“宏大”主题。金融类课程则应当适度予以体现,以完善本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三、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我们主张以“求同存异”的理念推进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思政建设,并对该专业各类课程能够体现的思政元素的异同点进行归纳。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1.突出强化“同”

1.1在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会影响投资者对该企业的评价,从而导致其股价波动。上市公司为了维持较高的股价,“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屡见不鲜。瑞星咖啡在美国上市后,虚增营业收入21亿元。被证实后,瑞星咖啡被纳斯达克交易所强制退市,并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1.8亿美元。这一案例道出了金融市场中“诚信”的重要性。

1.2.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把关。然而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却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帮助造假者“招摇撞骗”。在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叠加该事务所因其他事件遭受处罚的影响,多家上市公司迅速与其解除年报审计合作。这家昔日内资审计第一所,被迫关闭多家分支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沉浮充分体现了遵守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3上市公司的股价关乎上市公司的形象,更有一些大股东需要借股价高企之机减持套现。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高管,假借“市值管理”的名义,实施“股价操纵”。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股民利益,相关责任人也会因此锒铛入狱。在“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中,原广东亿安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李鸿清等5人因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分别被判刑2年3个月至3年6个月不等。这一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法律是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

1.4在财务管理学课程中,科学决策的理念贯穿始终。例如,并购估价、预算制定都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以保障决策质量。金融市场学中,股票、债券内在价值的计算也具备严格的假设和精确的数学模型。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采用股票、债券市场的真实数据让学生做出结论,可以再次彰显财务管理专业的严谨。

在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中,基金老鼠仓也能体现法治精神、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个人信用报告也能突出诚信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是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学科,金融类课程引用的案例也应向企业倾斜。上市公司公开信息较多,社会关注度较高,是一个理想的案例素材宝库。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案例仅仅是抛砖引玉的初步设计。金融类课程还存在许多值得挖掘的案例以及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同的思政元素。

2.适度体现“异”

金融类课程由于具备宏观性实践基础,在体现公平、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民族自信等“宏大”主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1上市公司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对于保证年报的真实、准确、完整意义重大。然而,国内审计的高端市场却由外资事务所占据。根据中国银行2019年年报的披露,其支付给安永的审计费为2.29亿元。学生对于中国银行业聘用外资事务所并支付高额审计费非常不解。事实上,对于A+H上市公司,在境外公布的报表适用国际会计准则,而这套准则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为了使审计结论获得境外投资者的认可,有必要聘请外资事务所。了解了背后的原委,学生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2.2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重要成员。随着业务数字化的推行,银行往往以撤销物理网点的方式压缩成本。2020年,工商银行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分行申请对克拉玛依阳光支行终止营业,遭到当地银保监局的否决。原因是该网点毗邻农贸市场,老年及高龄人员较多,终止营业将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银监局的批复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也反映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3国债是债券的重要品种。一国国债被外资持有的情况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一国经济的信心。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国国债余额超过1.79万亿元人民币,且持续增长。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坚挺和中国国债较高的收益率。而同期的美国国债却遭到投资者的抛售。这一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此外,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也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证券发行审核的公平原则能让学生领会“公平”的含义。

对于上述案例及其所体现的思政元素,授课时宜点到为止。对于这些宏观主题,选择案例时尽量以企业为本,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另外,由于年报审计费用披露于年报的附录中,所以中国银行审计费问题与会计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让学生产生各门课程融会贯通的学习体验。对类似的案例应大力挖掘。

四、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金融企业。因此巧妙地挖掘出金融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对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财务管理作为交叉学科,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特殊性。对于带有不同学科基因的课程,尤其是金融类这样与主体学科属于不同门类的课程,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必然与其他课程有所差异。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求同存异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本文是2021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学科交叉视野下的课程思政问题初探——以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1107

参考文献:

[1]赵艳,王建.习近平人类共同价值观研究述评[J]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02):24-30

[2]周弘,颜廷峰,欧鲲.金融学课程群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融合探索——以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0-54

[3]朱强,谢丽萍,朱阳生.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67-70

[4]耿刘利,王琦,陈若旸.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65-71

[5]张云云.会计学与金融学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