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维正:创新的理论 不变的忠诚

2021-09-05余玮李步前

阅读(书香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中国共产党

余玮 李步前

“七一”是建党节。稍有党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共一大是在1921年7月23日召开、出席人数15人(其中中共党员代表13人)。可是,当年一大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以后又经历了“白色恐怖”和连续战乱,原始文件档案难以保存,出席者亲自记录和撰写的回忆录也极少,加之那个年代人们习惯阴历阳历并用,更增添了历史记录的复杂性。直到半个多世纪后,一位名叫邵维正的学者才着手重新考证一大,确定中共诞生的确切日期与中共一大出席人数,成功解决中共历史这一悬案。

全军首位被授予少

将军衔的政治理论教员

1994年7月底,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将军授衔仪式隆重举行。

解放军后勤部政委周克玉宣读了由江泽民主席签署的晋升令。随后,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后勤部部长傅全有为邵维正等颁发命令状。16开大小的将军军衔命令状上,写着“批准邵维正晋升少将军衔—此令”,下面是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签名。从此,全军有了第一位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的政治理论教员。

1936年9月8日,邵维正出生在江苏常州。“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我们全家逃到四川。抗战胜利后,全家来到浙江杭州。”邵维正的小学是在杭州师范附小度过的。时值解放战争,他目睹了国民党军队败走杭州,又和市民们一起欣喜地迎来了解放军。

1949年8月,邵维正和全家回到已经解放了的家乡浙江黄岩,就读于黄岩县第一中学。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读初二的邵维正梦想自己能身着军装,“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然而,部队首长看到这个才14岁的小个子,摇了摇头。1951年春节刚过,邵维正又动了念头。他虚报了一岁,最终他梦想成真,成为二十一军六十二师文工队的文工队员。1951年3月15日,被邵维正永远铭记—这天,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天,他将名字由“维振”改为“维正”,意取“维护正义”。

在朝鲜前线,15岁的邵维正开始了教书育人事业。当时,我军包括基层指挥员在内,不少官兵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读到初二的邵维正自然成了军内文化教员。1956年9月,20岁的邵维正在朝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回国后,邵维正在某师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期间还参加过藏区平叛战斗。戎马生涯中,邵维正孜孜以求,不断积累各种知识,然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964年2月,邵维正被选派到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学习了一年半党史。正是这段时间系统的学习,奠定了他对党的历史以及马列主义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感情。

1978年,邵维正奉调解放军后勤学院,担任政治理论教员,从事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从此,在意识形态领域这片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处处留下了他冲锋陷阵的身影。

“冷板凳”上不竭创新的红色理论家

1981年,建党60周年前夕,邵维正在《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共“一大”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和出席会议人数,回答了中共党史上两个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

破解一大召开日期与出席人数之谜,奠定了邵维正在中共党史研究上的地位,实现了他由一名部队中层干部向一名学者的华丽转身。然而,一炮走红的邵维正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在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编撰任务后,他决心从党的创建时期开始逐阶段学习和研究,最后形成对中共党史系统的认识。

他说:“中共党史不仅中国在研究,国外也在研究。如果我们自己不很好地研究,国外的研究往往会混淆视听,甚至会造成各种消极甚至负面影响。”

中共诞生70周年前夕,邵維正撰著了30余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此书全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契机和环境,介绍了中共创立的过程、意义和影响,不仅填补了当时的空白,同时也成为认识中国共产党扬帆启航那段珍贵历史的可靠依据,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定为党史研究必读书目。

中共诞生80周年时,邵维正了解到年轻人希望读到图文并茂、“捧起来就放不下”的中共党史,为此从党的80年历史中精选出100件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1034张珍贵照片,主编了一本“严肃而不失拘谨、通俗而不失高雅”的党史书籍《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

庆祝中共诞生90周年时,邵维正领衔主编了近80万字的《中国共产党90年创新实录》,以党史为主线,紧紧围绕革命、改造和建设3大主题,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创新历程,首次系统梳理出中国共产党“首创农村革命根据地”“首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26大创新”,堪称一部新的党史理论力作。

回应中共早期组织的是是非非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关于中共八大档案中,有一份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这个登记表上关于“入党时间”的一栏中,清清楚楚填写的是“1920年”。对此曾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为什么毛泽东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其实,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旅日、旅法等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这些组织中的50多名早期共产党员,其中有不少是1920年入党的,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

