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康理论视域下的《老人与海》探究

2021-09-05赵龙武傅利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无意识欲望老人与海

赵龙武 傅利

摘要: 本文试图探索拉康理论在分析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所起的作用。拉康理论对1901-1981年间文学作品的评论贡献非凡。试图把拉康理论在欲望、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及其他方面所提出的问题讲解清楚。拉康理论采纳了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现实阶段、镜像阶段与象征阶段, 这些发展阶段理论清晰地阐明了海明威所理解的社会、文化及宗教方面的内容。最终研究分析表明:当人们对意识或知觉有所感应时,他们开始对无意识有所期盼。

关键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欲望;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  -03

一、 引言

拉康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使人们清晰地看清了恩内斯特· 海明威的杰作《老人与海》。雅克·拉康认为海明威所描述的海上旅行反映出了作者为拥抱大自然并最终回归生活起始阶段所展现的态度、欲望与期盼。在小说中,海明威把大自然作为一种讽喻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情感及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作者所称的第五维度。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来帮助解决围绕个人情感及大自然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基于此,海明威对结构、语气及语言的选择在确保读者身临其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1901-1981年间,在心理学领域对文学批评所作贡献方面,拉康起了主要作用。作为一个法国心理学追随者,他与心理学理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文学作品分析方面得以最新的使用。根据拉康2017年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重新诠释[1],由拉康所发展的心理学理论构成了有意识及无意识的社会约定的概念。其中一些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对个人身份的理解,包括有意识及无意识地对生活欲望的理解。在认可这些事实方面,拉康认为概念只是允许个人智力成长的生产基地。因此,在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有意识及无意识观念进行探究时,拉康对其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或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探索。

二、 拉康的三个阶段理论与《老人与海》

根据拉康理论,心理学的现实阶段把母亲与孩子联系在一起。这一阶段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阶段以依赖感及无意识感为特征。在这方面,孩子感受到了与母亲合二为一的样子。接下来,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孩子具有了独立能力。这一阶段被描述为镜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具有了离开母亲的能力,孩子为有了这种独立能力而沾沾自喜。接下来,拉康指出,在象征阶段孩子具有了欣赏语言与社会的能力。

在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心理分析时,拉康使用了潜意识概念。在此心理分析方法中,潜意识包括挫折、恐惧、水域、睡梦,这些因素在小说中对人物性格及行为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有意识因素各有其特有的内涵与外延,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言风格的选择。根据Jungman & Tabor (2003)[2]在文学分析观点方面所作的研究,潜意识概念的使用把无意识概念用隐喻手法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目的。在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进行分析时,拉康对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有助于信息产出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解释。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 海明威使用了潜意识、有意识及无意识手法来传达故事的目的所在。此外,海明威采用隐喻及象征手法,以便获取其文化及精神信仰目标。通过这一令人着迷的手段,小说展现了作者在野外退却、并后退的能力。通过这一讽喻的使用,使拉康有机会探索信心与信赖的重要性。严格说来,有人可能会认为会存在恢复个人记忆使之不至于减少的能力。换句话说,拉康认为无意识观念是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海明威希望通过无意识状态而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恰恰证实了这一观点。

(一)、拉康的现实阶段理论与《老人与海》

从小说中可清楚得知,海明威通过自己的能力把人物、主题及社会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在这一点上,通过使用拉康理论,积极诠释并分析《老人与海》,并对大自然的作用进行了欣赏。根据“《老人与海》中的描述性语言” [3],关于海明威对大自然的看法,其背景不仅是诱人的写照以及“慷慨的母亲”,而且是需要理解的悲剧性女性角色。使用拉康的类似于“慷慨的母亲们”一词,有助于解释心理分析三个阶段观点中的现实阶段。根据拉康理论,在“慷慨的母亲们”背景下,相关的婴儿有识别并与生活中的母亲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Jungman &Tabor, 2003)。

