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研究
2021-09-05张雅娟
张雅娟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希望有更多能够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不同于远距离的节假日出行旅游,日常休闲的旅游需求在城市内部空间或者城市的近郊就可以得到满足。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莫尼山非遗小镇为例,探讨其旅游发展模式。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处于城市周边,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较好,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展主题,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现、保护与传承。同时,结合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通过场景复原、老旧物件的展示来营造怀旧空间以及发展研学旅行,成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之一。
关键词: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莫尼山非遗小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獻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们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逐渐减少。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与行为,近郊的城市休闲型旅游目的地也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之一。同时,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日常的休闲方式中,城市近郊型的休闲度假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资源向集生态、休闲、度假、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发展[1]。同时,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城市环境问题加剧、城市绿地空间严重不足、休闲时间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城镇居民休闲观念的转变等是促使城郊旅游兴起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因此,探索当下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模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所指的城郊休闲旅游是以城市周边地区休闲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发生在城市郊区的休闲类旅游活动。
一、莫尼山非遗小镇发展概况
莫尼山非遗小镇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段家窑村大青山脚下,距离S104道7.8 ㎞,具有良好的交通通达性,同时紧邻S104省道、G6京藏高速与110国道,是通往武川和希拉穆仁草原的必经之地,景区距离呼和浩特市城区10 ㎞,车程约30 min,因此距离周围城市也具有较好的可达性。莫尼山非遗小镇处于内蒙古大青山生态自然保护区内,拥有天然的环境优势。景区占地面积0.24 km2。地形三面环山,沟壑纵横,贯穿阴山南北,古称“白道川”,由于地形的特殊性,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也是万里茶道的融合地带。
“莫尼山非遗小镇”是由内蒙古格日勒皮艺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项目的运营者为内蒙古牟尼乌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首家以展示非遗为主体的大型露天博物馆。小镇将呼和浩特市周边的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形成了诸多匠人汇集的非遗创作区、展示区、体验区及研学传习基地,以文化带动旅游,以当地历史文脉保护解决扶贫就业,创新孵化产业发展,打造出了特色美食工坊及民宿国际文旅小镇。
景区的空间布局主要由5个主要板块构成,主要根据建造风格划分为研学实践教育区(金)、蒙古包部落敕勒川味道片区(木)、板升房聚落民俗文化区(水)、时代印记特色文化体验区(火)、万里茶道与白道川历史文化区(土)。根据景区规划发展,主要分为三期进行,一期发展主要在于民房改造,进行功能置换,设计开发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书画院内蒙国检中心、非遗研学基地、非遗美食工坊、万里茶道驿站、传统美食区、游牧文化展示区、知青大队、非遗活态传习馆、非遗成果展示馆、蒙古老营、农耕文化机械陈列区、非遗曲艺表演等。二期项目主要是建设景区,包括蒙元文化博物馆、非遗研究院、艺术小镇、非遗大数据库、万里茶道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又见莫尼山大型舞台剧等,突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三期项目主要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区域,莫尼山非遗小镇最终要实现时尚体验、传统民宿、板升房民宿、蒙古部落、打造国际化文旅小镇的目标。
二、莫尼山非遗小镇的旅游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旅游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城郊休闲游的发展模式开始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导向型向文化与体验导向型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游客的旅游体验。发展的模式开始向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热点及满足现代旅游者文化休闲体验需求出发,创造丰富多样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莫尼山非遗小镇根据自身所处的特色环境以及所拥有的特色文化与历史文脉,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作为城郊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景区发展过程中,可将其旅游业发展模式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非遗”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与保存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记忆,传承着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莫尼山非遗小镇最突出的就是其“非遗”的主题,项目的主要发起者与运营者都是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主体。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旅游主题,其主题的定位是未来旅游目的地进行发展与规划的必要基础。莫尼山非遗小镇不仅从名称上来突出自身的主题,同时旅游景区内的旅游产品及旅游项目也主要是以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吸引物,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愿景就是打造中国非遗露天博物馆,打造非遗景观廊道,致力于“守护民族文脉,传承非遗之美”“坚守非遗的初心,守护非遗的匠心”。
在“旅游+非遗”的发展模式下,莫尼山非遗小镇设计了非遗活态展示区、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馆、非遗研学基地、非遗美食工坊、非遗成果展示馆等向游客展现非遗文化,其中蒙古族皮艺是其重要的展示内容之一。蒙古族皮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时期,其是蒙古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和凝练出来的智慧结晶,体现着蒙古民族的艺术精髓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珍贵的蒙古族皮艺作品主要通过场馆展览的形式供游客观赏。