其实,长沙是否建立过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党史界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激烈争论。邵维正说:“当时各地的建党活动,由于各地政治环境不一样,各地的建党活动方式、名称和公开程度都不一样。”

20世纪80年代初,邵维正曾访问过李维汉。1918年,李维汉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道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他说长沙当时情况很特殊,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都不让搞,只能秘密活动。于是把党组织隐蔽在新民学会,新民学会的核心就是长沙党组织。”邵维正说,当年各地政治环境不一样,不能要求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专门的场合、正式的仪式成立共产党。“一大之前全国只有党员50多人,所以毛泽东讲当时只是秘密的小团体。北京、广州早期组织最初都有无政府主义者加入,讨论问题因观点不一,往往争论不休,直到把无政府主义者清除出去,党组织才比较统一了。”

毛泽东在1945年筹备党的七大时曾回忆说:“苏联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成为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到建立党,经过根据地发展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

中国共产党初创历史在官方正史中一般如此表述:1920年1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开始探讨成立共产党的问题;2月,陈独秀被迫从北京迁居上海后,他和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等商定,在北京大学秘密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011年初,《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这份珍贵的史料被公布,保存在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中,俄译稿被中国中央档案馆藏。报告内容显示,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成立于1920年3月12日。这是中国迄今所见的惟一一份明确宣布自己为共产主义组织、而且成立时间最早的文件。据此,有专家断定重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诞生时间早于北京和上海等地中共早期组织。然而,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和介绍中鲜有提及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有人称之为“中共创建史上的最后一个谜”。

《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仅3027个字,但内容丰富,分7个部分介绍了组织任务、组织机构和发展情况等。早在1958年,中国曾从苏共中央移交来一批档案,其第9卷中除存有3份关于中共一大的文件—《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外,包括重庆、北京和广州等3个地方组织报告,也放在一起。对此,邵维正评价:“这份报告是共产国际档案里面的原存材料,绝不会是后来模仿的,我认为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存在是确凿的。重庆党组织是自发组织,没有与共产国际联系,也没有与李大钊、陈独秀联系,是在特殊的條件下产生的,这正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证明了建党是历史的必然。”

把三尺讲坛当作自己的人生舞台

尽管邵维正是全军第一位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的政治理论教员,是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全军政治工作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带头人,但他始终以普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居,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邵维正的拼搏精神常令一些年轻人自叹不如。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胃病、脑血栓、心脏病等。他患病的原因,在解放军总医院病历论断书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超强度脑力劳动无节制,导致左脑血管堵塞,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又造成脑血压过低。

十几年前的一天,当给一部书稿划上句号时,邵维正突然眼前发黑,脑袋发晕,几乎昏倒……医院的检查结果让人害怕:血压低压只有40!原因是劳累过度大脑贫血缺氧,脑血栓复发。但3天后,邵维正又赶往北戴河总后军师班讲课。

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使邵维正一次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2002年1月,后勤指挥学院党委“命令”他住进解放军总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做完手术还不到两个月,他又走上了讲台。

2005年9月,邵维正应邀参加总参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他带领专家组成员历时17天、行程几千公里,对总参7所院校作了检查评估。由于时间紧张,路途转换,往往是白天检查,晚上赶路。做过心脏搭桥手术、70高龄的邵维正一边吸着氧、一边吃着药完成了检查任务,回来后写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随着年龄增大,邵维正身上的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心脏“搭桥”手术后,每年他都要进行1个多月的治疗。同事们劝他,岁月不饶人,以后院外的活动,能推掉就推掉吧,身体更重要。但他却笑着说:“我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体味到人生的快乐,只要讲起课来我就能忘却身体的病痛。”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7月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1998年被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2001年12月获首届“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02年7月获军队最高科技人才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3年中央军委记三等功……近年来,他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不辞劳苦,宣讲、传播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穿梭于大江南北,行程上万公里,为机关、部队和地方作了1700多场次报告,直接听众达数百万人。他的辅导报告,观点鲜明,事例生动,语言感人,角度新、视点高、阐述深,大家常为他儒雅、博学、风趣、可亲的魅力而受到感染,场场爆满,听众如云。

2011年4月,75岁高龄、从军60年的邵维正办理了退休手续。然而,他仍然奔波在党的理论研究、宣讲第一线,忠诚地坚守党的理论阵地。他说,我愿意做一名忠诚于党的理论战士,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

(摘编自《中华儿女》)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