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深度学习观念,打造初中生物工作坊
2021-09-05王园园
王园园
【摘要】生物工作坊的创建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生物知识的场所,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因此,在现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入深度学习的理念,联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设定多样化选择的工作内容,并为学生搭建合作小组,逐步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深度学习;生物工作坊;初中生物
生物工作坊是以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而且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逐步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深度学习教育理念的引入,使得生物工作坊具备了新的灵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上获得多元选择,在材料工具上获得有效支撑,在学习场所上满足自身需要,从而有效地解决在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产生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问题,以便学生在自由工作中真正地实现对生物内容的自主建构和深度探究。
一、联合实际生活,提供多元选择内容
在为学生讲述生物知识时,教师能够看到,不同学生的生物素养不同,感兴趣的方向也不同,当教师为学生统一设计了学习的任务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呈现两极分化,学习结果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对自己喜闻乐见的生物内容进行探究,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生物工作内容,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沿着自己独有的方式向着课改标准中要求的那样成长。
例如,在初中生物“鸟类”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设定多元选择的研究方向,以便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透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分析,教师能够快速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围绕上述内容,教师为学生设定如下工作方向:1.鸟类的主要特征;2.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随后,教师将设定好的工作内容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主选择,以便学生在个性工作中深入探究與鸟类有关的知识。
显而易见,教师根据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多样化的工作方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选定自己最喜爱的研究方向,在主动探究、积极分析中,真正地深入生物的世界,完成对生物内容的深度建构。
二、提供工具场所,给予学生有效支持
在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工作坊的活动时,教师应当意识到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充足的工具、材料等是学生有效展开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试想,学生工作的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工作的材料不充足,都会影响学生工作的进度,打击学生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为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教师应当为学生设定具有安全保障的工作场所,并根据学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工作素材和材料,从而让学生在充足的外界环境支持下,有序地展开实践操作活动,真正地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学习。
以初中生物“水中的藻类植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藻类植物的名称、藻类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绵的结构特点这一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充足的准备,为学生搭建工作坊,助力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首先,对于工作环境而言,在学生走进工作坊时,教师要对工作坊的安全性和实验条件等进行检验,避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生意外,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对于工作时需要用到的材料来说,教师事先准备好海绵、载玻片、显微镜、纸张等,以便学生在未来进行观察时能够更加顺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安全性较强的工作场地以及充足、丰富的工作材料,能够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氛围,让学生在有效的外界支撑下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解构,促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生物知识的建构活动,逐步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给予学生指导,有效参与学生工作
生物工作坊成立后,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分析能力,看似教师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逐渐退出课堂教学的舞台,实则不然。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面对疑惑时的辅助者,在组织学生进入生物工作坊展开生物现象的分析和探究时,教师应当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工作中,充当学生的导师,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
以初中生物“地面上的植物”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特征”以及“地面上植物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等工作内容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建自由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对工作内容进行自主分析,彰显自身的生物探究素养。在学生进行独立工作时,教师要时刻围绕在学生的身边,询问学生的工作进度,适当地为学生调整工作的节奏。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高效地完成探究工作,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不难看出,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引导者和解惑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工作中,能够为学生指引工作的正确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学生加快工作进度,从而在有效完成工作中逐步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深度认知。
四、合作互动探究,发挥学生自身的价值
在学生以生物内容为基础参与工作坊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个人的生物素养是有限的,无法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所有的工作。新课改提出了合作互动的探究活动,倡导学生以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所以,教师在创建生物工作坊时,要主动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好地协同他人完成生物工作,以便在工作中深度认识生物知识。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各个小组的成员。
比如,在教学初中生物“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定“观察显微镜下的神经元图片,建立神经元的模型”的工作内容。随后,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表现,对学生的生物素养以及学生对人体几大系统生理结构特征的认识情况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保持一定的均衡。之后,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对神经元进行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小组内部再根据各个组员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工作内容的细分,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在肯定自身信心的同时集合集体的力量完成工作。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物素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拥有相互合作的平台,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在与同伴各抒己见中坚定自己的信心,逐步提高完成生物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认识生物知识的深度。
五、做好成品展现,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
在完成了生物工作坊的工作后,学生会获得一定的工作成果,这一成果既代表了学生的工作状态,也代表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工作成果,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展示工作成果的平臺,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参与工作的历程,以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展示工作成果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点评,促使学生从他人的评语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工作方式的失误之处,以便在不断改进中逐步满足自己的心理期待。
以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这一课为例,在教师组织学生对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进行探究后,学生会基于自身的生物素养,获得一定的探究成果。随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引导每个学生讲述自己探究的结果以及工作过程,使得其他学生对该生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之间展开互评,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他人对自己工作成果和工作过程的点评,以便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再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使学生基于成果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增强以工作的方式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学习的动力。
可见,教师为学生设定成果展示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使得学生在获得心灵满足感的同时,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从而及时纠正自己的问题,在不断反思、改进中提升工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度建构。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生物课程教学中仍旧有许多教师没有将课改理念与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整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仍旧是空中楼阁。有些教师甚至会选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所以,在未来的生物课堂上,教师迫切需要将深度教育观念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推动生物工作坊的成立,以便在不断系统化施教中,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张雪.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86.
杨飞举.利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实现初中生物课堂高效率[J].科技资讯,2020,18(05):181-182.
叶兴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