非遗艺术博物馆是其主要的非遗文化展示区,分为非遗博物馆和非遗艺术馆,这里是非遗文化最集中的展现区域,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场馆展示的内容有蒙古族传统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民间乐器、工艺品、皮艺作品等,反映了内蒙古游牧文化及农耕文化的历史变迁。同时设计了非遗主题的文创产品诸如皮雕钱包、手提包、鼠标垫、皮雕画等,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
莫尼山非遗小镇在展现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其他不同的文化载体来实现非遗文化的展现与传承,诸如技艺、表演、仪式、活动等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3]。
综上所述,莫尼山非遗小镇在“旅游+非遗”的发展模式下,成为兼具民族特征、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的综合性旅游体验基地,是集非遗创作、非遗展示、非遗体验和非遗研学于一体的文化遗产展演的地方,展现着独特的精神文化印记,保护与传承着重要的民族文化记忆。
(二)“旅游+怀旧”模式
“怀旧”成为现代城市中人们的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与休闲需求。怀旧性的空间、场所、物件等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怀旧”情绪,唤起游客过去的记忆,还可以延续城市历史脉络,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与展演城市历史记忆。
莫尼山非遗小镇是拥有时代印记的特色文化体验区,如景区内的蜈蚣坝大队、知情大队、红色大院等,能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并产生年代感的怀旧情绪。莫尼山非遗小镇主要通过小镇内的怀旧空间塑造、空间表征和空间实践等方式为旅游者建构具有年代感的休闲怀旧空间[4]。
1.怀旧空间的塑造
建筑景观是展现历史文化记忆与营造年代感氛围最直观的载体,莫尼山非遗小镇通过一些空间和场所的塑造,完整地展现了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传统屋子与场所,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屋子里物件的摆放,有旧式的座椅、茶几,旧式收音机、电视机,旧式的相框、茶缸,还有以前的照相馆、旧式照相机以及人民公社时期的场景复原,让游客仿佛置身当年的红色时代,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与魅力。
2.怀旧空间表征
空间表征是运用大量的具象的视觉符号的形式来展现和表达历史文化和记忆。莫尼山非遗小镇主要通过一些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来表征空间的怀旧性,进而塑造出浓厚的怀旧氛围。在景区内,有绿皮军车、东方红的拖拉机、大锅灶、茅草亭,还有具有年代感的插画、标语以及悬挂着金灿灿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的木质土屋,营造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场景与特征,使得空间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进而唤起了游客特殊难忘的历史文化记忆,使之产生浓烈的怀旧情绪。莫尼山非遗小镇通过利用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与意义的景观符号,表征与展演了怀旧空间,唤起了游客的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
3.怀旧空间实践
“空间实践”是指围绕此空间、地方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和行为,也包括这种活动和行为的结果。莫尼山非遗小镇凭借其独具特色的空间特征举办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实践活动并开发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同时活动的举办,均与怀旧主题密切相关,使得游客在怀旧场所的氛围中能够体验到难忘的经历与回忆。如大型人文沉浸式互动实景剧《走西口》的表演活动,在红色大院拔河、击鼓等比赛的休闲娱乐活动,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打弹弓游戏,拍摄年代感的照片等,都给游客带来了难忘的体验。
(三)“旅游+研学”模式
自2013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推行青少年的研学旅行,至此研学旅行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新热点[5]。莫尼山非遗小镇结合了旅游业新热点,响应国家政策,并致力于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在此背景下,设立了非遗研学传习基地,让小学生从小认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感知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莫尼山非遗小镇通过让中小学生完全融入到非遗制作的过程中来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文化,展现了非遗的活力,实现了“活态”传播,让中小学生进入完整真实的非遗世界,进而真切地认识、了解、传播与传承非遗,而不仅仅是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去认识了解非遗。同时,非遗负责人会设计“非遗路线”,提高中小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度,深刻体验非遗的文化魅力,达到非遗传播与传承的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缩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与保存下来的重要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与展现非遗文化的载体,能够使我们感知到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感受到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习俗、民俗风情、观念信仰,体现着一个时代和民族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莫尼山非遗小镇通过发展研学旅行,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非遗文化,能够给他们奠定良好的非遗文化基础知识,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并能够丰富其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激發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发展研学旅行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三、结语
莫尼山非遗小镇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与历史文脉发展成为集生态、休闲、度假、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城郊休闲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并未局限于观光游览的初级旅游产品,而是更注重文化性、体验性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利用“旅游+非遗”“旅游+怀旧”“旅游+研学”的开发模式,使得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进而成为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赵黎明.城郊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格局[J].商业研究,2006(6):181-184.
[2] 吕华鲜,杨主泉.中国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80-81.
[3] 卢选懿.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播”现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0:2-7.
[4] 刘彬,陈忠暖.城市怀旧空间的文化建构与空间体验: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J].城市问题,2016(9):35-41.
[5] 吴润昌,曲景慧.我国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