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有氧锻炼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2021-09-05穆信利李敏李云鹏
穆信利 李敏 李云鹏
济南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 250013
脑出血是指因非外伤因素而导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主要是因脑血管病变所致,高血压、高血脂、血管老化、糖尿病、吸烟等均可能诱发脑出血[1]。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且存活患者常常遗留心理状态、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脑出血高危人群通常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上,合并可能诱发脑出血相关疾病的人群,患者在情绪激动或一般活动时可能出现呕吐、剧烈疼痛、昏迷、发热、血压升高等症状,脑出血发病率较高[3]。有氧锻炼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其一直是临床中治疗糖尿病最佳的运动方式[4]。抗阻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对某一肌肉群施加一定阻力的无氧运动,能够运动人体肌肉,预防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减少[5]。本研究对联合抗阻有氧锻炼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以期能降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人群的发病率,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1)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经诊断为脑出血高危人群[6];年龄为46~75周岁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达标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急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无法按照治疗方案来院行康复锻炼的患者;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的患者。对照组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范围为46~75岁、年龄(61.41±7.10)岁,血压(185.47±13.54)mmHg(1 mmHg=0.133 kPa),病程范围为1~15年、病程(5.42±4.10)年,出血量(33.58±3.41)ml,发病后保守治疗25例、手术引流治疗44例,肢体残疾评分(4.81±0.85)分,肌力等级0~1、2~3、4~5级分别为11、26、32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范围为46~75岁、年龄(62.18±7.32)岁,血压(187.25±14.72)mmHg,病程范围为1~15年、病程(5.39±4.22)年,出血量(32.48±3.20)ml,发病后保守治疗21例、手术引流治疗48例,肢体残疾评分(4.93±0.73)分,肌力等级0~1、2~3、4~5级分别为12、24、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居家进行锻炼。对照组患者采用有氧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氧锻炼联合抗阻运动。两组患者每周3次来院进行康复锻炼,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锻炼,积极了解其锻炼情况,对锻炼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解答。有氧锻炼以确保患者活动时心率达到120~140次/min为准则,抗阻运动以患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运动内容为准则。(1)有氧锻炼。每次进行1 h,每周进行3次,隔天进行,持续锻炼4个月。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特点、个人喜好、承受能力和运动方式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有氧锻炼。主要包括跳绳、慢跑、登山、蹲跳、室内打太极拳等,由患者家属对锻炼情况进行监督和记录[7]。锻炼强度分为低、中、高,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由低强度锻炼开始,逐渐增至中强度,借助运动手环对心率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活动时心率达到120~140次/min。(2)抗阻运动。每周进行3次,隔天进行,持续锻炼4个月。将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四头肌、胸大肌等重要肌群作为训练重点。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用弹力绳以最大抗阻负荷60%~80%的抗阻重量完成上举动作和半蹲动作,每22次动作为1组,每次锻炼5组,最后伸展放松[8]。锻炼强度分为低、中、高,依据患者自身情况由低强度(每次锻炼3组)锻炼开始,逐渐增至中强度(每次锻炼5次)。由患者家属对锻炼情况进行监督和记录,避免运动不足或过度运动情况,做好热身运动,避免受伤。
1.3 观察指标 干预过程中每日对患者进行电话、微信随访,每周患者来院复诊,干预前1 d和干预结束后1 d患者来院行各项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1)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运动状态进行测评,包括10个上肢测量项目、7个下肢测量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9]。(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信度为0.872,效度为0.903,量表包括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采用Likert-3级评分,每项评分转换为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1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随访中观察组患者1例患者失访,对照组2例患者失访。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氧锻炼联合抗阻运动,对照组患者采用有氧锻炼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8 67干预前61.17±9.12 62.08±8.95 0.585 0.560干预后88.91±10.20 77.45±11.31 6.184<0.001 t值15.785 9.504 P值<0.001<0.001
2.2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精力、情绪角色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氧锻炼联合抗阻运动,对照组患者采用有氧锻炼;a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t值P值t值a P值a例数68 67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躯体角色功能49.73±22.91 53.71±17.24 0.774 0.442 51.95±18.65 56.44±16.23 2.027 0.047 0.947 0.345躯体健康55.32±21.44 85.34±11.46 10.670<0.001 53.54±20.33 73.43±10.42 6.958<0.001 6.315<0.001躯体疼痛54.12±23.13 84.17±13.10 14.517<0.001 53.34±16.76 72.22±14.41 5.867<0.001 5.043<0.001心理健康59.41±19.52 66.45±16.52 5.811<0.001 66.44±21.37 68.80±16.24 0.573 0.569 0.833 0.406精力59.52±18.31 89.53±15.34 6.997<0.001 57.46±18.63 62.80±14.42 1.272 0.208 10.428<0.001情绪角色功能25.84±22.42 89.89±16.41 11.029<0.001 27.73±22.31 76.70±17.54 16.849<0.001 4.513<0.001社会功能39.43±18.62 49.42±15.61 2.959<0.001 42.11±21.46 51.14±14.94 2.978 0.004 0.654 0.514总体健康39.45±18.63 89.41±12.65 22.525<0.001 40.24±17.02 76.84±13.11 13.262<0.001 5.669<0.001
2.3 出院后情况比较 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出院后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脑出血的发病主要与糖尿病、高血脂、血管老化、高血压等脑血管病变有密切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常在费劲用力、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发病急且迅速,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11]。近年来由于饮食不平衡、烟酒无度、肥胖、压力过大等原因,脑出血的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脑出血高危人群数量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因而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对降低脑出血发病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当的有氧锻炼能够增强肌肉力量,降低肌肉对固定负荷的反应速度,增加舒张压,降低左室舒张末容积,改善心肌灌注,临床中将其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患者的治疗[13]。本研究在有氧锻炼的基础上联合抗阻运动,以期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改善生活质量。
运动和静息时,人体正常血糖水平的维持受到内分泌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当骨骼收缩时,人体本身所储存的肌糖原很快被动员释放,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参与能量消耗[14]。通过一定强度和时间的有氧锻炼,患者体内血糖水平下降。运动初期,机体肌肉和肝脏内储存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作为能源被不断消耗,此后血糖作为供应能源,并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当运动结束时,肌糖原合成增加,肌细胞内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磷酸化作用增强,肝脏和肌肉吸收大量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补充能源[15]。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锻炼中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因此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功能,使心血管系统能更有效、快速地把氧传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同时有氧锻炼中骨骼肌产生大量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内生成葡萄糖,因此有氧锻炼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整肌肉摄取葡萄糖参与代谢[16]。其次,有氧锻炼能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去多余的脂肪,并通过运动能够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对心脏产生危害的成分,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锻炼能够增强体质[17-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较低。这是由于肌肉力量作为维持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健康的保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萎缩和退化,肌肉质量下降,抗阻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改善肌肉组织的代谢能力,通过肌肉收缩增加其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改善骨骼肌中胰岛素敏感性,持续肌肉收缩造成肌肉内部缺氧,胰岛素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增强,改善胰岛素抵抗[19];其次,抗阻运动通过改善肌肉力量,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完成有氧锻炼,改善平衡能力,降低患者有氧锻炼中因跌倒等引起的危险。且已有动物实验显示,慢性阻力训练并非增加过氧应激参数,也不会降低氧化保护能力,高强度的抗阻运动能够改善个体心脏交感与副交感平衡[20]。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危患者联合抗阻有氧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