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2021-09-04张羽玺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育人特色建设

张羽玺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高校文化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灵魂所在,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是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课题。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子系统,高校文化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动态运行模式。以文化生态学的理念来探究高等教育的发展演进之道,不仅可以有力推进高等教育理论实践,也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优质的环境。高校文化生态系统与人才培养、创新思路、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因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提升。

一、坚持人本管理 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

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深度融合,革新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所需。以人为本是指在纪律、法规、制度限制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给予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等不同参与者充分的活动空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彰显个性与自由,充分提升各方的参与积极性,营造构建良好和谐的氛围。要坚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一方面,要切实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为培养教师核心素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本。持续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同时,高校应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并准确把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引领下革新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形式和传播路径,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高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建构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维度的教育体系,积极完善教工队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现代化的整体成效。

二、深掘文化内蕴 科技孵化“新动能”

大学是文化传播交流、文明传承革新的精神殿堂。高校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系统具有文化育人功能、社会功能。育人功能重在通过教育手段发掘人的价值、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社会功能则为通过教育方式来服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服务社会,社会进而再反哺教育,教育再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循环式互惠发展。深掘文化内蕴要求高校不断探索前沿管理规章制度和评估策略模式,发掘丰富教学资源,以科学理念引领教师队伍改革,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2]加强开发和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数据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源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为契机,定期盘点科技成果资源,建立健全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站点网络,强化科技成果、报告文献、知识产权等的信息化关联,推动技术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再借助研发合作、技术转让、作价投资等多种途径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三、强化政策对接 深化开放合作

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力度,高度重视国家方针政策,部署相应的工作方案,加强其组织实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突出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完善各职能部门工作细则和岗位职责,改革创新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框架,优化学校内部关系,提高组织效率。深入挖掘高校的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特色,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评价制度,营造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有益环境。深化考核方式,有效推进OBE理念与提升高校专业教育品质。“走出去、引进来”,高校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其他高校、院所、企业的交流互鉴,汇聚各方高端创新资源,打造人才科技聚集的“引力磁场”,吸引创新创业项目和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同时,要发扬独立自强的精神,将压力转化为变革动力,激发自主创新意识,持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尽快实现重大突破,提升综合科技创新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边缘计算、泛在接入等技术不断革新,日渐成熟,有力地推动着信息化发展,为实现高校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高校应加强教学及其信息化投入,积极构建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为适应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应加快扩大智慧教室的建设规模,规划互联网式、研讨式、精品式、常态式等多样化的智慧教室建设,通过交流讨论和有效反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以信息化引领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智慧教室的建设不仅是硬件的升级,从教与学的角度促进了学习的智慧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和优化了教学理念。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以稳定的高性能校园网络为基础,全面整合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实现数据集中存储、交换、共享。信息中心应深入探究学校或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需求,以问题驱动为主,以更好的用户感受体验为服务核心,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开放共享、业务流程重组,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属性和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形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鲜明优势和特色。通过着力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学科建设,打造高校育人特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形成育人特色,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定期撤销一些招生少的或者社会需求量极小的专业,公布限制设置、禁止设置的专业名单,避免因水平不足、重复建设而造成结构性过剩的局面,遏制高校“过热”专业外延式扩张,增加对新兴产业发展有巨大支持性作用的、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完善评估监控机制,严格评估新专业的科学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聚焦优势和重点,既要支持发展、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学科,也要大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集中精力建好与地方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契合的学科专业群。其次,着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育人特色。[3]高校要以“科教协同育人、校企合作育人”为出发点,深入探究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科技和教育深度融合,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贯穿整个学生学习过程。最后,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特点,实行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强化学科育人特色。创新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加快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紧密对接市场人才需求的特色学科体系,培养实务致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培育科研特色

建立和完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竞争性项目和非竞争性项目互相依托的资源配置方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为高校科技革新、应用创新提供金融投入。不断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激发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的内在活力,形成强大合力,使其更好地整合资源,适应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合理配置创新要素,把资源集中在高校特色和优势研究的领域,培育出高校科研特色。通过开展绩效管理和评价来促进组织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科研特色。建立完善科学的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贡献定期分类排名并考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建立全面考核、定期表彰制度,以创新协同引导高校凝聚科研优势特色,增强科学技术研究竞争力和贡献度。

图1 高校文化生态系统的创新发展途径

高校文化生态系统发展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构建高校特色文化生态系统、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高校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主要在于学科文化、制度文化、场域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多元创新子系统的建设。[3]本文从顶层制度建设、基础管理方案、实际发展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考量探究,从重视以人为本、深掘文化内涵、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推动高校文化生态系统变革发展的思路举措。各地高校应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坚持内涵式发展、差异化发展,结合自身历史特点,紧紧抓住国家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型大学,实现高校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特色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