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化
2021-09-05王金平
王金平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所构成。它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切实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 生活化; 拓展;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37-002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那么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手段,教育的环境等,都可以大大增加。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学语文,才能真实地显示其语文素养。语文就会因走进生活而更加精彩!
一、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教学
1.联系生活,让学生畅所欲言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表达形式,信步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展开对话。“你好,我有一枝铅笔。”贾老师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了一枝铅笔。“您好,我也有一枝铅笔。”小朋友高兴地战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枝铅笔!”轻松愉快的对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纷纷争着和贾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小朋友先说,自己后说,不知不觉中使对话增加了难度。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的?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我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快乐)“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以上片段教学中,以“铅笔”、“衣服”、“爱心”这些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作为对话的对象,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深情。如此的生活化语文,让师生互为主体,孩子们越说越好,时时妙语连珠,精彩不断,此时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结合生活,让学生积淀感悟
教学《慈母情深》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第一次见面,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送给你们。可不知送什么好,准备了一首小诗送给你们。
出示诗歌:她是我们的守望人,
冬天在窗边,
夏天在门旁,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她从不会忘记,
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
因此,我确信,
无论我们在哪里?
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师:她是谁?
生:母亲。(脱口而出)
师: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称呼一下。
生:一起称呼。
师:你是从哪里猜出她是一位母亲?
生:……
师:刚才我们在诗歌中感受了母亲的形象,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齐读课题)
本节课的导入重视了与生活的联系,在引导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与灵活运用。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而生活经历和经验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经历过的,这样对相关知识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这实质上也是做与学的合一。诗歌中的“守望人”、“焦虑不安”、“倾注全部的爱”、“牵挂”等词与平日里母亲的形象是十分的吻合,所以学生能脱口而出。教者首先引出母亲的形象,先入为主,为下面将要学习的母亲形象做下铺垫。无意中带着有意,有意中充满人文关怀,较好地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人感受。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教学深处。母亲的形象渐渐清晰,渐渐高大,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
3.融入生活,让学生动容动情
教学《掌声》结尾片段:
师:同学们,掌声中有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阳光、自信的英子。所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掌声是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掌声是一缕清风、掌声……
生1:掌声是一件棉袄,温暖着我们的身体。
生2:掌声是点点雨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生3:掌声是一条小溪,流淌着我们的爱心。
在以上教学情境中,掌声被浓缩成了一句话,一个场景,让学生在学习、感悟中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成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回归自然的情感状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产生了较好的移情效应。学生真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语言的魅力,让思想和语言同构共升,体现了语文的无限魅力。
二、以作业为桥梁拓展生活化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作业的桥梁功能,通过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走进生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查考型作业。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节日的来历;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并动手包粽子、做月饼,感受节日氛围。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语文的生活化教学。
2.探究型作业。在学了《居里夫人》后,让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专心思考、认真研究的科学品质。寻找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深入研究,并把研究过程写成观察,养成探究的习惯,从而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
3.创编型作业。学完了《将相和》《狼和小羊》等课文后,让学生分组排演课本剧、续写故事等,在分组过程中学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统筹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排练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秋天的画》一文前可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秋天,或者想象并描述秋天的画面;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画一幅秋景图。
4.鉴赏型作业。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欣赏资料及线索背景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在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文后,可引导鼓励学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学了《桂林山水》《长城》等文章后,让学生收集与课文联系的图片、歌曲等进行欣赏。
5.调研型作业。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进行认识周围世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建设方案。如可以组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对身边的环境进行绿化调查,走访环保局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然后写倡议书,画宣传画,写广告词。
三、以活动为导向全面走向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要立足课堂,同时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1.挖掘资源
校外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如泰州的望海楼、梅兰芳公园、桃园、三水湾、老街、东城河、泰山公园……无一不蕴藏着趣味、知识和神秘,为孩子们创造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图书馆、博物馆、各种标牌广告,让学生了解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校园、家庭、社会等等值得思考或众说纷纭的话题很多,让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从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说真话,抒真情,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因此我们要勇于挖掘,利用教育资源进行语文的生活化教学。
2.引导实践
(1)说话训练。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布置好说话内容。如我的小天地、我的理想、我的爱好、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成语或一则故事、向大家发布听说的或看到的一则新闻、时事评论以及新闻评论和人物评论等等,提出说话要求,说后师生进行简单点评。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理解以及洞察世事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许多,语文素养明显增强。
(2)写日记或周记。我要求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虽然有的学生怕困难不愿写,但通过耐心的说服和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们都坚持写日记和周记,并逐渐形成了习惯。语文水平尤其是习作水平以及个人道德素养明显提升。
(3)开展语文活动。如:三分钟讲演、口头作文、登台讲课、小组辩论、语文夏令营等活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家中、在路上、走亲戚、与朋友交往、调查访问等,都是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要积极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
3.感悟语文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理解。例如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我和学生共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表演。通过西门豹跟巫婆和官绅智斗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空去理解、领悟西门豹的足智多谋,同时也获得情感的陶冶。又如教学《龟兔赛跑》时,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课件,演示乌龟一刻也不停步地向前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小乌龟这样努力地爬行,都情不自禁地为小乌龟呐喊“小乌龟,加油!小乌龟,加油!”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仿佛就在赛场,亲眼目睹了这场比赛,并深深的为乌龟的精神所感动。这比我们平时的说教所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又如在学习《幼时记趣》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对照译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想想自己捅马蜂窝的情景,说说把萤火虫当作星星的故事,回味自己堆雪人的感受……以自己的乐趣理解文中的乐趣,借此创设情境。当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时,让他们再次去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写作特点等。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语文课堂。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如同漆黑天空中的启明星,使在语文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的教师进一步明白了要想让学生走近生活,教师必须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挖掘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然后再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语文教学中,展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使语文教学更加有血有肉、富有生气。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生活让语文如此灿烂、精彩。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科学出版社,2006.5
[2]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钱锡铭.快乐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