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V240JZ型柴油机连杆瓦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

2021-09-04张厚维叶天文芦永凯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15期
关键词:齿轮轴封盖轴颈

陈 予,张厚维,刘 徽,叶天文,肖 杰,谭 斌,陈 涛,芦永凯

(1.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南机务段,湖北武汉 430064;2.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务部,湖北武汉 430071)

1 部件失效情况

DF7C5414机车柴油机在磨合试验中,油压油温正常、轴瓦润滑状态良好。进入全负荷期1000 r/min 运行3.5 min,柴油机自由端油封盖冒烟。分解柴油机,自由端油封盖与曲轴传动齿轮轴颈磨损,A6 缸(以下简称“A6”)、B6 缸(以下简称“B6”)连杆瓦失效。

1.1 轴颈失效

A6 连杆颈主承载区发黑、发蓝,表现出明显的摩擦特征,A6 轴颈磨损情况比B6 严重(图1)。A6 主磨损区,轴径Ф194.32~194.40 mm(曲轴连杆轴颈)。

图1 A6—B6 缸连杆颈磨损

1.2 A6 上瓦失效

(1)上瓦主负荷区磨损,急剧聚热高温形貌,瓦背发黑面过半,失效轴瓦厚度3.80~3.63 mm(原瓦5.05 mm)(图2)。轴瓦间在高速高负荷下运转,合金面金属物质被快速销磨(图3)。下瓦合金面磨损,磨损量及过热程度小于上瓦,且A6 下瓦背与大端孔座接触状态良好(图4)。

图2 A6 上瓦背过热

图3 A6 上瓦合金面磨损

图4 A6 下瓦失效情况

(2)甄别确认连杆及轴瓦全部测量组装数据,符合规定技术要求。柴油机经空载负荷各阶段磨合,轴瓦已具备相关属性性能,连杆检修及轴瓦组装各项工艺工序得到检验。

(3)失效主要表象是上、下瓦内圆合金与轴颈磨擦,合金物质被快速磨掉脱落直接成为磨屑。高温传导使瓦背受热发黑,原因是瓦与轴颈处半干油膜或无油膜零游隙,且柴油机高速全载荷。

(4)失效类型为直接接触磨损。

1.3 B6 轴瓦失效

(1)B6 上、下瓦失效情况匀好于A6,但上、下瓦背面匀有过热发黄现象(图5)。

图5 B6 上、下瓦背面

(2)受A6 上瓦高热传导辐射,B6 上瓦合金面膨涨,游隙变小,靠近A6 侧上瓦部分,过热量大于另侧。这部分合金先发生热疲劳引发裂纹,少量剥离,游隙变小,合金面进入半干摩擦,化锡合金面剥离失效。热量快速传导下瓦,引发合金面热疲劳剥离,脱落物质参入碾磨损合金面(图6)。

图6 B6 上瓦和下瓦失效

(3)失效类型为合金热疲劳,剥离失效。

2 故障分析

2.1 接触磨损特征[1]

(1)瓦轴间游隙、油膜变小或瞬间为零,由液体摩擦迅速转变轴瓦间接触摩擦,高温使合金面膨涨或化锡剥落,增大接触磨损面积及强度。如果A6 磨损面高热发黑,轴瓦主承载区与轴颈将直接急剧摩擦(图7),高温传导瓦背及大端孔聚热,会殃及下瓦。高热辐射传导给B6 轴瓦,引发B6 轴瓦失效(图8)。

图7 A6 上瓦形貌

图8 B6 上瓦形貌

(2)合金面表面特征:合金面磨损痕迹突出,瓦面快速受热化锡,合金剥离。

(3)对比背面热量分布,A6 背面发黑面大于B6 背面。原因是A6 轴瓦受热高于B6、A6 上瓦磨损重于B6,所以A6 先于B6轴瓦失效。

2.2 自由端油封盖磨损

(1)柴油机进入全负荷约3.5 min,自由端油封盖冒烟,观察油封盖摩擦程度,靠柴油机右侧磨损量比左侧深0.2~0.15 mm,说明运转时曲轴向右偏摆(图9)。

图9 磨损痕迹

(2)曲轴传动齿轮轴颈磨擦油封盖,轴颈深沟磨痕,发黑发蓝,属瞬间剧烈摩擦(图10)。

图10 曲轴传动齿轮轴颈磨损

(3)盖座孔内右侧半圆区磨损明显,磨损部位对应曲轴45°、135°转角。传动齿轮轴颈与油封盖最下点磨损痕迹,对应A6—B6连杆颈下止点转角。曲轴运转过程中,发生偏甩现象,A6—B6 连杆颈运转相位与传动齿轮轴颈磨损部位同步。传动齿轮轴颈处最下点正是A5—B5 连杆颈处正爆发做功,动能最大。曲轴传动齿轮轴颈在最下点与油封盖互磨,与A6—B6 连杆颈做功无关联(图11)。

图11 连杆旋转相位

3 故障突出特征

3.1 油封盖故障情况

油封盖右侧磨损角度正对应连杆颈,A6—B6 上瓦受力承载由上始点向下始点运转时间区段,此时曲轴连杆颈轴线向右偏甩,A6 上瓦处重载区,连杆颈轴瓦间游隙最小,A6上瓦被迫与轴颈发生接触磨损,瓦与轴颈发生接触性摩擦快速失效。