在拉康理论看来,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很多文学创作试图增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聯系。比如,动物(马林鱼)就被当作人类来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圣地亚哥使自己置身于鱼的位置进行思考:‘是饥饿使其绝望,还是只是晚间对别的什么东西感到恐惧呢?(Yang & Zhang,2014, p. 51)[4]。因此,根据拉康,圣地亚哥寻找战胜他(鱼)的策略。在此观点看来,在圣地亚哥被鱼拖到水里之前,他在想象中已经建立了一种强烈的保护欲望,这一点通过他的精神交流行为清晰可见。类似地,在圣地亚哥的睡梦中无意识中的自然力也清晰可见:狮子被描述成友好的形象,而不是明显会造成伤害的危险的食肉动物。拉康对此的解释是:圣地亚哥似乎与动物具有悠久的交往史,并培养了彼此之间深厚的关系,这些构成了他的部分潜意识。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拉康理论中的现实阶段也显而易见。在小说中,海明威所呈现的是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无意识品格,其性格与其钓鱼艺术相关。既然如此,圣地亚哥必须弄清楚自己作为垂钓者的欲望及身份;海明威作为作者同样需要弄清楚自己作为作家的欲望及身份。圣地亚哥似乎已经把钓鱼之事给忘记了。根据海明威,在连续84天的钓鱼过程中,老人不可能把这条大鱼给钓上来[5]。他的朋友曼诺林的负面观点使圣地亚哥感到很气馁。为了实现渔夫的身份,不管他经历这一过程需要多少天,圣地亚哥不得不为了生活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根据拉康2017年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重新诠释[6], 实现身份的过程激发了潜意识要素的产生,这有助于证实内心的存在感。就此而言,许多人类欲望反映出了与个人相关的认可。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圣地亚哥代表的是海明威的无意识态度,以及作为作家其作品既需要得到他人认可,又需要经历由于作品不断失败而产生痛苦的矛盾心理。

(二)、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与《老人与海》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实现了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全部价值。与拉康的信条类似,海明威把大自然的各个方面与人或物自身联系起来。如上所述,在此阶段中,一个人开始对与别人分离的感觉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圣地亚哥与马林鱼对彼此来说所代表的是平行的镜像。他们彼此的思想体系与信条迥异。根据拉康,老人与马林鱼是沿着不同路线有所追求的独立存在。追求者与被追求者之间所呈现的镜像是间接而且模糊的。当圣地亚哥掉入水中被马林鱼以压倒优势占了上风时,海明威便证实了这一点。基于鱼线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事实,有人也可能会好奇:鱼线是用来做渔具或钓鱼装备、进而用来帮助老人保护自己的生命的吗?当马林鱼对老人说:“我得对你紧抱不放直到我生命消失殆尽(Burhans, 1960, p. 78)。”这一场景使如上说法更加真实可信。换句话说,显而易见,当圣地亚哥为钓鱼而付出努力时,他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孤注一掷的程度。实际上,为了避免被拖入水中,他不得不紧抱鱼线不放。当马林鱼与老人谨慎对待对方时,独立存在一面便被描述出来。当鱼转圈游动时,海水使老人兴奋起来,最后才意识到马林鱼仅仅是在与之玩耍。此外,他们只是捕食者与被捕食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彼此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再者,“镜像本身”在小说中显而易见,当老人与马林鱼在太阳及月光陪伴下在水中反复环行时,永恒的标志就此产生。

拉康认为由海明威所描述的极大的寂寞感阐明了大自然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体验。的确,正如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所证实的那样,寂寞与大自然有很大的关系。在小说中,当老人从海水中上岸时,结果发现自己很孤单。这时作为主要人物的圣地亚哥感受到强烈的寂寞感,“尤其在他这个年龄的人不应该感到孤单,虽然这种情况不可避免”(Gurko, 1955, p. 29)[7]。实际上,当他唯一的朋友曼诺林不见了的时候,孤独意识让他变得越发气馁,“他朝着海洋所处的各个方向看去,他甚至连他的朋友都看不到” (Yang &Zhang, 2014, p. 49)。拉康认为,当圣地亚哥在海洋中继续行进时,老人意识到了他的年轻的朋友在过去所起的作用。 老人意识到他已经把人类文明的陪伴落在后面了。没有了朋友的陪伴,圣地亚哥感觉与整个社会失去了联系;他希望这种联系很快就会得以恢复。幸运的是,大自然由于他的焦虑而闪现出一丝希望:“突然,一小片黑暗水域因受到了打擾而引起了他的注意” (Burhans, 1960, p. 43)。空中也绵延着一大片乌云。向前望去,他看到了四处游动的野鸭。此时此刻,圣地亚哥意识到在海上没有人会感到孤单。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的各个方面已经以大片海水的形式进行了阐释。在小说中,圣地亚哥在海洋上的行程是一种为了提高大自然意识而进行的心灵体验之旅。根据拉康理论,有必要让圣地亚哥在海上失去自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其更易于与大自然及环境进行关联。为此,让其获得意识至关重要;他首先需要脱离社会并退出宗教。用拉康的心理学术语来表达,为了从象征阶段回到现实阶段,有必要让圣地亚哥失去社会归属感及语言能力。

