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的策略分析
2021-09-05柴志华
柴志华
【摘要】學习历史不仅可以丰富个人内涵,而且可以开阔眼界。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尤其是高中历史作为一门考查科目,要求更高。历史教学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新高考政策对高考历史能力考查的变化,从四项能力和核心素养等方面提出了高效的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高中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这一目标,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高中历史的备考效率进行分析。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变化
(一)更加重视学科综合能力考查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高考命题范围一般从考试大纲中选择,主要考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中高考的历史内容和命题方向发生了特别大的改变,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历史命题不再只是从教材出发,单纯地考查基础知识点,而是结合地理、政治等因素综合进行考查,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反映的效果,更加考验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标志着高考的命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高考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能再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方面,而是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二)提升史学素养,打造优势学科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和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不再拘泥于文科和理科二选一的境地,更多是进行组合选择。当今时代,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学生要对历史文化充满兴趣,关注历史事件,增加历史学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内化,通过历史展望未来。
因此,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打牢基本功,要以更加严谨的心态、更加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历史,并且要结合当下的教育方针,了解学生对于历史的看法,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入历史学习当中来。教师在平时也要充实自己,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创新出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历史的素质文化教育,同时要采用多种相互配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历史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实现历史教学目的。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策略
(一)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当中最难记忆的就是历史事件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概念。这些繁杂历史概念晦涩难懂,具有刻板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影响较为复杂。高效学习策略就是将这些细碎又零散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思考、看待问题。学生要弄清楚历史要素,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历史事件形成的原因。
以“华北事变”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次日本对于华北发动的侵略事件,让学生抓住“侵略”这一关键要素后,再分析本次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影响。于是学生可以根据“华北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完成从单一知识点到全面看待问题的知识延伸,既加深了理解,又能培养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就会实现高效学习。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正确的历史观
学生只有理解历史才能构建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呈现历史,让学生尊重国家文化和历史,拥有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例如,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完历史背景后,播放关于“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发生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以及根本原因,了解到当时学生的爱国热情,意识到当时中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将满腔的热血投入到爱国运动当中。
再如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将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拿出来让学生鉴赏,学习伟人的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运用灵活的方法向学生讲解历史,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切身体会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及对历史的评判能力,构建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的观察分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核心素养的定位,紧紧把握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深入分析史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要学好高中历史这一学科,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巩固,不断总结。历史属于文科类学科,记忆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往往最头疼的就是记忆背诵。所以,教师要及时和学生沟通,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联想,找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制作思维导图。学生根据事情的时间、原因、性质进行归类,方便发现历史事件的联系,加深记忆。比如1861年,国内外都发生了大事件,美国爆发南北战争,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这些事件都是在同一年发生的,学生归类以后,就会提高在选择、排序题中的得分率。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忆,以章节为主线,对每一条主线进行拓展细化,在大脑中产生一个与树木枝干类似的知识框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历史整体知识结构有了解,从历史事件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或者不同,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分析,高效又简便。在作业练习当中,学生也要建立这样的想法,学会抓住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静下心来研究考试题目,寻求应对策略,为学生提高历史成绩保驾护航。
历史学科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学习中,学生不能只抓住单一的历史知识点进行记忆,要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进行归纳整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赋予历史知识点新的生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才能总结出应对现实生活中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的方法。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具备现代化、全球化的眼光,坚持民主、科学的思想,结合国内外文化综合评判某一事件。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传承发展;对于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糟粕,要予以抛弃。
例如,某年高考题要求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评价辛亥革命。这就要求学生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单一而论,要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环环相扣,看到它的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积极影响。
(四)科学利用史学新范式,多角度分析问题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通过更多的方式对历史信息进行了解,丰富历史知识储备,扩大视野,在大量的阅读当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预习这项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史学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将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经过内化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复习课中讲评试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可以结合参考答案分析题目的规律,寻找答案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要对细节进行说明,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更多地使用历史学科专业术语,增强卷面答题的高效性。
(五)纵横交错分析比较历史知识,深化历史知识复习
历史课程知识点众多,知识脉络纵横交错,繁复错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到困难重重,做题也是一头雾水。历史知识年代越久远,因其线索较少,事件更为独立,脉络清晰,学生则较易记忆;但是,当历史知识年代较近,尤其是近现代史,因其线索较多,事件线索较多,脉络相对模糊,致使学生记忆较为困难。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切入点,教导学生纵横联系分析对比,将知识点综合起来,避免遗漏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點。
例如,在学习18世纪美国、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三国首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接着进入资本经济发展阶段,发动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已经逐渐走向没落,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人们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并未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改天换日。通过对比同时期的中西方发展,学生对中外发展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纵横对比分析历史知识,学生印象深刻,知识点掌握得更为牢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复习当中,教师要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尽量纾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带动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进入学习,让学生把学历史当作为一种兴趣。教师要结合更多的历史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学生抓住细节提取关键内容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学科思维答题,从而提高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陶荔.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策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115.
查晓峰.创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的理性思考——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专题复习为例[J].高考(综合版),2017(04):3-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