3.2 异常外力作用

观察第一位主轴瓦,发现下瓦外侧边缘有径向条带状痕迹宽8.4 mm、长2/5 圆周(图12)。曲轴传动齿轮轴颈(硅油减振)自由磨损部位,与A6、B6 下止点同角度。此时曲轴转角A6、B6 不能产生向下最大动能[2]。主轴瓦没有接受垂直径向载荷客观条件,不能对下瓦边缘产生扫磨。只有曲轴系受外力作用才能使曲轴自由端下沉,使轴瓦边缘区低游隙状态,制造边缘痕迹。

图12 轴瓦外边缘痕迹

观察其他6 位主轴瓦上下瓦润滑状态良好。说明传动齿轮轴颈与油封盖相磨,是受自由端外加力系作用,柴油机升降速时,轴系统振动偏甩幅值与A6—B6 连杆颈振动峰值同步。

3.3 曲轴连接部件情况

测量曲轴传动齿轮轴颈法兰端面,端面水平跳动量0.16~0.3 mm 曲轴传动齿轮轴颈法兰面,在高速重载运转中受外力扭曲变形。拆检曲轴硅油减振器全面检查各部件状态良好,符合规定技术要求。

这再次证明曲轴系统受外部附加力系作用发生偏甩现象。

4 偏甩危害

当A6 缸正爆发下行时,曲轴连杆颈轴线右偏,A6 缸上瓦磨损起始,轴瓦间游隙迅速减小,上瓦主承载区直接与轴颈半干或干摩擦,磨损失效。瓦背聚热高热,说明是直接接触磨损。另外,曲轴被扯拽向下偏甩过限,传动齿轮轴颈与油封端盖相互磨损。

4.1 偏甩原因分析

(1)曲轴传动齿轮轴颈法兰相连自由端长传动轴,曲轴传动齿轮法兰端面扭曲变形,长传动轴偏甩是策源点。长传动轴长1574 mm。高速转动时产生运动惯性量,A6 运转做功时,上瓦与轴颈间游隙被挤占掉,轴瓦磨损性失效。故障后,测量A6 大端孔其合口B—B 方向直径为Ф205.15 mm,比Ф205.05 mm 增大0.10 mm,超限中修限度0.04 mm[3]。A6 连杆大端孔运转过程中,合口水平方向受载荷作用过大,大端孔出现较大椭圆度超限。

(2)柴油机快速加载至1000 r/min,传动轴花键套与花键轴间有短时冲击跳动偏甩。曲轴在高速运转中,自由端曲轴传动齿轮轴颈被牵扯下沉磨损油封盖最下部。

(3)曲轴硅油减振器系统,各部件角速度相等,线速度最大,径向离心惯性力最大,长轴偏甩动能传硅油减振器中心区域角速度向量被放大,与线速度相近连杆颈同频偏甩,即A6—B6 连杆颈首位响应,磨损轴瓦。

5 故障梳理归纳

(1)长轴跳动量大,高速高载时,偏甩幅值与A6—B6 连杆颈同步,偏甩挤占游隙,上瓦与轴颈接触互磨失效,危害B6,进而引发轴瓦失效。

(2)故障发生后,更换上备品柴油机,启机磨合负载试验时,同样全负荷转速1000 r/min 时,柴油机再次复制故障原版本。曲轴传动齿轮轴颈磨损油封盖,A5—B5 连杆瓦轴颈失效。

(3)拆检长传动轴测量花键与键套侧隙为1.7~1.9 mm。查阅连杆瓦异常失效故障案例,DF43220机车因牵引发电机转子轴偏甩,第15 缸连杆瓦严重失效。DF40486机车NPT5 空气压缩机,因电机轴跳动量大偏甩,连杆瓦异常失效。这两例均为外轴偏甩同振引发连杆瓦失效。

(4)2020 年10 月中修DF7机车460C#第1 位连杆颈严重磨损失效,对应外部连接传动轴多部件失效,振动偏甩严重。

(5)主要原因推定:柴油机高速重载时,长轴偏甩,引发轴瓦接触性磨损失效故障。

(6)更换新柴油机,且修复调整长轴优化安装后,柴油机启机负荷试验顺利通过。

6 改进措施

(1)长轴动平衡试验,静态跳动量测量,符合规定技术要求。

(2)长传动轴安装,执行设计技术要求。

7 结论

通过故障分析,认识柴油机系统相关部件的每个部件非单独运转,每个部件相互关联影响,每个环节事关全部整体。长轴检修执行工艺标准后,车上装配执行各项技术要求,解决了此类系统故障。

猜你喜欢

齿轮轴封盖轴颈
风电机组发电机轴颈磨损在线镶套修复工艺*
曲轴轴颈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研究
激光熔敷用于修复6B 燃机轴颈的尝试
机械齿轮轴加工工艺与优化研究与发展趋势
高速花键齿轮轴的激光熔覆修复研究
起重机减速机齿轮轴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浙西南山区不同封盖时长对中蜂蜂蜜品质的影响
微型晶体谐振器封盖移载机械手移载精度分析
CFM56-7B发动机起动机行星齿轮轴的失效分析与预防
“成熟蜜”改称“封盖蜜”更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