(三)、拉康的象征阶段理论与《老人与海》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达到其写作目的。据此,拉康的象征理论也清晰可见。根据“2015年恩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象征手法的主题”[8],通过象征手法,作者有能力把内隐信息传递给读者。海明威象征写作手法中的鲨鱼所代表的是一种复杂的情形、海洋所代表的是神的存在。拉康认为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中象征手法的宗教色彩清晰可见,这反映了作者海明威本人的欲望与抱负。圣地亚哥的双手所充任的宗教象征与耶稣·基督受难有关。此外,圣地亚哥所说的话与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时所说的话相关,“如果他再次抽筋的话,让鱼线把他砍下来”(Burhans, 1960, p.56)。拉康的理论分析观点使象征及拟人手法更加容易。

从对《老人与海》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海明威对无意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究。与有意识的理想之人或理想之物相区别,拉康把无意识看作是把大自然与人类合二为一的一个要点。在这种情况下,大海与暗喻相关,这种暗喻能说明小说的无意识本质。另一方面,通过拉康理论分析,在说明小说思维不够活跃方面,海水的作用是真实的。为了证实海水的无意识本质,海明威的叙述表明,无意识及海水只描绘出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或地方。随着圣地亚哥为了钓鱼而在海上四处游历,他对于会遭遇什么并不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拉康理论认为老人的游历纯粹是心理层面的,这需要他为最终会在路上遭遇到什么而做好准备。就此而言,通过把大海用作潜意识因素,他有必要独自克服焦虑与恐惧。根据海明威,老人似乎需要那个朋友;圣地亚哥反复提到他多么思念朋友的陪伴。然而,拉康理论坚持认为,在垂钓过程中,这种沟通的需要嘎然而止。在此过程中,鱼线把老人与马林鱼联系起来。老人心里想与马林鱼近距离接触并保持良好关系的愿望通过大海显示出来——大海所代表的是潜意识心理。拉康认为,当老人离开他的社会交往圈子而外出游历时,这是短暂的重新评价其遭遇恐惧与忧虑时而展现出的本能反应的机会。

三、 结论

总的说来,拉康的心理学理论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角度与方法。通过使用拉康理论方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鉴于对环境进行了有效的利用,海明威在羡慕、期待及态度方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实际上,在帮助作者理解小说主题方面,大自然起到了一个凝聚力的作用。作为一个法国心理学家,拉康对于1901年 至1981年间的文学作品分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学领域,通过各种各样理论,他的批评者与支持者众多。在对《老人与海》进行分析时,拉康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对叙述概念中的欲望、潜意识、无意识、有意识进行探索。

通过使用拉康的发展阶段理论,读者很容易弄清楚人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拉康理论也为读者专心致志于故事本身提供了机会。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这样的人物,拉康展示了现实阶段与镜像阶段之间的关系。在象征阶段,海水及其他海洋中像乌龟及鲨鱼这类固有的生物,对于人物性格起到了潜意识作用。拉康理论同时认为,在有意识领域(镜像阶段),高度独立与一体化不可能维持长久,因为类似于海水之类的潜意识给予并促使个人期望获得意识的权利。既然如此,当意识到所预料的恐惧及焦虑之后,小说中类似于圣地亚哥这样的人物希望维持无意识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象征阶段,拉康理论生动地探索了《老人与海》这部小说。

参考文献:

[1] Lacan Reinterpretation of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OL]. [2017-01-25].Study.com.

[2] Robert E. Jungman,Carole. Tabor. Henry James on Safari in Ernest Hemingway's Green Hills of Africa[J]. The Hemingway Review, 2003, 22(2) : 82-86.

[3] Descriptive Languag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OL]. [2017-12-18] . Study.com.

[4] Hong Yang,Zhenzhen Zhang. Analysis of the power of the old fisherman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A]. Inter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Atlantis Press.Proceedings of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C].Inter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Engineering Associations、Atlantis Press:計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4:4.

[5] Cotter, J. M.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Open" Literary Experience[J]. The EnglishJournal, 1962, 51(7):459.

[6]Burhans, C. 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Hemingway's Tragic Vision of Man[J].American Literature, 1960, 31(4):446.

[7] Gurko, L.The Heroic Impuls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J]. The English Journal, 1955, 44(7): 377.

[8] Ryan. Hediger. Hunting, Fishing, and the Cramp of Ethics in 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Green Hills of Africa , and Under Kilimanjaro[J]. The Hemingway Review, 2008, 27(2) : 35-59.

猜你喜欢

无意识欲望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