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阿坝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021-09-05杨玉洁
杨玉洁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旅游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四川阿坝神座村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探讨四川阿坝神座村的主要景观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笔者根据民间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四川阿坝神座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措施以及神座村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文化资源;阿坝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阿坝师范学院校级重点课题“以熊猫文化的家国情怀提升阿坝旅游资源的品牌内涵”(ASA21-17);2021年阿坝州社科联一般課题“阿坝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与家国情怀”(ABKT2021096)。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理念的升级版,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实现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农业农村制度和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站位高远、目标宏伟、意义重大,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代实施重大战略之一[1]。因此,本文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问题。
一、神座村现状概括
七月的成都,阳光如火。然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甘肃、青海交界处的中国西北角,四川西部高原的阿坝县察里乡神座村,背靠草原,面向森林,自然景观十分独特。在2006年网易旅游“寻找中国的世外桃源”评选活动中,神座村在众多风景文化村中名列前茅。
神座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东南部,属于川西高原。神座村距阿坝县65 km,距宏远机场约 55 km。而当地大多数家庭仍保持着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畜牧业比重较大,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比重较小,通常种植大麦等作物,以满足每个家庭的需要。近年来,神座村所在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积极发展全域旅游,神座村也因得到政府扶持而受益。村里改造了道路、入地了电线、修建了停车场。这个只有98户人家的藏族村通过组建生态旅游合作社、生态牦牛养殖场等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分工逐渐专业化,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一批新型农牧民逐渐成长起来,顺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2014年以来,全村共接待游客约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亿元。2020年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 120元,神座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态文明示范村,如图1-图6所示。
图1 神座村
二、神座村旅游业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薄弱
在社会经济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古村落保护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一些古村落和遗址因此废弃或被拆除。古代建筑是古村落的重要标志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大概在1960年,神座村的自然环境较好,以流经村子的河流为分界,一侧是青山绿水,草丛繁茂,另一侧是森林,生机勃勃,在森林中还活跃着许多野生动物,像鹿、黑熊以及各种鸟类。当地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有限的草地上过度放养牦牛、山羊,山羊会破坏草根,对草场危害很大,除此之外过度放牧也未给牧草足够的生长时间,导致草场退化露出荒土,草料减少,牲畜没有足够的草料过冬,许多牲畜在冬天死亡[2]。直到后来为了发展旅游业,政府大力整治当地生态环境,神座村环境才有了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